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醉鱼(醉魚)
(1).一种捕鱼方法,使鱼中毒假死而后复活。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三:“土人不善施网罟,冬积柴水中为罧以取之,以擣泽蓼杂煮大麦撒深潭中,鱼食之輒死,浮水上,可俯掇,久之復活,谓之醉鱼云。”
(2).用酒浸渍制作的鱼。
《漢語大詞典》:酴醾酒
亦作“ 酴醾酒 ”。亦作“ 酴縻酒 ”。
(1).一种经几次复酿而成的甜米酒,也称重酿酒。 唐 无名氏 《辇下岁时记·钻火》:“新进士则於 月灯阁 置打毬之宴,或赐宰臣以下酴醿酒,即重酿酒也。”新唐书·李绛传:“帝入谓左右曰:‘ 絳 言骨鯁,真宰相也。’遣使者赐酴醾酒。”
(2).指用酴醿花薰香或浸渍的酒。古文苑·扬雄〈蜀都赋〉“木艾椒蘺,蔼酱酴清” 宋 章樵 注:“酴清,酴縻酒。”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三:“京师贵家多以酴醾渍酒,独有芬香而已。”
《國語辭典》:盐水(鹽水)  拼音:yán shuǐ
1.河川名。旧名永丰渠,北魏时凿成。源出山西省夏邑县北,西南流,经夏、安邑、解诸县,至虞乡入五姓湖。也称为「白沙河」。
2.含盐的水。
《漢語大詞典》:熟麻
(1).煮熟的芝麻。 唐 秦系 《题僧明慧房》诗:“簷前朝暮雨添花,八十真僧饭熟麻。”
(2).黄麻韧皮经过浸渍晒干后的产品,粗糙强韧,用以制绳、袋等。《水浒传》第六一回:“我那车了子叉袋里,已準备下一袋熟麻索。”
《漢語大詞典》:喷浸(噴浸)
喷散,浸渍。谓光线照射得普遍而透彻。 明 刘基 《朗月行》:“寒光喷浸碧落外,白浪涌作金银臺。”
《國語辭典》:腌菜(醃菜)  拼音:yān cài
泛称用盐或各种香料浸泡脱去水分的蔬菜。如:「老店号新产品,他们的腌菜口感不凡,吃来舌齿生津。」
《漢語大詞典》:熏渍(熏漬)
熏染浸渍。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押,熏渍陶染……潜移默化,自然似之。”
分類:熏染浸渍
《國語辭典》:油渍(油漬)  拼音:yóu zì
物体上所沾染的油污。如:「衣服上的油渍可以用去渍油洗净。」
《漢語大詞典》:酒蟹
即醉蟹。用酒浸渍的螃蟹。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又有外来托卖炙鷄、燠鸭、羊脚子、点羊头、脆筋巴子、薑虾、酒蟹、獐巴、鹿脯,从食蒸作。”
分類:浸渍螃蟹
《漢語大詞典》:鱼露(魚露)
一种液体调味品。以小杂鱼为原料,用盐或盐水浸渍,经长时间自然发酵分解后,取其液汁煮沸滤清而成。《人民日报》1960.1.8:“从加工厂里,运出一箱箱鱼肉罐头和一坛坛鱼露,还有一篓篓咸鱼,装满了几个车厢。”
《漢語大詞典》:湛炽(湛熾)
亦作“ 湛饎 ”。亦作“ 湛熺 ”。 指酿酒时浸渍、蒸煮米曲之事。礼记·月令:“﹝仲冬之月﹞乃命大酋,秫稻必齐,麴蘖必时,湛炽必絜,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 郑玄 注:“湛,渍也;炽,炊也。” 孔颖达 疏:“谓炊渍米麴之时,必须清洁。”吕氏春秋·仲冬作“湛饎必洁”。 高诱 注:“湛,渍也;饎,炊也……湛读瀋釜之瀋;饎读炽火之炽也。”《淮南子·时则训》作“湛熺必洁”。 高诱 注:“湛,渍也;熺,炊也……湛读审釜之审;熺,炊炽火之炽也。” 刘文典 集解引 桂馥 曰:“熺,借字,当为饎。《特牲馈食礼》:‘主妇视饎,爨於西堂下。’ 郑玄 注:‘炊黍稷曰饎。’” 明 赵东曦 《饮酎用礼乐赋》:“浓浓零露,膏泽施也;而且陶器必良,湛炽必洁,监之大酋,几筵肆设。”
分類:酿酒浸渍
《國語辭典》:腌腊(醃臘)  拼音:yān là
一种食品加工法。将肉品以酱汁盐液浸渍或涂抹调味料后以火熏烤,避免腐败。《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便空身走去山里寻几个獐鹿兽兔还家,腌腊起来,卖与客人。」
《國語辭典》:醉蟹  拼音:zuì xiè
被酒浸渍过的螃蟹。
分類:浸渍
《漢語大詞典》:沈渍(沈漬)
亦作“沉渍”。
(1).浸渍,浸泡在水里。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 帝尧 之时,遭洪水滔滔,天下沉渍,九州閼塞,四瀆壅闭。”
(2).引申为积久而发生作用。 唐 司空图 《与王驾评诗》:“ 河 汾 蟠鬱之气,宜继有人。今 王生 者寓居其间,沉渍益久,五言所得,长於思与境偕,乃诗家之所尚者。”
(3).指使沉湎于某种嗜好。墨子·非攻下:“ 武王 践功,梦见三神曰:‘予既沉渍 殷紂 于酒德矣,往攻之,予必使汝大堪之。’”
《漢語大詞典》:豉酒
用豆豉浸渍的酒,可供药用。 晋 王羲之 《豉酒帖》:“小服豉酒至佳,数用有验。”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二·慧远:“至六日,困篤,大德耆年,皆稽顙请饮豉酒,不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