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透漏  拼音:tòu lòu
1.露出。宋。莫将 木兰花。清姿自是生寒瘦词:「清姿自是生寒瘦,更在春前并腊后。谁教六出巧遮藏,争似一番先透漏。」
2.泄漏。如:「他口风很紧,半点都不肯透漏。」《红楼梦》第九一回:「因怕金桂拿他,所以不敢透漏。今见金桂所为先已开了端了,他便乐得借风使船,先弄薛蝌到手,不怕金桂不依,所以用言挑拨。」
3.疏忽,被人乘虚而入。《宋史。卷一九○。兵志四》:「私立赏罚,严于官府,分番巡逻,铺屋相望,若透漏北贼及本土强盗不获,其当番人皆有重罚。」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恐怕边关透漏,央及家人奔骤。似箭穿著雁口,没个人敢咳嗽。」
4.遗落。《朱子全书。卷二。学二。存养》:「心体通有无,该动静,故工夫亦通有无,该动静,方无透漏。」
《國語辭典》:阴重(陰重)  拼音:yīn zhòng
为人谨慎持重。《史记。卷一○三。万石君传》:「仁为人阴重不泄,常衣敝补衣溺裤,期为不絜精,以是得幸。」
《漢語大詞典》:漏言
(1).泄漏密言或情况。《穀梁传·文公六年》:“ 襄公 死, 处父 主竟上事, 夜姑 使人杀之。君漏言也。”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时 许 帝尚存,故羣下不敢漏言。” 唐 蒋防 《霍小玉传》:“生自以孤负盟约,大愆迴期,寂不知闻,欲断其望,遥託亲故,不遗漏言。”
(2).引申为失言。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戊子秋,余以漏言获谴,狱颇急。”
分類:泄漏失言
《漢語大詞典》:语泄(語泄)
谓所谈论的内容泄漏出去。语本韩非子·说难:“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史记·刺客列传:“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汉书·刘向传:“ 望之 、 堪 、 更生 议,欲白罢退之。未白而语泄,遂为 许 史 及 恭 显 所譖愬。”
《国语辞典》:外泄  拼音:wài xiè
向外泄露。如:「热水器不可置于浴室内,以免瓦斯外泄,发生危险。」
《漢語大詞典》:漏语(漏語)
谓泄漏机密。 宋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上:“ 逵 ( 施逵 ), 建安 人……状元及第,仕至礼部尚书,復以出疆漏语,被诛。”
分類:泄漏机密
《国语辞典》:破笼(破笼)  拼音:pò lóng
打破或冲破牢笼。比喻泄漏消息。唐。柳宗元〈放鹧鸪词〉:「破笼展翅当远去,同类相呼莫相顾。」《醒世姻缘传》第一五回:「你夹著屁股窎远子去墩著,你看我做,你只不要破笼罢了!透出一点风去,我捽了你们的腿!」
《漢語大詞典》:泄风(泄風)
(1).泄漏消息。 明 无名氏 《四贤记·社会》:“[丑末笑介]若是这等,可不是要做皇帝了。[浄]你莫泄风,贵为天子原无种,看长蛇封豕,化作真龙。”
(2).中医病症名。指风邪久入腠理间,以致出现汗泄不止、口干、身痛的病症。《素问·风论》:“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飧泄;外在腠理,则为泄风。”
(3).中医病症名。皮肤长小疙瘩并有瘙痒的病症。 汉 张仲景 伤寒论·辨脉法:“脉浮而大,浮为风虚,大为气强。风气相搏,必成癮疹。身体为痒,痒者名泄风,久久为痂癩。”
《漢語大詞典》:走射
透露,泄漏。 老舍 《赶集·微神》:“不向四外走射一点。”
分類:透露泄漏
《漢語大詞典》:漏发(漏發)
泄漏发散。庄子·则阳:“并溃漏发,不择所出,漂疽疥癕,内热溲膏是也。” 陆德明 释文引 李颐 曰:“谓精气散泄,上溃下漏,不择所出也。”
分類:泄漏发散
《国语辞典》:透消息  拼音:tòu xiāo xí
泄漏秘密。如:「这件事一定要保密,不可透消息出去。」
分类:泄漏秘密
《国语辞典》:漏风声(漏风声)  拼音:lòu fēng shēng
泄漏消息。如:「这件事非常机密,千万不可漏风声,以免打草惊蛇。」《三侠五义》第六○回:「贤弟休得如此。岂不闻窗外有耳?倘漏风声,不大稳便。难道贤弟醉了么?」
《國語辭典》:检漏(檢漏)  拼音:jiǎn lòu
检查管线是否泄漏。如:「自来水公司进行管线检漏工作。」
分類:检查泄漏
《國語辭典》:失密  拼音:shī mì
大陆地区指泄漏秘密。
《漢語大詞典》:且泄
沮泄,泄漏。且,通“ 沮 ”。吕氏春秋·仲冬:“地气且泄,是谓发天地之房。”按,礼记·月令作“沮泄”。
分類:泄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