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登坛(登壇)
(1).登上坛场。古时会盟、祭祀、帝王即位、拜将,多设坛场,举行隆重的仪式。三国志·魏志·臧洪传:“昔 张景明 亲登坛喢血,奉辞奔走,卒使 韩牧 让印,主人得地。”文选·陆倕〈石阙铭〉序:“命旅致屯云之应,登坛有降火之祥。” 李善 注:“登坛,祭天也。”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然而杜门不用,登坛受讥。” 李善 注:“《江表传》曰:‘ 权 既即尊位,请会百官,归功 周瑜 ……’然登坛,即位之时也。”后汉书·献帝纪“皇帝逊位, 魏王 丕 称天子” 李贤 注引 晋 袁晔 《献帝春秋》:“乃为坛於 繁阳 故城, 魏王 登坛,受皇帝璽綬。”晋书·谢安传:“及 宋 受禪, 谢晦 谓 刘裕 曰:‘陛下应天受命,登坛日恨不得 谢益寿 奉璽紱。’”史记·淮阴侯列传 唐 司马贞 索隐述赞:“君臣一体,自古所难。相国深荐,策拜登坛。” 唐 皇甫曾 《送徐大夫赴南海》诗:“位重登坛后,恩深弄印时。”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抚兵》:“建牙吹角不闻喧,三十登坛众所尊。”
(2).走上讲台。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怀德公吴明彻墓志铭》:“始弘就馆之礼,即受登坛之策。” 唐 杜牧 《送太昱禅师》诗:“结社多高客,登坛尽小师。”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 阳明 登坛讲学,反復辨説良知二字。”
(3).借指某种事物开始出现。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九》:“人格的平等,也是一种外来的旧理想;现在‘经验’既已登坛,自然株连着化为妄想。”
《漢語大詞典》:泗上
(1).泛指 泗水 北岸的地域。左传·襄公十九年:“执 邾悼公 以其伐我故,遂次于 泗 上。”战国策·楚策一:“大王悉起兵以攻 宋 ,不至数月而 宋 可擧,擧 宋 而东指,则 泗 上十二诸侯,尽王之有已。”参见“ 汶上 ”。
(2). 春秋 时 孔子 在 泗 上讲学授徒,后常以“泗上”指学术之乡。晋书·桓彝传论:“ 首阳 高节,求仁而得仁; 泗 上微言,朝闻而夕死。”南齐书·刘善明传:“令 泗 上归业, 稷 下还风,君欲谁让邪?” 郁达夫 《正月六日作》诗:“ 泗 上文章初识命, 淮阴 风骨亦求怜。”
《漢語大詞典》:汶上
汶水 之北。泛指 春秋 、 战国 时期 齐国 之地。论语·雍也:“ 季氏 使 閔子騫 为 费 宰。 閔子騫 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復我者,则吾必在 汶 上矣。’” 何晏 集解:“去之 汶水 上,欲北如 齐 。” 杨伯峻 注:“ 桂馥 札朴云:‘水以阳为北,凡言某水上者,皆谓水北。’”后人常用为隐居的典故。 三国 魏 应璩 《与从弟君苗君胄书》:“营宅滨 洛 ,困於嚣尘;思乐 汶 上,发於寤寐。” 唐 杜甫 《奉寄高常侍》诗:“ 汶 上相逢年颇多,飞腾无那故人何。” 宋 曾巩 《贺熙宁四年明堂礼毕大赦表》:“臣心係北辰,身縻东土。永怀故事,难求 汶 上之图;独运清尘,方嘆《周南》之滞。”
分類:汶水齐国
《骈字类编》:上讲(上讲)
唐 韦庄 东林寺再遇僧益大德 上讲每教倾国听,承恩偏得内官饶。
分类:上讲
《漢語大詞典》:理所必然
从道理上讲,必定会如此的。例如:若有始也,则不能为终,唯无始也然后终始无穷,此自是理所必然。——《弘明集·郑道子〈神不灭论〉
《漢語大詞典》:犯憷
〈方〉胆怯;畏缩:初上讲台,她有点儿~ㄧ不管在什么场合,他从没犯过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