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紫墀
殿庭台阶,以红色涂饰,故称。《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二·齐南郊乐歌》:“灵正丹帷,月肃紫墀。” 唐 李元纮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饌玉趋丹禁,牋花降紫墀。”
《漢語大詞典》:银错(銀錯)
谓用白银涂饰或镶嵌的器物上凹下去的文字或花纹。 宋 王琪 《秋日白鹭亭》诗:“苍茫洲渚寒,银错星斗大。”
《漢語大詞典》:青油舫
青油涂饰的游船。 清 厉鹗 《春日逢施谓伊话旧》诗:“秋湖忆共青油舫,晚寺曾寻白竹扉。”
分類:涂饰游船
《漢語大詞典》:涂面(塗面)
(1).涂饰面部。北史·西域传·女国:“男女皆以彩色涂面,而一日中或数度变改之。”旧唐书·西域传上·东女:“﹝ 东女 ﹞俗轻男子,女贵者或有侍男,被髮,以青涂面,惟务战与耕而已。”
(2).喻变节。 清 邵长蘅 《黄烈妇传》:“余闻国家甲申之难,学士大夫慷慨赴死者多有,往往一发不中,不復能自举其身。始於偷生,卒於涂面。”
《漢語大詞典》:虫镂(蟲鏤)
(1).指房屋或器物上涂饰镌刻的图案纹饰。 汉 贾谊 新书·礼容语下:“夫宫室不崇,器无虫鏤,俭也。”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臣闻国君服宠以为美,安民以为乐……不闻以土木之崇高,虫鏤之刻画,金石之清音,丝竹之凄唳,以之为美。”
(2).犹言虫蚀。 宋 曾巩 《道山亭记》:“水行其隙间,或衡缩蟉糅,或逆走旁射,其状若蚓结,若虫鏤,其旋若轮,其激若矢。” 宋 陆游 《秋望》诗:“横林虫鏤无全叶,新雁风惊有断行。”
《漢語大詞典》:沙墀
即丹墀。古时宫殿用丹砂涂饰的台阶。宋史·礼志十九:“陈舆輦、御马于龙墀,繖扇于沙墀,贡物于宫架南,餘则列 大庆门 外。”
《漢語大詞典》:玄墀
黑漆涂饰的台阶。文选·班固〈西都赋〉:“玄墀釦砌,玉阶彤庭。” 张铣 注:“玄墀,以漆饰墀。墀,阶也。” 晋 张华 《情诗》之二:“明月曜清景,曨光照玄墀。”
《漢語大詞典》:锦砂(錦砂)
即丹雘。可供涂饰的红色颜料。 明 杨慎 《艺林伐山·印色》:“今之紫粉,古谓之芝泥;今之锦砂,古谓之丹雘,皆濡印染籀之具也。”
《漢語大詞典》:油幰
用油漆涂饰的车帷。隋书·礼仪志五:“一品軺车,油幰朱网,唯车輅一等,听勑始得乘之。”
《漢語大詞典》:赪壤(赬壤)
亦作“頳壤”。 红土。古代用以涂饰墙壁。 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製磁石以御衝,糊赬壤以飞文。” 唐 李商隐 《览古》诗:“空糊頳壤真何益,欲举黄旗竟未成。”
《漢語大詞典》:毬杖
亦作“ 毬仗 ”。
(1).古时击毬用具。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分为两队,各有朋头一名,各执綵画毬仗,谓之小打。” 清 吴伟业 《临淮老妓行》:“巧笑射朋分画的,浓粧毬仗簇花丛。”
(2). 宋 时以击毬之杖涂饰金银,作为仪仗,用于导引。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十四日车驾幸五岳观:“次有吏部小使臣百餘,皆公裳,执珠络毬仗。”宋史·仪卫志六:“毬仗,金涂银裹,以供奉官骑执之,分左右前导。”
《漢語大詞典》:鎏金
(1).用金汞合金制成的金泥涂饰器物的表面,经过烘烤,汞蒸发而金固结于器物上的一种传统工艺。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三节:“近年 辽宁 、 河北 各地出土大批 辽 代鎏金和银制手工艺品。”《文物》1973年第6期:“涂金时用牙刷柄形的铜棒先蘸盐、矾等混合液体,然后轻沫金泥涂器上,用无烟炭火温烤,使水银蒸发,金泥即固于器上,这就是古代的鎏金,也就是后世的火镀金。”
(2).指供涂饰用的金泥。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中》:“佛高九尺五寸……傅以鎏金,巍然端像。”参见“ 鎦金 ”。
《國語辭典》:镏金(鎦金)  拼音:liú jīn
一种用金子装饰器物的方法。把金子镕解在水银里,再用刷子将其涂于器物表面,晾乾后用炭火烘烤,再用玛瑙磨光。一般需要重复三次才能全部完成。
《漢語大詞典》:乌漆(烏漆)
(1).黑漆(涂饰)。新唐书·邓景山传:“ 景山 清约,子弟饌不过草具,用器止乌漆,待上宾惟豚、鱼而已。”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一:“鞍轡之别,亦始于 太宗 时……六品以下不得闹装,不得用刺绣金皮饰韉,未仕者乌漆素鞍。”
(2).见“ 乌漆墨黑 ”。
分類:黑漆涂饰
《漢語大詞典》:乌漆墨黑(烏漆墨黑)
方言。形容非常黑或非常暗。《负曝闲谈》第八回:“一带短窗,紧靠着一个院子,院子里堆了半院子的煤炭,把天光都遮住了,觉都乌漆墨黑。”
分類:方言
《漢語大詞典》:画额(畫額)
(1).指古代妇女以化妆品涂饰额头。二刻拍案惊奇卷五:“﹝ 钦圣皇后 ﹞命宫娥取过梳妆匣来,替他掠髮整容,调脂画额,一发打扮得齐整。”
(2).有画饰的匾额。 清 曹寅 《喜陶柳村墙头菊诗先成和其字兼促吹万作》之一:“画额横排全疋锦,歌头高领一园香。”
《漢語大詞典》:沙板
(1).亦作“ 沙版 ”。用朱砂涂饰的板壁。楚辞·招魂:“红壁沙版,玄玉梁些。” 王逸 注:“以丹沙画饰轩版,承以黑玉之梁,五采分别也。”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沙板金铺,紫柱玉磶。”
(2).树木因地层变动而久埋土中者,称做“阴沉木”。一般多为杉木,故亦称为“沙板”。以其质坚耐久,旧多作制棺材之用。 明 谢肇浙 《五杂俎·物部二》:“柟木生 楚 蜀 者,深山穷谷,不知年岁,百丈之榦,半埋沙土,故截以为棺,谓之沙板。”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七:“ 贵州苗 峒出沙板,然彼中不甚贵重。”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七:“﹝《谈藪》﹞又谓 平江 大旱,河水涸,居人就河底掘井,得沙板,愈取愈多,亦得沉香者,此则不可晓也。”
(3).指用这种木材制成的棺材。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刑部·冤亲:“近癸巳年, 吴 之 閶门 宋 姓者,以市 川 贵 祕器为业,俗所谓沙板者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