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58,分38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泥软
得泥
沈泥
泥多
紫泥诏
泥饰
泥润
泥文
泥头
泥径
泥补
脱泥
抟泥
泥出
泥缄
《骈字类编》:泥软(泥软)
杨万里人日诘朝从昌英叔出谒诗见风嫩下
《骈字类编》:得泥
宋 苏舜钦 春日晚晴 得泥初燕喜,避弋去鸿轻。
《韵府拾遗 齐韵》:苏舜钦诗得泥初燕喜避弋去鸿轻
《漢語大詞典》:沈泥
亦作“沉泥”。
(1).沉入泥中。 唐 尚颜 《与陈陶处士》诗:“ 钟陵 城外住,喻似玉沉泥。”
(2).指沉积泥土。如:凡有需要蓄水、缓洪、沉泥、积肥的地方,都根据水势的情况,挖有大小形式不同的坑子。
chén nì
(1).阻滞,不通畅。 清 曹寅 《秋饮》诗:“需生寡所欢,妙理久沉泥。”
(2).指仕途不通,不得官位的贤者。 唐 钱起 《宿新里馆》诗:“每食皆弹鋏,归山耐杖藜。 叔牙 先得路,何日救沉泥?”
《骈字类编》:泥多
唐 杜甫 戏寄崔评事表侄苏五表弟韦大少府诸侄 泥多仍径曲,心醉阻贤群。
《漢語大詞典》:紫泥诏(紫泥詔)
即紫泥书。 唐 李白 《王壶吟》:“凤凰初下紫泥詔,謁帝称觴登御筵。”亦省称“ 紫詔 ”。 南唐 李中 《送阎侍御归阙》:“羡君乘紫詔,归路指通津。” 清 孙雨林 《皖江血·刺恩》:“亲厚禄,恩承紫詔;镇 长江 ,位冠羣僚。”参见“ 紫泥书 ”。
《漢語大詞典》:紫泥书(紫泥書)
指皇帝诏书。 南朝 梁 刘孝威 《半渡溪》诗:“制赐文犀节,驛报紫泥书。” 唐 白居易 《和钱员外禁中夙兴见示》:“坐卷朱里幙,看封紫泥书。”参见“ 紫泥 ”。
分類:诏书帝王
《漢語大詞典》:泥饰(泥飾)
涂饰;粉刷。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东都外城:“有广固兵士二十指挥,每日修造泥饰。”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四:“敕书到日,汝可速指挥泥饰洒扫。”
分類:涂饰粉刷
《骈字类编》:泥润(泥润)
陆云晋故豫章刺史夏府君诔见云荫下
《漢語大詞典》:泥文
拘泥于文字。新唐书·姚崇传:“庸儒泥文不知变。” 明 高攀龙 《〈崇文会语〉序》:“ 姚江 天挺豪杰,妙悟良知,一破泥文之蔽,其功甚伟。” 清 魏源 《〈董子春秋发微〉序》:“盖彼犹泥文,此优柔而饜飫矣。”
分類:拘泥文字
《國語辭典》:泥头(泥頭)  拼音:ní tóu
1.旧时固封陶制酒坛的泥土,可防止酒味散失。《水浒传》第三二回:「店主人却捧出一樽青花瓮酒来,开了泥头,倾在一个大白盆里。」《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丢儿就把这两坛好酒,提出来开了泥头,就兜一碗好酒先敬陈林吃。」
2.叩头至地而泥污染了额头。引申为谢罪。也作「泥首」。
分類:酒坛
《國語辭典》:泥首  拼音:ní shǒu
叩首至地而泥污额头。引申为谢罪。《晋书。卷七三。庾亮传》:「亮明日又泥首谢罪,乞骸骨,欲阖门投窜山海。」《文选。陆佐公。石阙铭》:「帝赫斯怒,秣马训兵,严鼓未通,凶渠泥首。」也作「泥头」。
《骈字类编》:泥径(泥径)
宋 朱松 雨二绝句 其二 泥径无人度,风帘为燕开。
《漢語大詞典》:泥补(泥補)
犹弥补。 清 李渔 《闲情偶寄·演习·变调》:“乃一时照管不到,致生漏孔,所谓至人千虑,必有一失。此等空隙,全靠后人泥补,不得听其缺陷而使千古无全文也。”
分類:弥补
《高级汉语词典》:脱泥  拼音:tuō ní
从煤浆、矿浆等去掉细泥或把它们分开为粗细两种颗粒——一般指选矿的湿法脱泥
《漢語大詞典》:抟泥(摶泥)
捏弄泥团,以为器皿。喻粗陋。 明 李东阳 《再次陶鼎韵答用济诸君》:“却有好诗如拱璧,摶泥何意敢争光。”
分類:器皿粗陋
《骈字类编》:泥出
苏轼 僧惠勤初罢僧职诗 新诗如泥出,不受外垢蒙。
《漢語大詞典》:泥缄(泥緘)
古人书函多以泥封,后因以借指书信。 元 虞集 《风入松·寄柯敬仲》词:“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 明 杨慎 《周五津寄锦笺并柬杨双泉》诗:“老来无復生花梦,锦字泥缄付墨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