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泗滨浮磬


《周书》卷二十九〈高琳列传〉~495~
高琳字季珉,其先高句丽人也。六世祖钦,为质于慕容廆,遂仕于燕。五世祖宗,率众归魏,拜第一领民酋长,赐姓羽真氏。祖明、父迁仕魏,咸亦显达。琳母尝祓禊泗滨,遇见一石,光彩朗润,遂持以归。是夜梦见一人,衣冠有若仙者,谓其母曰:「夫人向所将来之石,是浮磬之精。若能宝持,必生令子。」其母惊寤,便举身流汗,俄而有娠。及生,因名琳字季?焉。魏正光初,起家卫府都督。从元天穆讨邢杲,破梁将陈庆之,以功转统军。又从尔朱天光破万俟丑奴,论功为最,除宁朔将军、奉车都尉。后随天光败于韩陵山,琳因留洛阳。魏孝武西迁,从入关。至溱水,为齐神武所追,拒战有功,封钜野县子,邑三百户。大统初,进爵为侯,增邑四百户,转龙骧将军。顷之,授直阁将军,迁平西将军,加通直散骑常侍。三年,从太祖破齐神武于沙苑,转安西将军,进爵为公,增邑八百户。累迁卫将军、银青光禄大夫、右光禄大夫。四年,从擒莫多娄贷文。仍战河桥,琳先驱奋击,勇冠诸军。太祖嘉之,谓之曰:「公即我之韩、白也。」拜太子左庶子。寻以本官镇玉壁。复从太祖战邙山,除正平郡守,加大都督,增邑三百户。齐将东方老来寇,琳率众禦之。老恃其勇健,直前趣琳。短兵接,琳击之,老中数疮而退,谓其左右曰:「吾经阵多矣,未见如此健儿。」后乃密使人劝琳东归,琳斩其使以闻。进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除鄜州刺史,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孝闵帝践阼,进爵犍为郡公,邑一千户。
典故
泗亭沛县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34~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唐·张守节《史记正义》:秦法,十里一亭,十亭一乡。亭长,主亭之吏。高祖为泗水亭长也。国语有「寓室」,即今之亭也。亭长,盖今里长也。民有讼诤,吏留平辨,得成其政。《括地志》云:「泗水亭在徐州沛县东一百步,有高祖庙也。」
典故
相关人物
孔子


《礼记注疏》卷七〈檀弓〉~28~
「曾子怒曰:『商,女何无罪也?吾与女事夫子于洙泗之间。』」东汉·郑玄注:「洙、泗,鲁水名。」
《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故邹城在兖州泗水县东南六十里。昌平山在泗水县南六十里。孔子生昌平乡,盖乡取山为名。故阙里在泗水县南五十里。舆地志云邹城西界阙里有尼丘山。」按:今尼丘山在兖州邹城,阙里即此也。《括地志》云:「兖州曲阜县鲁城西南三里有阙里,中有孔子宅,宅中有庙。伍缉之从征记云阙里背邾面泗,即此也。」按:夫子生在邹,长徙曲阜,仍号阙里。

例句

业成洙泗客,皓发著儒衣。 司空曙 送菊潭王明府

人归洙泗学,歌盛舞雩风。 卢象 赠广川马先生

《漢語大詞典》:洙泗
洙水 和 泗水 。古时二水自今 山东省 泗水县 北合流而下,至 曲阜 北,又分为二水, 洙水 在北, 泗水 在南。 春秋 时属 鲁国 地。 孔子 在 洙 泗 之间聚徒讲学。《礼记·檀弓上》:“吾与女事夫子於 洙 泗 之间。”后因以“洙泗”代称 孔子 及儒家。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弘 洙 泗 之风,阐 迦维 之化。” 唐 卢象 《赠广川马先生》诗:“人归 洙 泗 学,歌盛舞雩风。” 宋 叶适 《宋厩父墓志铭》:“余尝考次 洙 泗 之门,不学而任材者, 求 也。”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接 洙 泗 之渊源,拟荷千秋之担。” 清 谭嗣同 《仁学》一:“其在上者,亦莫不极崇 宋 儒,号为 洙 泗 之正传。”
《國語辭典》:涕泗  拼音:tì sì
眼泪和鼻涕。三国魏。阮籍〈咏怀诗〉八二首之三二:「齐景升牛山,涕泗纷交流。」唐。杜甫 登岳阳楼诗:「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也作「涕洟」。
《國語辭典》:涕泗滂沱  拼音:tì sì pāng tuó
滂沱,雨势盛大。涕泗滂沱指鼻涕眼泪流得像下大雨一样。语出《诗经。陈风。泽陂》:「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形容哭得很伤心。《南史。卷七。梁武帝本纪下》:「月中再设净馔,每至展拜,涕泗滂沱,哀动左右。」
《国语辞典》:泗水  拼音:sì shuǐ
1.河川名。源出山东省泗水县陪尾山,分四源流因而得名。也称为「泗河」。
2.郡名。秦朝设置,江苏旧徐州、淮安、邳州,安徽凤阳、宿州、泗州,都在其境内。
《骈字类编》:淮泗
唐 祖咏 泗上冯使君南楼作 井邑连淮泗,南楼向晚过。
唐 王维 送高适弟耽归临淮作 少年客淮泗,落魄居下邳。
唐 马戴 送吕郎中牧东海郡 假道经淮泗,樯乌集隼旟。
《骈字类编》:泗州
元史地理志泗州唐改临淮郡后复为泗州宋隶淮东路元至元十三年降为下州
又礼乐志选审听音律大乐正赵荣祖及识辨磬材石工牛全诣泗州采之得磬璞九十制编磬二百三十命大乐令陈革等料简应律者百有五官南部新书王延彬独据建州称伪号一旦大设为伶 作戏辞云只闻有泗州和尚不见有五县天子畔名画录辛澄者不知何许人也建中元年大圣寺南 创立僧伽和尚堂请澄画焉才欲援笔有一胡人云仆有泗州真本一见甚奇遂依样描写及诸变相未毕蜀城士女瞻仰仪容者侧足将香灯供养者如驱海明一统志泗州在凤阳府东二百一十里汉初为东 郡地元鼎中为泗水国后为𡴴犹县晋为宿预县属淮扬国后魏为宿预郡寻改东徐州又为东楚州陈改安州后周改泗州隋为下邳郡唐仍改泗州有又泗州庙在直隶广德州建平县南八十里唐 泗州大圣显于此因立庙焉岁旱祷雨辄应
《漢語大詞典》:泗滨(泗濱)
指用 泗 滨石所作之磬。 宋 王禹偁 《笙磬同音诗》:“谁将 嶰谷 韵,潜合 泗 滨风。”参见“ 泗石 ”。
《漢語大詞典》:泗石
出于 泗水 之滨的石头。可以作磬。语本书·禹贡:“ 嶧 阳孤桐, 泗 滨浮磬。” 孔 传:“ 泗水 涯水中见石,可以为磬。” 唐 司空图 《成均赋》:“孤桐韜响,惟均雨露之濡; 泗 石含清,未冠云韶之节。”
分類:泗水石头
《漢語大詞典》:泗上
(1).泛指 泗水 北岸的地域。左传·襄公十九年:“执 邾悼公 以其伐我故,遂次于 泗 上。”《战国策·楚策一》:“大王悉起兵以攻 宋 ,不至数月而 宋 可擧,擧 宋 而东指,则 泗 上十二诸侯,尽王之有已。”参见“ 汶上 ”。
(2). 春秋 时 孔子 在 泗 上讲学授徒,后常以“泗上”指学术之乡。晋书·桓彝传论:“ 首阳 高节,求仁而得仁; 泗 上微言,朝闻而夕死。”《南齐书·刘善明传》:“令 泗 上归业, 稷 下还风,君欲谁让邪?” 郁达夫 《正月六日作》诗:“ 泗 上文章初识命, 淮阴 风骨亦求怜。”
《漢語大詞典》:汶上
汶水 之北。泛指 春秋 、 战国 时期 齐国 之地。《论语·雍也》:“ 季氏 使 閔子騫 为 费 宰。 閔子騫 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復我者,则吾必在 汶 上矣。’” 何晏 集解:“去之 汶水 上,欲北如 齐 。” 杨伯峻 注:“ 桂馥 《札朴》云:‘水以阳为北,凡言某水上者,皆谓水北。’”后人常用为隐居的典故。 三国 魏 应璩 《与从弟君苗君胄书》:“营宅滨 洛 ,困於嚣尘;思乐 汶 上,发於寤寐。” 唐 杜甫 《奉寄高常侍》诗:“ 汶 上相逢年颇多,飞腾无那故人何。” 宋 曾巩 《贺熙宁四年明堂礼毕大赦表》:“臣心係北辰,身縻东土。永怀故事,难求 汶 上之图;独运清尘,方嘆《周南》之滞。”
分類:齐国
《骈字类编》:汴泗
宋 陈师道 登彭祖楼 水兼汴泗浮天阔,山入青齐焕眼明。
《骈字类编》:海泗
宋史汤思退传敌既得海泗唐邓又索商秦皆思退力也 南唐书保大七年春正月淮北诸盗来附以神武都虞侯皇甫晖神将张峦萧处恭帅师出海泗诸郡以右散骑常侍张义方为监军使纳贼帅咸师朗以归
《骈字类编》:汶泗
史记太史公自序见江淮下
《骈字类编》:沂泗
魏晋 石崇 赠枣腆诗 携手沂泗间,遂登舞雩堂。
《骈字类编》:清泗
宋 苏轼 答吕梁仲屯田 黄河西来初不觉,但讶清泗奔流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