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83,分26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泥涂
涂炭
当涂
道涂
涂山
涂地
禁涂
涂抹
涂泥
糊涂
川涂
三涂
涂鸦
政涂
椒涂
《國語辭典》:泥涂(泥塗)  拼音:ní tú
1.泥泞的道路。《后汉书。卷六一。黄琼传》:「所谓抵金玉于沙砾,碎圭璧于泥涂。」唐。高适苦雨寄房四昆季〉诗:「泥涂拥城郭,水潦盘丘墟。」
2.比喻地位卑下。《左传。襄公三十年》:「使吾子辱在泥涂久矣,武之罪也,敢谢不才。」《三国志。卷一一。魏书。管宁传》:「昔绛县老人屈于泥涂,赵孟升之。」
3.比喻污浊。宋。范仲淹 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
《國語辭典》:涂炭(塗炭)  拼音:tú tàn
陷于涂泥炭火之中。比喻处境困苦。《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汉遭王莽,宗庙废绝,豪杰愤怒,兆人涂炭。」《三国演义》第六回:「帝星不明,贼臣乱国,万民涂炭,京城一空!」也作「荼炭」。
《國語辭典》:当涂(當塗)  拼音:dāng tú
1.执掌大权,身居要津。《韩非子。五蠹》:「行货赂而袭当涂者则求得,求得则私安。」《文选。扬雄。解嘲》:「当涂者升青云,失路者委沟渠。」
2.县名。参见「当涂县」条。
《漢語大詞典》:当途(當途)
见“ 当涂 ”。
分類:当途
《漢語大詞典》:当涂高(當塗高)
汉 代谶书中的隐语。指 三国 魏 。后汉书·袁术传:“﹝ 术 ﹞又少见讖书,言‘代 汉 者当涂高’,自云名字应之。” 李贤 注:“当涂高者,‘魏’也。”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肃承天命”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太史丞 许芝 条 魏 代 汉 见讖纬于 魏王 曰:‘……故 白马 令 李云 上事曰:‘ 许 昌气见於当涂高,当涂高者当昌於 许 。’当涂高者,‘魏’也;象魏者,两观闕是也;当道而高大者‘魏’。 魏 当‘代 汉 ’。’” 宋 欧阳修 《答谢景山遗古瓦砚歌》:“火数四百炎灵销,谁其代者当涂高。”
分類:谶书
《漢語大詞典》:道涂(道塗)
见“ 道途 ”。
《國語辭典》:道途  拼音:dào tú
路途。《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下》:「及至道途坦平处,此心夷然不以为惧。」
《國語辭典》:涂山(塗山)  拼音:tú shān
山名。位于安徽省怀远县东南,淮河东岸,与荆山相对。中夹淮河。也称为「当涂山」。
《國語辭典》:涂地(塗地)  拼音:tú dì
1.涂抹在地上,后指遍布在地上。《史记。卷七○。张仪列传》:「于是酒酣乐,进热啜,厨人进斟,因反斗以击代王,杀之,王脑涂地。」《晋书。卷七六。列传。虞潭》:「是时军荒之后,百姓饥馑,死亡涂地。」
2.残遭杀害,比喻处境艰困。《三国志。卷四五。蜀书。邓张宗杨传。杨戏》:「自我中汉之末,王纲弃柄,雄豪并起,役殷难结,生人涂地。」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一:「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生灵涂地。」
3.彻底败坏而不可收拾。唐。温庭筠 马嵬佛寺诗:「才信倾城是真语,直教涂地始甘心。」宋。苏辙 新论上:「故三季之极,乘之以暴君,加之以虐政,则天下涂地而莫之救。」
《漢語大詞典》:禁涂(禁塗)
宫中道路。资治通鉴·唐昭宗天复三年:“﹝ 司马光 论曰:﹞欲以一朝譎诈之谋,翦累世胶固之党,遂至涉血禁涂,积尸省户。”
《國語辭典》:涂抹(塗抹)  拼音:tú mǒ
1.化妆。《宋史。卷四七二。奸臣列传二。蔡京》:「或侍曲宴,则短衫窄裤,涂抹青红,杂倡优侏儒,多道市井淫媟谑浪语,以蛊帝心。」
2.随意图画、信笔挥洒。唐。卢仝 示添丁诗:「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父怜母惜掴不得,却生痴笑令人嗟。」宋。刘克庄 再获一砚自和诗:「拊摩无粟向肌起,涂抹有花从笔生。」
《漢語大詞典》:涂泥(塗泥)
(1).湿润的泥土。书·禹贡:“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下,厥赋上下错。” 宋 韩彦直 橘录·种治:“柑橘宜斥卤之地……凡圃之近涂泥者,实大而繁。” 明 刘基 《海宁应氏墓庵记》:“面山负山,厥土广斥涂泥,民质以良。”
(2).谓滋润泥土。 清 顾炎武 《酬归戴王潘四子韭溪草堂联句见怀二十韵》:“《式微》君莫赋,春雨正涂泥。”
(3).泥泞的路途。汉书·阴兴传:“ 兴 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躬履涂泥,率先出门。”
《國語辭典》:糊涂(糊塗)  拼音:hú tú
混乱、不清楚。《宋史。卷二八一。吕端传》:「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红楼梦》第二五回:「你这个明白人,怎么糊涂起来了?」也作「胡突」、「胡涂」、「糊突」、「鹘突」。
《漢語大詞典》:川涂(川塗)
见“ 川途 ”。
《漢語大詞典》:川途
亦作“ 川涂 ”。亦作“ 川涂 ”。
(1).道路,路途。 南朝 宋 谢灵运 《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岂伊川途念,宿心愧将别。”宋书·沈攸之传:“而 攸之 密邇内畿,川涂弗远。”
(2).指水路。 唐 刘长卿 《越江西湖上赠皇甫曾之宣州》诗:“莫恨扁舟去,川途我更遥。” 宋 梅尧臣 《舟中闻蛩》:“时节不苦留,川涂行已半。” 明 王问 《自山中泛湖归》:“川涂风浪平,沿流弄清浅。”
《國語辭典》:三涂(三塗)  拼音:sān tú
1.地名。古代指太行、轘辕、崤渑,皆在今河南省境内,为险要之地。《左传。昭公四年》:「四岳、三涂、阳城、大室、荆山、中南,九州之险也。」
2.印度宇宙观中将众生存在的世界分成五或六道,即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而将畜生、饿鬼、地狱三种处境悲惨的状况,称为「三涂」。三涂是借用中国儒家经典《左传》「三涂」一词,表示危险之处,以之翻译梵语apāyagati。《贤劫经》卷六:「消世无益法,灭化三涂厄。」《西游记》第一二回:「西域之法,无君臣父子,以三涂六道蒙诱愚蠢。」也称为「三恶道」。
《國語辭典》:涂鸦(塗鴉)  拼音:tú yā
1.幼儿不懂事,乱涂诗书,墨色如鸦。语本唐。卢仝〈示添丁〉诗:「忽来案上翻墨计,涂抹诗书如老鸦。」形容毛笔字的拙劣。亦用以谦称自己的作文写字、绘画或书法方面的拙劣,技巧不成熟。《聊斋志异。卷一。娇娜》:「小子初学涂鸦,勿以友故,行辈视之也。」《镜花缘》第二二回:「晚生倘稍通文墨,今得幸遇当代鸿儒,尚却勉强涂鸦,以求指教,岂肯自暴自弃。」
2.写作或绘画。如:「当初只是随便涂鸦,没想到会被报社采用。」
《漢語大詞典》:政涂(政塗)
(1).治道。梁书·武帝纪上:“思弘政涂,莫知津济。”旧唐书·李峤传:“察吏人善恶,观风俗得失,斯政涂之纲纪,礼法之準绳。”
(2).仕途。 宋 叶适 《代薛瑞明上遗表》:“书殿陞华,政涂窃宠。”
分類:仕途治道
《漢語大詞典》:椒涂(椒塗)
(1).用椒泥涂饰的道路。取芳香之意。《文选·曹植〈洛神赋〉》:“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 吕向 注:“椒涂,以椒泥饰道也。” 晋 张协 《七命》:“遡蕙风於衡薄,眷椒涂於瑶坛。”
(2).皇后居住的宫室。因用椒和泥涂壁,故名。《文选·颜延之〈宋之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兰殿长阴,椒涂弛卫,呜呼哀哉!” 吕向 注:“兰殿、椒涂,后妃所居也……椒涂,以椒涂室也。” 南朝 齐 谢朓 《齐敬皇后哀策文》:“痛椒涂之先廓,哀 长信 之莫临。” 宋 陆游 《贺皇帝表》:“寳运绍开,椒涂首建。”
(3).指后妃。旧唐书·则天皇后纪论:“ 武后 夺嫡之谋也,振喉絶襁褓之儿,葅醢碎椒涂之骨,其不道也甚矣。” 清 赵翼 《题长椿寺九莲菩萨画像》诗:“深谷高陵何代无,徽声终自冠椒涂。”
(4).古地名。《文选·扬雄〈解嘲〉》:“今大 汉 左 东海 ,右 渠搜 ,前 番禺 ,后 椒涂 。” 李善 注引 应劭 曰:“ 渔阳 之北界。”一本作“陶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