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8,分3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洛口
洛花
洛苑
洛学
洛阳才
洛南
洛北
洛蜀
汴洛
上洛
有洛
洛波
许洛
洛女
洛神赋
《骈字类编》:洛口
唐 高适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 其十二 传檄举敖仓,拥兵屯洛口。
《漢語大詞典》:洛花
洛阳花的省称。特指牡丹。 宋 欧阳修 《洛阳牡丹记·花释名》:“洛花以穀雨为开候。” 宋 范成大 《次韵同年杨使君回自毘陵同泛石湖舟中见赠》:“洛花堆锦煖, 吴 藕鏤冰寒。”参见“ 洛阳花 ”。
分類:牡丹
《漢語大詞典》:洛阳花(洛陽花)
(1).牡丹的别称。因 唐 宋 时 洛阳 牡丹最盛,故称。 唐 李商隐 《漫成》诗之一:“远把 龙山 千里雪,将来拟并洛阳花。”
(2).即石竹花。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瞿麦:“石竹叶似地肤叶而尖小,又似初生小竹叶而细窄,其茎纤细有节,高尺餘,梢间开花……俗呼为洛阳花。” 清 吴伟业 有《题画·洛阳花》诗。
《漢語大詞典》:洛苑
见“ 洛阳苑 ”。
《漢語大詞典》:洛阳苑(洛陽苑)
指 隋 唐 时 洛阳 之内苑。因在宫城之西,故称 西苑 。又名 芳华苑 、 禁苑 。周围一百二十六里,西至 孝水 ,北背 邙阜 ,南拒 非山 。中有 翠微宫 、 积翠池 等。 唐 韦述 《晚渡伊水》诗:“回瞻 洛阳苑 ,遽有长山隔。” 唐 储光羲 《洛阳东门送别》诗:“花明 洛阳苑 ,水緑小平津。”亦省作“ 洛苑 ”。 唐 李贺 《洛姝真珠》:“ 真珠 小娘下清廓, 洛苑 香风飞绰绰。”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与纪要·河南三·禁苑》、 清 徐松 唐两京城坊考·东京·神都苑
《國語辭典》:洛学(洛學)  拼音:luò xué
宋儒程颢、程颐皆为洛阳人,故后人称其学派为「洛学」。开宋明理学中程朱学派的先河,主张性命和理气之说。
《漢語大詞典》:洛阳才(洛陽才)
(1). 洛阳 才子的简称。 北周 庾信 《聘齐秋晚馆中饮酒》诗:“欣兹 河朔 饮,对此 洛阳 才。” 倪璠 注:“ 东魏 本从 洛 迁都 鄴 地, 齐 受 魏 禪,故於 齐 之诸臣称为 洛阳 才也。” 明 何景明 《短歌行赠贾西谷》:“君不见 贾生 自负 洛阳 才,南迁且作 长沙 傅。”详“ 洛阳才子 ”。
(2). 汉 洛阳 贾谊 年少敢言,朝廷公卿如 绛 灌 之属尽害之,终遭贬谪为 长沙王 太傅。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后因以“洛阳才”比喻遭贬谪、流放之才人。 唐 李白 《放后遇恩不沾》诗:“何时入 宣室 ,更问 洛阳 才?”
《國語辭典》:洛阳才子(洛陽才子)  拼音:luò yáng cái zǐ
汉代贾谊文采出众,号称为「洛阳才子」。语本《文选。潘岳。西征赋》:「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后泛称才华出色的文士。明。无名氏《金雀记》第六出:「洛阳才子岂无人,不须徒叹花如锦。」
《骈字类编》:洛南
唐书李密传世充乘胜进攻密月城密还洛南引而西突世充营世充奔还师徒多丧 元史地理志商州县洛南十大业杂记洛南有九十六坊洛北有三 坊大街小陌纵横相对
《骈字类编》:洛北
唐书李密传见洛西下洛大业杂记见上葭徐陵河东康简王墓志王北 占坟河南除道 悲烟淀之声剑动丰城之气
《漢語大詞典》:洛蜀
指 洛 党和 蜀 党。为 宋哲宗 时 元祐 三党中的两党(另一党叫 朔 党)。 明 叶襄 《感旧》诗:“ 洛 蜀 纷争日,君王宵旰时。” 明 沈钦圻 《咏史》:“一堂争 洛 蜀 ,四镇角熊羆。”参见“ 洛党 ”、“ 蜀党 ”。
《骈字类编》:汴洛
宋 陆游 江上对酒作 汴洛我旧都,燕赵我旧疆。
《骈字类编》:上洛
雒同战国策楚魏战于陉山魏许秦以上洛以绝秦于楚魏战胜楚败于南阳秦责赂于魏魏不与上又秦召燕王燕王欲往苏代约燕王曰西河之外洛 之地三川晋国之祸三晋之半秦祸如此其大而燕赵之秦者皆以争事秦说其主此臣之所大患东汉书地理志弘农郡县上洛注禹贡雒水出冢领山 北至巩入河郡晋书索綝传以功封上洛郡公食邑万户瓠宋书州 志见北商下 魏书蛮传蛮之种类盖盘之后其来自久习俗叛服前史具之在江淮之间依托险阻部落滋蔓布于数州东连寿春西通上洛北接汝颍往往有焉西北史齐高祖纪天平三年十二月丁丑神武自晋阳 讨遣兼仆射行台汝阳王暹司徒高昂等趣上洛大都督窦泰入自潼关鄙宋史地理志商州望上洛郡军事 竹书纪年见南 下 水经洛水出京兆上洛县欢举山隐又注楚水出上洛县西南楚山昔四皓 于楚山即此山也
《漢語大詞典》:有洛
(1).古国名。为 商 所灭。有,词头。逸周书·史记:“昔者, 有洛氏 宫室无常,池囿广大,工功日进……农失其时。” 朱右曾 校释:“其地在 山西 潞安府 。”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十:“昔 有洛氏 ……人民困匱, 商 伐之, 有洛氏 以亡。”
(2).指 洛水 。有,词头。书·五子之歌:“﹝ 太康 ﹞畋于 有洛 之表,十旬弗反。” 孔 传:“ 洛水 之表,水之南。”
《骈字类编》:洛波
唐 杜牧 寄沈褒秀才 仙桂茂时金镜晓,洛波飞处玉容高。
唐 温庭筠 寄分司元庶子兼呈元处士 缑岭参差残晓雪,洛波清浅露晴沙。
《漢語大詞典》:许洛(許洛)
许京 和 洛京 (今 河南 许昌 和 洛阳 )的并称。 晋 干宝 《〈晋纪〉总论》:“潜谋虽密,而在几必兆; 淮浦 再扰,而 许 洛 不震。” 晋 王羲之 《与会稽王笺》:“况今转运供继,西输 许 洛 ,北入 黄河 ,虽 秦政 之弊未至於此,而十室之忧便以交至。”宋书·刘康祖传:“其年秋, 萧斌 、 王玄謨 、 沈庆之 等入 河 , 康祖 率 豫州 军出 许 洛 。”
《漢語大詞典》:洛女
指 洛水 女神。《宣和遗事》前集:“悄似 嫦娥 离月殿,恍然 洛女 下瑶阶。” 清 曹寅 《瓶中月季花戏题》诗:“ 智琼 拍额未全黄, 洛女 凌波尚渺茫。”参见“ 洛神 ”。
分類:洛水女神
《國語辭典》:洛神  拼音:luò shén
神话中洛水的女神。相传是宓妃,伏羲氏之女,溺死于洛水中,而被奉为洛水之神。见《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若夫青琴宓妃之徒」句下唐。司马贞。索隐。
《国语辞典》:洛神赋(洛神赋)  拼音:luò shén fù
文章名。三国魏曹植作。相传为甄氏而作。甄氏原为袁熙妻,曹操破袁绍而将其带回,曹植喜而求之不得,后甄氏嫁曹丕为妃;甄妃死后,曹植于洛水上思之,遂作感甄赋,后明帝见之改名为「洛神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