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通漕
谓开通漕运河道。后汉书·邓训传:“ 永平 中,理 虖沱 、 石臼河 ,从 都虑 至 羊肠仓 ,欲令通漕。” 李贤 注:“水运曰漕。” 宋 苏舜钦 《涟水军新牐记》:“盖精思者缘古而作,兴於近世,通漕最为便,惜乎无所述焉。” 清 张永铨 《河上纪事》诗:“自 元 开此河,通漕在 淮 泗 。”
《國語辭典》:顺道(順道)  拼音:shùn dào
1.顺从道义。《汉书。卷八五。谷永传》:「皆承天顺道,遵先祖法度。」
2.顺便。如:「顺道把那杯茶端过来。」
3.顺路。如:「这路正好顺道,我可以送你一程。」
《漢語大詞典》:开治(開治)
开辟疏通河流;开挖河道,治理水害。宋史·河渠志六:“乃调夫十万开治,既成,命 之奇 撰记,刻石 龟山 。”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刘景文梦代晋文公:“ 元祐 五年, 坡 ( 苏軾 )守 钱塘 , 景文 为东南将领,佐公开治 西湖 。”
《國語辭典》:河工  拼音:hé gōng
1.修筑河堤,疏浚河道等治河工程。《老残游记》第三回:「别省不过尽心过吏治就完了,本省更有这个河工,实在难办。」
2.整治河川的人员。
《漢語大詞典》:河塞
黄河 流域和北方边境之地。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爰及 河 塞,庶几无患。” 张守节 正义:“言 匈奴 右地 浑邪王 降,而塞外并 河 诸郡之民无忧患也。” 唐 屈同仙 《燕歌行》:“ 河 塞东西万餘里,地与京华不相似。”
河道闭塞、堵塞。宋史·包拯传:“中官势族筑园榭,侵 惠民河 ,以故河塞不通。”
《漢語大詞典》:断河(斷河)
前面不能通航的河道。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匡超人 ﹞同他一路来到断河头,船靠了岸,正要搬行李。”
分類:通航河道
《漢語大詞典》:水志
记载河道水系的书籍。后汉书·西南夷传论:“著自山经、水志者,亦略及焉。”明史·方伎传·周述学:“﹝ 周述学 ﹞自历以外,图书、皇极、律吕、山经、水志……莫不各有成书,凡一千餘卷,统名《神道大编》。”
《漢語大詞典》:河漕
(1).犹河运。《后汉书·西羌传·东号子麻奴》:“因渠以溉,水舂河漕,用功省少,而军粮饶足。” 元 危素 《元海运志》:“然视河漕之费,则其所得盖多矣。”清史稿·河渠志二:“粮艘经行 黄河 不过数里,即入 中河 ,於是百八十里之 河 漕遂废。”参见“ 河运 ”。
(2). 清 代河道总督与漕运总督的并称。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南巡盛典》:“先期督抚、河漕诸大吏,迎驾於 山东 。”
(3).指治理河道工程和漕运。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政事三:“日者勅下诸臣别筹河漕两利之策,是专为河工未就而言。”
《國語辭典》:河运(河運)  拼音:hé yùn
利用河道输运粮食、货品或载运旅客等。如:「台湾的河流因水量不稳,所以河运不发达。」《元史。卷一六六。列传。罗璧》:「至元十二年,始运江南粮,而河运弗便。」
《漢語大詞典》:月河
为减杀水力,开凿成的偃月形的河道。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 天寳 中,上以三河道险束,漕运艰难,乃旁北山凿石为月河,以避湍急,名曰 天寳河 。”宋史·河渠志二:“今若开修月河石堤,上下置牐,以时开闭,通放舟船,实为长利。”元史·河渠志一:“復有 程同 、 程章 二石桥阻咽水势,拟开减水月河二道,可久且便。”
《漢語大詞典》:迂滞(迂滯)
(1).迂阔,不通达。后汉书·儒林传论:“且观成名高第,终能远至者,盖亦寡焉,而迂滞若是矣。”
(2).谓河道曲折处淤塞而不通畅。 宋 朱长文 《吴郡图经续记·治水》:“儒者 傅肱 ,欲决 松江 之 千墩 、 金城 诸滙,涤去迂滞。”
《漢語大詞典》:乾涸
水量枯尽,多用于河道、池塘。《晋书·范汪传》:“玄冬之月, 沔汉 乾涸,皆当鱼贯而行,排推而进。” 明 田艺衡 留青日札·江枯:“ 嘉靖 丁未,自夏至冬 浙江 潮汐不至,水源乾涸,中流可泳而渡。” 沈从文 《新湘行记》:“我站在干涸的石滩间,远望来处一切。”
《國語辭典》:封河  拼音:fēng hé
冬季河道冻结,船舶无法通行。如:「一到冬天,河水都结了冰,只好封河了。」《孽海花》第三五回:「次日,就别过常肃,离开广州,途中不敢逗遛,赶著未封河前,到了北京。」
《國語辭典》:河套  拼音:hé tào
1.河道弯曲,形如口袋的地方。
2.地名。指贺兰山以东,狼山、大青山以南,黄河流经的地区。因此段黄河自西而北至东,绕鄂尔多斯高原形成一大弯曲,故称为「河套」。套内川渠交错,宜耕宜牧。
《國語辭典》:河务(河務)  拼音:hé wù
关于河川水利等事务。
《漢語大詞典》:河夫
治理河道的夫役。元史·河渠志一:“歷视坏隄,督巡河夫修理。”《老残游记》第十二回:“ 东昌府 李大人 到了,要见抚台回话,走到此地,过不去……派了河夫、地保打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