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战国策》卷二十一〈赵策四·赵太后新用事〉~769~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官,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國語辭典》:沟壑(溝壑)  拼音:gōu huò
溪谷、山沟。《孟子。梁惠王下》:「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
《國語辭典》:填沟壑(填溝壑)  拼音:tián gōu huò
原指人死后无人将其尸体埋葬,而扔在山沟里。后用来称自己死亡的客气语。《战国策。赵策四》:「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分類:沟壑婉辞
《漢語大詞典》:寘沟壑(寘溝壑)
见“ 寘壑谷 ”。
《漢語大詞典》:寘壑谷
亦作“ 寘沟壑 ”。 谓死。人死埋于地下,故称。多作自谦之词。 马王堆 汉 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触龙见赵太后章》:“﹝ 触龙 ﹞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寘壑谷而託之。’”《汉书·元后传》:“冀赖陛下神灵,未埋髮齿,期月之间,幸得瘳愈,復望帷幄,不然,必寘沟壑。”
分類:地下自谦
《漢語大詞典》:置沟壑
1.见"寘壑谷"。
《高级汉语词典》:转尸沟壑
弃尸于山沟水渠
《國語辭典》:转死沟壑(轉死溝壑)  拼音:zhuǎn sǐ gōu huò
辗转死于水沟、山谷。《晋书。卷五一。皇甫谧传》:「饥寒不赡,转死沟壑。」《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下》:「奈何践民田禾稼,将使百姓转死沟壑乎。」也作「转死沟渠」。
《国语辞典》:老死沟壑(老死沟壑)  拼音:lǎo sǐ gōu huò
饥岁荒年,老弱而死者,被弃尸于荒郊野外,不得安葬。典出《孟子。公孙丑下》。形容年老而死无葬身之地。宋。苏轼〈代张方平谏用兵书〉:「上以安二宫朝夕之养,下以济四方亿兆之命,则臣虽老死沟壑,瞑目于地下矣!」
《國語辭典》:不忘沟壑(不忘溝壑)  拼音:bù wàng gōu huò
有志之士,虽死于荒野山谷,而无遗恨。比喻时刻不忘为正义而献出生命。语本《孟子。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國語辭典》:溪谷  拼音:xī gǔ
溪流的谷道。如:「山中的溪谷经常瀰漫著雾气。」
《國語辭典》:溪谷(谿谷)  拼音:xī gǔ
两山间可供流水通过的地带。《史记。卷七八。春申君传》:「山林溪谷,不食之地也。」《文选。宋玉。风赋》:「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
《國語辭典》:坑堑(坑塹)  拼音:kēng qiàn
坑沟。《三国演义》第五○回:「前面山僻路小,因早晨下雨,坑堑内积水不流,泥陷马蹄,不能前进。」
《國語辭典》:嶙峋  拼音:lín xún
1.形容山石奇兀耸峭的样子。唐。独孤及 招北客文:「其北则有剑山巉巉,天凿之门,二壁谽岈,高岸嶙峋。」清。严复〈甲辰出都呈同里诸公〉诗:「东行欲尽未尽时,盘薄嶙峋作奇怪。」
2.形容人体清瘦露骨的样子。如:「瘦骨嶙峋」。唐。杜甫 天狗赋:「夫何天狗嶙峋兮气独神秀,色似狻猊,小如猿狖。」
3.形容为人刚毅正直。如:「文天祥风骨嶙峋,其至死不屈的节操传诵千古。」明。许三阶《节侠记》第一九出:「他少年磊落,直节嶙峋,又好结交豪杰,以此人都忌他,我却重他。」
《國語辭典》:溪壑  拼音:xī huò
山谷中水所流聚的地方。《文选。张协。杂诗一○首之九》:「溪壑无人迹,荒楚郁萧森。」
《國語辭典》:溪壑(谿壑)  拼音:xī huò
1.山谷中水所流聚的地方。《国语。晋语八》:「叔鱼生,其母视之,曰:『是虎目而豕喙,鸢肩而牛腹,溪壑可盈,是不可餍也,必以贿死。』」
2.比喻人心的贪欲如溪谷难以满足。清。李文炤〈俭训〉:「况乎用之奢者,取之不得不贪,算及锱铢,欲深溪壑。」《醒世姻缘传》第六八回:「若说有光明正大的布施与他,这是确然没有这事;只是偷偷伴伴,掩掩藏藏,或偷主母的东西,或盗夫主的粮食,填这两个盗婆的溪壑。」
《漢語大詞典》:坑谷(阬谷)
沟壑溪谷。 晋 葛洪 抱朴子·登涉:“入山而无术,必有患害……或令人迷惑狂走,堕落坑谷。”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止足:“自丧乱已来,见託风云,徼倖富贵,旦执机权,夜填坑谷,朔欢 卓 郑 ,晦泣 颜 原 者,非十人五人也。” 宋 苏辙 《次韵王巩见赠》:“我舟得愁霖,牵挽脱坑谷。”
阬谷:沟壑溪谷。史记·货殖列传:“弋射渔猎,犯晨夜,冒霜雪,驰阬谷。不避猛兽之害,为得味也。”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或奔车走马赴阬谷,而不惮以九折之阪为螘封。”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六年:“出行必整队伍,前导者长呼,则人皆奔迸,不避阬谷,路絶行者,国人甚苦之。”新、旧唐书并作“坑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