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洋片
(1).即西洋景。一种民间文娱活动装置。把若干幅画片左右推动,周而复始,观众从凸透镜中看放大的画面。画片大多是西洋画,故称。《官场现形记》第五五回:“外国人是个什么样子,我兄弟还是小时候在洋片子上瞧见过两次。” 阿英 《闲话“西湖景”》:“‘西湖景’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洋片’, 北京 又叫‘拉大片’。”
(2).指幻灯片。 艾芜 《百炼成钢》第十四章:“我还要厂工会经常编时事快报,拉时事洋片,画政治图画。”
《漢語大詞典》:洋票
旧指洋行或政府发行的有价证券、纸币。 清 刘铭传 《请开铁路以图自强疏》:“如有铁路,收费足以养兵,则釐卡可以酌裁,并无洋票通行之病。” 阿英 《流离二·一九二七年八月十日》:“乡人上街卖米的照例的不肯收用洋票。”
《漢語大詞典》:洋铺子(洋鋪子)
以出售洋货为主的商店。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他说姑爹昨天晚上醉醺醺地到洋铺子买东西,顺手就拿了人家一瓶酒。”
《國語辭典》:洋枪(洋槍)  拼音:yáng qiāng
武器名。用火药发射子弹射击。由西洋传入我国,故称为「洋枪」。《老残游记》第四回:「那强盗抢过之后,打著火把出城,手里拿著洋枪,谁敢上前拦阻。」《文明小史》第四三回:「几十匹马,骑马的都是武官,一个个手里拿著六响的洋枪,或雪亮的钢刀。」也作「洋鎗」。
分類:西式枪支
《漢語大詞典》:洋霉疮(洋黴瘡)
杨梅疮。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持素证篇:“癘即大麻风及洋霉疮,均以治胃为急。”亦省称“ 洋霉 ”。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书〈人身图说〉后:“杨梅疮者, 宋 竇汉卿 《疮疡全书》名医类案谓之霉疮。据此书,洋有之,应曰洋霉。”参见“ 杨梅疮 ”。
《漢語大詞典》:杨梅疮(楊梅瘡)
梅毒所发之疮,色红,似杨梅。亦指梅毒。《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杨梅疮》:“杨梅疮生有二般,精化气化是其源。”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持素证三:“ 正德 时 九江 知府 汪颖 ,作《食物本草》,言 庐山 温泉,方士教患杨梅疮者,饱食入池久浴,汗出为度,旬日即愈。”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那一个鼻子上红暗暗的,要长杨梅疮的,姓 鹿 ,名字叫 鹿亚元 。”亦省称“ 杨梅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疳疮》:“生杨梅时,或误用熏、搽等药以致腐烂如臼者,名杨梅疳。”
分類:梅毒杨梅
《漢語大詞典》:洋枪队(洋槍隊)
清 政府勾结 美 、 英 、 法 侵略者为镇压 太平天囯 而组建的武装部队,使用洋枪洋炮。 清 王韬 《弢园老民自传》:“其最要者以西人为领队官教授火器,名曰洋枪队。”
《漢語大詞典》:洋取灯(洋取燈)
方言。火柴。《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历史歌谣选·外国洋人叹十声》:“洋鬼子要通商嘆了九声,洋货行洋药行还有洋取灯。” 孙犁 《白洋淀纪事·秋千》:“他在 张岗 街上开了一个小杂货店,起先就卖些针头线脑,火绒洋取灯。”
分類:方言火柴
《國語辭典》:洋伞(洋傘)  拼音:yáng sǎn
由西洋传入的伞。用铁或钢等制成骨架,布或绸等制成伞面。今专指遮太阳用的伞。
《國語辭典》:洋嗓子  拼音:yáng sǎng zi
以西洋发声法唱歌的嗓音。
《漢語大詞典》:洋石灰
即洋灰。 王西彦 《曙》:“我从小凳上跌了一个翻身,脑袋着着实实地撞在洋石灰的地板上!”参见“ 洋灰 ”。
《國語辭典》:洋灰  拼音:yáng huī
水泥的别名。参见「水泥」条。
分類:水泥
《漢語大詞典》:洋糖
旧指从国外进口的机制糖。儒林外史第六回:“云片糕无过是些瓜仁、核桃、洋糖、粉麵做成的了,有甚么东西?”
《國語辭典》:洋娃娃  拼音:yáng wá wa
用布、塑胶或橡胶等材质制成的人形玩偶。因为多作成外国幼儿的形状,故称为「洋娃娃」。
《高级汉语词典》:洋为中用  拼音:yáng wéi zhōng yòng
清末先进民族思想家提出的口号。指吸收借鉴外国有用的东西,为中国利用
《漢語大詞典》:洋务派
清末兴办“洋务事业”的一派政治势力。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中央以奕訢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以“自强求富”为标榜,主张靠外国援助开办近代军事工业等,镇压人民反抗,维护封建统治。中日甲午战争后,洋务派逐渐解体。
《國語辭典》:洋务运动(洋務運動)  拼音:yáng wù yùn dòng
清朝(约十九世纪中叶)大臣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在英法联军之役后,深觉近代技术的重要性,而派遣留学生、制兵器等的洋务运动。但因积弊过深、财力不足而告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