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2,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浅井
池浅
濑浅
浅易
浅智
浅带
浅情
浅丈夫
卑浅
浅末
爱浅
浅注
阁浅
近浅
浪浅
《国语辞典》:浅井(浅井)  拼音:qiǎn jǐng
深度未达第一不透水地层之水井,集取自由地下水,井深通常不超过二十公尺。
《骈字类编》:池浅(池浅)
唐 元稹 和友封题开善寺十韵 竹荒新笋细,池浅小鱼跳。
《骈字类编》:濑浅(濑浅)
明 葛一龙 过姚佩卿隐居 濑浅维舟远,山纡引路徐。
《國語辭典》:浅易(淺易)  拼音:qiǎn yì
浅显容易。如:「这篇英文报告浅易好懂,阅读上应无困难。」
分類:浅显平易
《漢語大詞典》:浅智(淺智)
见“ 浅知 ”。
《漢語大詞典》:浅知(淺知)
亦作“ 浅智 ”。 识见肤浅。列子·说符:“夫浅知之所争者末矣。”吕氏春秋·精谕:“夫浅智者之所争则末矣。此 白公 之所以死於法室。” 汉 王充 论衡·讥日:“俗人浅知,不能实也。”
分類:识见肤浅
《国语辞典》:浅带(浅带)  拼音:qiǎn dài
腰际所用束衣之宽带,因带宽则约束衣服者浅,故称为「浅带」。《荀子。儒效》:「逢衣浅带,解果其冠。」唐。杨倞。注:「浅带,博带也。」
《漢語大詞典》:浅情(淺情)
薄情。南史·何承天传:“ 丁况 三家数年中葬輒无棺櫬,实由浅情薄恩同於禽兽者耳。” 宋 晏几道 《减字木兰花》词:“满眼飞英,弹指东风太浅情。”
分類:薄情
《漢語大詞典》:浅丈夫(淺丈夫)
谓见识短浅的人。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误放:“此子既忤我,从而报之,是为浅丈夫也必矣。” 宋 陆游 《跋〈中兴间气集〉》:“评语多妄,盖浅丈夫耳。”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一》:“古今论者皆曰: 唐 舜 揖让, 汤 武 征诛,所以优劣不同。世之浅丈夫遂敢以 汤 武 为非,至有詆毁而几乎駡者,甚矣,其无知也。” 梁启超 《新民说·论权利思想》:“彼误解权利真相者,以为不过於形骸上物质上之利益,齗齗计较焉。嘻,鄙哉,其为浅丈夫之言也。”
分類:见识短浅
《漢語大詞典》:卑浅(卑淺)
(1).鄙陋浅薄。 宋 曾巩 《熙宁转对疏》:“一切苟简,溺於流俗末世之卑浅,以先王之道为迂远而难遵。” 元 刘埙 隐居通议·半山绝句悟机:“其后学 荆公 而不至者,为‘四灵’,又其后卑浅者,落‘江湖’,风斯下矣。”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五:“僕知文章为细事,求古人所用心者以教之。但学术卑浅,无以发人,使质美者无所视效以至于有成耳。”
(2).犹矮小。 明 李东阳 《湘江送别诗序》:“ 樊山 卑浅,无丛林茂树。”
《漢語大詞典》:浅末(淺末)
肤浅;短浅。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天容:“其羞浅末华虚而贵敦厚忠信也。”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应诏诗表》:“词旨浅末,不足采览;贵露下情,冒颜以闻。” 宋 范仲淹 《奏上时务书》:“臣又闻人主纳远大之谋,久而成王道;纳浅末之议,久而成乱政。” 清 方东树 《书惜抱先生墓志后》:“致功浅末之务,非为文之本。”
分類:肤浅短浅
《骈字类编》:爱浅(爱浅)
辽史礼志嗜欲深而爱浅妻子具而孝衰
《漢語大詞典》:浅注(淺注)
(1).谓浅浅地斟上酒。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一折:“他向那红罏的这暖阁,一壁厢添上兽炭。他把那羊羔来浅注。”
(2).简明的注释。多用做书名或文章的题目。如:《〈庄子〉浅注》《鲁迅〈自嘲〉诗浅注》
《漢語大詞典》:阁浅(閣淺)
船只进入水浅的地方,不能行驶。 宋 陈渊 《钱清待潮》诗:“江潮来去自有时,扁舟阁浅心如飞。” 宋 文天祥 《上江滩》诗序:“巡者欲经船前,适潮退阁浅,不能至。”
《漢語大詞典》:近浅(近淺)
浅陋,平庸。 唐 李峤 《为定王让官封表》:“臣行能近浅,识性凡陋。”
分類:浅陋平庸
《骈字类编》:浪浅(浪浅)
唐彦谦七夕诗见波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