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应接如响(应接如响)  拼音:yìng jiē rú xiǎng
应答问题迅捷流利,如同声音的回响。比喻才识丰富,思想敏捷。唐。张说〈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容閤昭官两朝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响。」也作「应答如响」。
《国语辞典》:顺嘴儿(顺嘴儿)  拼音:shùn zuǐ ér
1.随口的发言。如:「顺嘴儿到底不好,该说不该说的都抖出来。」
2.字句念得顺畅流利。如:「他正骂得顺嘴儿,怎停得下来。」
《漢語大詞典》:钝口拙腮(鈍口拙腮)
谓口才笨拙,说话不流利。镜花缘第八十回:“罢!罢!罢!好妹妹!我是钝口拙腮,可不能一句一句同你套!”
《漢語大詞典》:滑串流口
谓人言词流利便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如同人的滑串流口,虽是无稽之谈,可以从他口里绕着湾儿,説到人心里去。”
《漢語大詞典》:滑脉(滑脈)
亦作“ 滑脉 ”。 中医学名词。脉象之一。往来流利圆滑。多见于痰食积滞和实热等症。健康人气血旺盛或妇人妊娠时亦可见此脉。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濒湖脉学:“滑脉,往来前郤,流利展转,替替然如珠之应指,漉漉如欲脱。”《医宗金鉴·四诊总结·切脉》:“一息六至平和脉,过则为数减迟传,滑脉如珠多流利,濇脉滞濇往来艰。” 吴谦 注:“滑脉如珠,往来流利。”
《漢語大詞典》:滚瓜流水
形容说话极其熟练、流利。 茅盾 《霜叶红于二月花》五:“他得意地哈了一声就滚瓜流水地一口气说道:‘说是男女在那件事上也该平等。’”
分類:熟练流利
《國語辭典》:别扭(別扭)  拼音:bié niǔ
与人吵闹、斗气或意见不合。《孽海花》第二六回:「我说这句话,彷佛有意和陆大人别扭似的,其实不相干。」《孽海花》第三三回:「他的死抗日军,并不想建什么功,立什么业,并且也不是和威毅伯有意别扭著闹法越战争时被排斥的旧意见。」
《漢語大詞典》:别嘴
说话不流利。例如:他的英语说得很别嘴。
分類:不流流利
《國語辭典》:巴巴结结(巴巴結結)  拼音:bā bā jie jie
1.劳碌奔波、勉强应付。《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光阴迅速,大娘子在家巴巴结结,将近一年,父亲见他守不过,便叫家里老王去接他来。」也作「巴巴急急」、「巴巴劫劫」、「波波劫劫」、「劫劫巴巴」、「劫劫波波」、「结结巴巴」。
2.形容说话不流利。也作「结结巴巴」。
《國語辭典》:拗强(拗強)  拼音:ào jiàng
倔强。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王荆公诗无一句自在,故其为人拗强乖张。」
《国语辞典》:沉著痛快  拼音:chén zhuó tòng kuài
著实不轻浮,流畅而明快。形容诗文、书法遒劲流利。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其大概有二,曰优游不迫,曰沉著痛快。」
《漢語大詞典》:沈着痛快(沈著痛快)
亦作“ 沈着痛快 ”。 坚劲而流利;遒劲而酣畅。法书要录卷一引 南朝 宋 羊欣 《采古来能书人名》:“ 吴 人 皇象 能草,世称沈著痛快。”说郛卷六九引 宋高宗 《翰墨志》:“ 芾 ( 米芾 )於真、楷、隶、篆不甚工,惟於行草,诚入能品,以 芾 收六朝翰墨,副在笔端,故沈着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辨:“其大概有二:曰优游不迫,曰沈著痛快。”著,一本作“ 着 ”。
沈著痛快
《國語辭典》:涩脉(濇脈)  拼音:sè mài
中医上称脉象枯涩迟滞。
《漢語大詞典》:口角生风(口角生風)
比喻说话流利。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一章四:“这样骂人的时候却是口角生风,不再有‘这个是’的打搅了。”参见“ 口角春风 ”。
分類:话流流利
《國語辭典》:口角春风(口角春風)  拼音:kǒu jiǎo chūn fēng
言语和煦,有如春风的吹拂。比喻用美言为人吹嘘或说好话。常用于请人推介之辞。《歧路灯》第九六回:「你近日与道台好相与,万望口角春风,我就一步升天。」
《国语辞典》:结结巴巴(结结巴巴)  拼音:jiē jie bā bā
1.处境艰难,勉强应付。也作「巴巴结结」。
2.形容说话不流利。《镜花缘》第八七回:「一人素有口吃毛病,说话结结巴巴,极其费事。」也作「巴巴结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