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法(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法)  拼音:qiǎng zhì qì chē zé rèn bǎo xiǎn fǎ
为保障车祸受害人确定获得赔偿所制定的法律。主要精神在对所有的汽车均须依法投保,因汽车交通事故致被害人受伤或死,加害人不论有无过失,受害人均得请求定额赔偿。
《国语辞典》: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拼音:guó yǒu guó fǎ,jiā yǒu jiā guī
每一个国家与家庭都有属于自己的法律与家规。意指必须按照制定或存在的法律规矩做事。如:「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你知道这事须依规定办理,任谁来都一样。」
《国语辞典》: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拼音:wáng zǐ fàn fǎ yǔ shù mín tóng zuì
帝王的儿子触犯了法律,要和平民接受同样的罪刑。意谓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文明小史》第四回:「照著律例上,虽说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然而也得详革功名,方好用刑。」《中国现在记》第二回:「俗语说得好,『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我们这里只知道押犯人,却不分别谁是老爷,谁不是老爷。」
《国语辞典》:紧急避难行为(紧急避难行为)  拼音:jǐn jí bì nàn xíng wéi
法律上指为避免自己或他人的生命、身体、自由、财产遭受紧急危难,出于不得已的侵害他人行为。我国刑法第二十四条明定为不罚,若行为过当亦得减轻或免除刑罚。
《国语辞典》:构成犯罪事实(构成犯罪事实)  拼音:gòu chéng fàn zuì shì shí
符合法律上犯罪要件的具体事实。如抢劫案中的抢劫事实。
《国语辞典》:公法上职务关系(公法上职务关系)  拼音:gōng fǎ shàng zhí wù guān xi
特定人由于特别的法律原因,对国家或地方自治团体,负有职务义务的关系。
《国语辞典》:无行为能力人(无行为能力人)  拼音:wú xíng wéi néng lì rén
系指无法独立依自己意思而发生法律上一定效力之人。如未满七岁的未成年人、受监护宣告之人等。
《国语辞典》: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  拼音:zuì xíng fǎ dìng yuán zé
当代民主法治国之重要基本原则,指犯罪之成立及应得的刑罚均应有法律明文规定。其内涵有四:一、禁止适用习惯法;二、禁止类推适用;三、禁止溯及既往;四、禁止绝对不定期刑。主要目的在保障人民的权利。
《国语辞典》:罪刑法定主义(罪刑法定主义)  拼音:zuì xíng fǎ dìng zhǔ yì
指犯罪的成立和科刑罚的轻重,必须由行为发生当时之法律加以明文规定,法官不得任意加以判罪处罚。也称为「罪刑法定原则」。
《国语辞典》:消费借贷(消费借贷)  拼音:xiāo fèi jiè dài
法律上指当事人一方约定移转金钱或其他代替物的有权于他方,而他方约定以种类、品质、数量相同之物返还的契约。
《国语辞典》:消灭时效(消灭时效)  拼音:xiāo miè shí xiào
法律上指凡请求权经过一定连续期间而不行使,以致权利归于消灭的法律事实。
《国语辞典》:心神丧失(心神丧失)  拼音:xīn shén sàng shī
1.对于外界事务缺乏认知理解及判断能力,以致无法辨认是非善意,或无法依其辨认而作出正确行为或预料行为后果。如智能不足,重度。
2.法律用语,指行为时因精神障碍或其他心智缺陷,致不能辨识其行为违法或欠缺依其辨识而行为之能力者。
《国语辞典》:限制住居  拼音:xiàn zhì zhù jū
依法律规定限制犯罪嫌疑人、被告或义务人之行动自由的一种方法。法院命令其只能住居于现住所或指定之相当居所。凡未经法院同意,其等不得随意变更户籍或迁离原住所,以免开庭、执行刑罚或行政执行时传唤不到。
《国语辞典》:沿革解释(沿革解释)  拼音:yán gé jiě shì
一种法律解释。以法律成立的历史沿革,来阐明法律的真义。
《国语辞典》:宣告死亡  拼音:xuān gào sǐ wáng
经由法律程序的认定,由法院判决一个人死亡。我国民法第八条规定,一个人失踪满十年后,法院得因利害关系人之声请,宣告其死亡。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在失踪满五年后,即可为死亡之宣告。如为遭遇特别灾难而失踪者,满三年后即可声请宣告死亡。受死亡宣告者,其法律地位视同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