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702,分114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大海
海东
淮海
海气
海滨
海云
海隅
海月
海山
海岳
海中
山海
海潮
海国
海波
《國語辭典》:大海  拼音:dà hǎi
1.宽阔的海洋。《列子。汤问》:「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沉于大海。」
2.指大碗或大酒杯。《红楼梦》第二六回:「薛蟠执壶,宝玉把盏,斟了两大海。」
《漢語大詞典》:海东(海東)
指海以东地带。常指 日本 。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佛法自西土,故海东未之有也。 天宝 末, 扬州 僧 鉴真 始往 倭国 ,大演释教。” 宋 欧阳修 《奉使道中五言长韵》:“骏足来山北,轻禽出海东。” 章炳麟 《艾如张》诗:“釃酒思共和,共和在海东。”
《高级汉语词典》:淮海  拼音:huái hǎi
指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河以北及海州(现在的连云港市西南)一带的地区
《漢語大詞典》:海气(海氣)
(1).海面上或江面上的雾气。《汉书·武帝纪》:“朕巡 荆 扬 ,辑 江 淮 物,会大海气,以合 泰山 。” 唐 张子容 《永嘉即事寄赣县袁少府瓘》诗:“海气朝成雨,江天晚作霞。”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词:“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景辰摇动,海气夜漫漫。” 清 周亮工 《钱塘江示王古直》诗:“海气喷江折, 吴 山搅 越 青。”
(2).海上蜃气。光线经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折射或反射,把远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的奇异幻景。 唐 骆宾王 《蓬莱镇》诗:“野楼疑海气,白鷺似江涛。”参见“ 海市蜃楼 ”。
(3).沙漠上的气流。海,指旱海,沙漠。 唐 王昌龄 《从军行》之一:“边声摇白草,海气生黄雾。”
《國語辭典》:海市蜃楼(海市蜃樓)  拼音:hǎi shì shèn lóu
一种物理现象。以字义而言,蜃是指大蛤蜊,传说蜃能吐气而形成楼台城市等景观,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三。鳞部。蛟龙》。实际上,海市蜃楼的形成,是由于光线通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折射或反射作用,而使得远处的景物影像被投映在空中或地面上。这种现象多在夏天时的沿海一带或沙漠中出现。后亦用以比喻虚幻的景象或事物。《骈字类编。卷四六。山水门。海。海市》引《隋唐遗事》:「张昌仪恃宠,请托如市。李湛曰:『此海市蜃楼比耳,岂长久耶?』」也作「海楼」、「蜃楼」、「蜃楼海市」。
《國語辭典》:海滨(海濱)  拼音:hǎi bīn
近海的地方。如:「海滨浴场」、「海滨公园」。
《骈字类编》:海云(海云)
唐 王维 初出济州别城中故人 闾阎河润上,井邑海云深。
唐 岑参 送羽林长孙将军赴歙州 驿舫宿湖月,州城浸海云。
唐 杜甫 所思 为农山涧曲,卧病海云边。
唐 韦应物 广陵行 海云助兵气,宝货益军饶。
唐 刘禹锡 松江送处州奚使君 江草带烟暮,海云含雨秋。
唐 李绅 新楼诗二十首 其十二 橘园 朱实摘时天路近,素英飘处海云深。
唐 罗隐 寄窦泽处士二首 其一 兰亭醉客旧知闻,欲问平安隔海云。
元 程钜夫 重送戴道士 海云迎棹起,江月照人低。
元 马祖常 泉南孙氏园亭 海云春有态,闽雪夜无痕。
元 王逢 闻何上海子敬毁淫祠开乡校因寄四韵 风叶昼埋公馆静,霜钟寒度海云迟。
《國語辭典》:海隅  拼音:hǎi yú
沿海偏远的地方。《书经。益稷》:「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
《國語辭典》:海月  拼音:hǎi yuè
1.海上的明月。唐。张说〈送王光庭〉诗:「楚云眇羁翼,海月倦行舟。」
2.动物名。软体动物海月科。贝壳扁圆,呈半透明状,外形极美,长约十公分。分布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海域之间,除可食用外,东南亚也用作手工艺品的材料。
3.一种纸。质地色泽如连史纸,但稍厚,光洁度亦较差。
《骈字类编》:海山
唐 元载 别妻王韫秀 看取海山寒翠树,苦遭霜霰到秦封。
唐 卢纶 送王尊师 旌幢天路晚,桃杏海山春。
唐 郎士元 送孙愿 乱流江渡浅,远色海山微。
唐 白居易 客有说 近有人从海上回,海山深处见楼台。
《國語辭典》:海岳(海嶽)  拼音:hǎi yuè
1.大海和高山。《旧唐书。卷六六。列传。房玄龄》:「臣老病三公,旦夕入地,所恨竟无尘露,微增海岳。」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四:「药物秘海岳,采铅青溪滨。」
2.四海五岳。《新唐书。卷二四。车服志》:「毳冕者,祭海岳之服也。」《明史。卷三二○。外国列传一。朝鲜》:「初,成桂之自立也,与宰相李仁人本异族。永乐间,降祭海岳祝文,称成桂为仁人子,而《祖训》亦载仁人子成桂更名旦。」
《漢語大詞典》:海岳高深
海之深,山之高。形容极为高深。 唐 窦暨 《述书赋》下:“如海岳高深,青分孤岛。”北史·越王侗传:“徒承海岳之恩,未有涓尘之答。” 唐 罗隐 《龙泉东下却寄孙员外》:“恩如海岳何时报,恨似烟花触处生。”
分類:高深
《骈字类编》:海中
唐 方干 宁国寺 海中日出山先晓,世上寒轻谷未春。
分类:海中
《漢語大詞典》:山海
(1).山与海。史记·吴王濞列传论:“﹝ 吴王 ﹞能薄赋歛,使其众,以擅山海利。” 晋 卢谌 《赠刘琨》诗:“每凭山海,庶覿高深。” 宋 曾巩 《管榷》:“自此山海之入,征榷之筭,古禁之尚疏者皆密焉。” 清 纳兰性德 《一络索·长城》词:“山海几经翻覆,女墙斜矗。看来费尽 祖龙 心,毕竟为谁家筑。”
(2).喻指荒远偏僻之处。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四:“且兵革之兴,外患众矣, 微 将远蹈山海,以求免乎!” 微 , 袁微 ,三国志·魏志·袁涣传作“袁徽”。南史·隐逸传上·渔父:“僕山海狂人,不达世务,未辨贱贫,无论荣贵。” 唐 元结 《系乐府·古遗叹》:“嗟嗟山海客,全独竟何辞。”
(3).比喻高深、繁多或重大。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一披法服,已堕僧数……比诸白衣,犹不啻山海也。” 王利器 集解引 卢文弨 曰:“山海以喻比流辈为高深也。”周书·晋荡公护传:“假汝贵极三公,富过山海。”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二折:“我和那权豪每结下些山海也似寃讐。”
(4).指山珍海味。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飢渴已慰而求甘旨,甘旨不已而错山海,于是饱腹之本意亡。”
《國語辭典》:海潮  拼音:hǎi cháo
1.海水因月球引力的影响而定时涨落的现象。
2.海浪。如:「海潮汹涌,渔船转瞬间被大浪吞噬。」
《國語辭典》:海国(海國)  拼音:hǎi guó
国境四面临海的国家。如:「日本是海国。」
《國語辭典》:海波  拼音:hǎi bō
海浪。如:「海波汹涌」。唐。方干 题睦州乌龙山禅居诗:「人世驱驰方丈内,海波摇动一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