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背绳墨(背绳墨)  拼音:bèi shéng mò
违背规矩、法则。《楚辞。屈原。离骚》:「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楚辞。宋玉。九辩》:「何时俗之工巧兮,背绳墨而改错。」
《漢語大詞典》:鸿法(鴻法)
深妙的法则。 明 何景明 《杂器铭》序:“盖道本无垠,物各有理,故觕迹有至教,末器有鸿法。”
分類:法则
《漢語大詞典》:模镕(模鎔)
模型。引申为法则、规范。 三国 魏 毌丘俭 《承露盘赋》:“若乃肇制模鎔,应变入神,穷数极理,究尽物伦。”说文·木部“模,法也” 清 段玉裁 注:“以木曰模,以金曰鎔,以土曰型,以竹曰笵,皆法也。”
《漢語大詞典》:坤典
大地的法则。指自然的规律。《三国志·蜀志·郤正传》:“自我 大汉 ,应天顺民,政治之隆,皓若阳春,俯宪坤典,仰式乾文。”
《漢語大詞典》:有物有则(有物有則)
谓天地间凡事物皆有其法则、规律。《诗·大雅·烝民》:“天生烝民,有物有则。” 毛 传:“物,事;法,则。” 朱熹 集传:“言天生众民,有是物必有是则。” 宋 陈郁 《话腴》:“木实之蠹者,必不沙烂……瓜至甘而不蠧者,以其沙也。有物有则,若可穷矣。”
《漢語大詞典》:下学上达(下學上達)
谓学习人情事理,进而认识自然的法则。后汉书·张衡传:“有閒余者曰:盖闻前哲首务,务於下学上达,佐国理民,有云为也。”参见“ 下学 ”。
《國語辭典》:下学(下學)  拼音:xià xué
1.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学习。《战国策。齐策四》:「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是故成其道德而扬功名于后世者,尧、舜、禹、汤、周文王是也。」
2.从身边附近的事物开始学习。《论语。宪问》:「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3.上课时间结束,离开学校。宋。陆游 东吴女儿曲:「阿弟贪书下学迟,独拣诗章教鹦鹉。」元。无名氏《神奴儿》第一折:「这早晚怎生不见孩儿下学来。」
《国语辞典》:经验主义(经验主义)  拼音:jīng yàn zhǔ yì
主张以归纳的方法和实际经验,去追求真理或发现法则。以「知识是经验的累积」为信条,相信科学的知识可用经验證实的哲学思想和政治理论。代表人物有洛克、休谟等。
《国语辞典》:理性时代(理性时代)  拼音:lǐ xìng shí dài
一个强调自我认识、自我控制、理性主义、秩序及法则的时代。
《国语辞典》:基本教练(基本教练)  拼音:jī běn jiào liàn
训练官兵熟习各种制式法则,并养成军纪严肃、精神巩固的军队,使能适应战斗要求所实施的基本教育和训练。
《国语辞典》:祸福靡常(祸福靡常)  拼音:huò fú mǐ cháng
祸患与福分没有一定的法则。明。陈汝元《金莲记》第一○出:「祸福靡常,喜悲交集。」也作「祸福无常」。
《国语辞典》:祸福无常(祸福无常)  拼音:huò fú wú cháng
祸患与福分没有一定的法则。明。孙梅锡《琴心记》第三九出:「祸福无常,忧喜难定。」也作「祸福靡常」。
《国语辞典》:应用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拼音:yìng yòng xīn lǐ xué
将基础心理学的知识与法则,应用于实际现实生活中,从事解决实际问题以增进人类福祉的各种心理学的总称。
《国语辞典》:包利克莱豆斯(包利克莱豆斯)  拼音:bāo lì kè lái dòu sī
Polycleitos
人名。西元前第五世纪阿尔哥斯派著名雕刻家、雕刻法则创立者。其遗作人体比例正确,被誉称为「古典主义者范例」。
《国语辞典》:有治人,无治法(有治人,无治法)  拼音:yǒu zhì rén,wú zhì fǎ
只有治理天下的人才,而没有平治天下的固定法则。指只靠法律不能治国。《荀子。君道》:「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清。王先谦。集解:「无治法者,法无定也。」
《国语辞典》: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拼音:tiān xià dà shì fēn jiǔ bì hé,hé jiǔ bì fēn
(谚语)比喻世事变化虽无定,却依物极必反的法则进行。《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