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面巾
亦作“麵巾”。 即面筋。 元 无名氏 《射柳捶丸》第三折:“本待发心吃斋去,则是无处买麵巾。”参见“ 麪筋 ”。
分類:面筋
《國語辭典》:面筋(麵筋)  拼音:miàn jīn
一种食品。小麦粉和著水以洗去淀粉,剩下的蛋白质凝结成团者,称为「面筋」。《儒林外史》第二回:「俺前日听见说,荀家炒了些面筋,豆腐干送在庵里,又送了几回馒头,火烧。」
《漢語大詞典》:颒浴
洗脸和沐浴。 明 杨慎 《伊兰赋》序:“意古者纫佩之用,頮浴之具,必此物也。”
分類:洗脸沐浴
《國語辭典》:沬血  拼音:mèi xuè
血流在面上,有如以血洗面。《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沬血饮泣,更张空拳,冒白刃,北向争死敌。」
《漢語大詞典》:洗面汤(洗面湯)
洗脸的热水。《水浒传》第二八回:“天明起来,纔开得房门,只见夜来那箇人,提着桶洗面汤进来,教 武松 洗了面。”
分類:洗脸热水
《国语辞典》:洗面皂  拼音:xǐ miàn zào
专供洗脸用的清洁用品。类似产品有洗面霜、洗面乳、洗面露等。
《国语辞典》:盥洗室  拼音:guàn xǐ shì
1.洗脸、洗手的房间。如:「他一回来便到盥洗室冲洗一番。」
2.今亦称厕所为「盥洗室」。如:「盥洗室应讲求卫生。」
《國語辭典》:擦脸(擦臉)  拼音:cā liǎn
1.摩擦面部。如:「擦脸受伤了。」
2.拭面。如:「用毛巾擦脸」。
3.涂抹面部。《红楼梦》第六○回:「我也得了一包好的,送你擦脸,你常说蔷薇硝擦癣比外头的银硝强。」
4.贴近面部。如:「擦脸而过」。
5.北平方言。指丢脸。如:「你说这话,不怕擦脸!」
《漢語大詞典》:起手巾
旧时妓院宴饮前仆人须绞手巾给客人洗脸,故常以“起手巾”指代入席。《海上花列传》第二八回:“喊下头起手巾罢。”《官场现形记》第八回:“少停,摆檯面,起手巾。”《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九回:“ 小云 大喜,便乱七八糟,自己写了多少局票,嘴里乱叫起手巾。”
《漢語大詞典》:梳洗打扮
洗脸洗手、淋浴、穿干净衣服,或打扮穿戴或显得富裕的行为。例如:在去赴宴之前回旅馆梳洗打扮。
《漢語大詞典》:沬泣
以泪水洗脸。形容泪流满面。 汉 贾谊 新书·耳痹:“大夫 种 拊心嗥啼,沬泣而言信。” 南朝 齐 谢朓 《临溪送别》:“沬泣岂徒然,君子行多露。”
《漢語大詞典》:面桶
盛洗脸水的盆。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诸色杂货:“家生动事如桌、凳、凉牀、交椅……面桶、项桶、脚桶、浴桶、大小提桶。”《水浒传》第二一回:“捱到五更, 宋江 起来,面桶里洗了脸,便穿了上盖衣裳。”
分類:洗脸
《國語辭典》:脸水(臉水)  拼音:liǎn shuǐ
洗脸水。如:「忽然有盆脸水从楼上泼下来,路人都被淋湿了。」《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那老嬷嬷去掇盆脸水,拿些梳头家火出来,叫滴珠梳洗。」《儒林外史》第二二回:「少停,天色大亮。船家烧起脸水,送进舱去。」
分類:洗脸
《國語辭典》:脸帕(臉帕)  拼音:liǎn pà
大陆地区指洗脸巾。如:「看你沾得满脸奶油,快用脸帕擦掉。」
分類:洗脸
《國語辭典》:脸盆(臉盆)  拼音:liǎn pén
洗脸用的盆子。如:「她用脸盆装水帮卧病在床的母亲擦洗手脚。」《红楼梦》第四四回:「见他的手帕子忘去,上面犹有泪渍,又拿至脸盆中洗了晾上。」《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如今看了看那木盆,实在腌臜,自己又不耐烦再去拿那脸盆、饭碗的这些东西。」
分類:洗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