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19,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玷污
胁污
污宫
污水
浊污
羞污
损污
污沟
污官
污损
腥污
展污
奸污
墨污
污杂
《國語辭典》:玷污(玷汙)  拼音:diàn wū
1.污辱、侮辱。汉。王充《论衡。累害》:「以玷污言之,清受尘而白取垢。」《西游记》第七一回:「奈何他玷污了皇后,败俗伤风,坏伦乱法,却是该他死罪。」
2.污点。清。刘大櫆〈张俊生时文序〉:「如栖群蝇于圭璧之上,有玷污而无洗濯。」
《漢語大詞典》:胁污(脅汙)
被胁迫而致玷污。新唐书·李栖筠传:“ 李峴 为大夫,以三司按羣臣陷贼者,表 栖筠 为详理判官。推源其人所以胁污者,轻重以情。”
分類:胁迫玷污
《漢語大詞典》:污宫
亦作“汚宫”。 谓掘毁罪犯的住宅。 唐 樊宗师 绛守居园池记:“发士筑臺为拒,几附於污宫。” 宋 王禹偁 《拟追封建成元吉为巢王息王制》:“岂可尚议污宫,仍除属籍!” 明 陈子龙 《平陵东》诗:“汚宫荐棘虽无成,天下始知称 汉 兵。”汚,一本作“ 洿 ”。参见“ 污池 ”。
分類:罪犯住宅
《漢語大詞典》:污池
亦作“污池”。 水池。晏子春秋·谏下十四:“今君穷臺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列子·杨朱:“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鵠高飞,不集污池。何则?其极远也。” 汉 桓宽 盐铁论·申韩:“是犹舍邻之医,而求 俞跗 而后治病;废污池之水,待江海而后救火也。” 宋 洪迈 《夷坚支志癸·罗汉污池木》:“ 饶州 城内 永寧寺 东廊, 罗汉 泗洲 两院相邻。其外有污池,方阔三四丈,深不能三尺。”
亦作“污池”。 谓平毁罪犯第宅、祖坟,掘成水池。汉书·翟义传:“ 莽 尽坏 义 宅第,污池之。”汉书·王莽传上:“后谋反者,皆污池云。” 汉 王粲 《为刘荆州与袁尚书》:“太公坟壠,将有污池之祸;夫人弱小,将有灭族之变。”
《國語辭典》:污水(汙水)  拼音:wū shuǐ
不清洁的水。包括雨水、化粪池流出的污水、厨房污水、盥洗室及浴室污水、洗涤污水、以及工业废水等。
《國語辭典》:污水(汙水)  拼音:yú shuǐ
河川名。位于河北省临漳县西,流经污城东北注入漳水。《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度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项羽悉引兵击秦军污水之上,大破之。」
《漢語大詞典》:浊污(濁污,濁汙)
亦作“ 濁汙 ”。污秽。 唐 沈亚之 《淮南都梁山仓记》:“顷刻之间,虽得弊秽之器,奋浊污之波,百夫汲而扬之,立足灭患。” 宋 苏轼 《题雍秀才画草虫八物·蝉》诗:“蜕形浊污中,羽翼便翾好。”
分類:污秽
《漢語大詞典》:羞污(羞汙)
玷污。《汉书·游侠传·陈遵》:“湛酒溷肴,乱男女之别,轻辱爵位,羞污印韍,恶不可忍闻。”
分類:玷污
《漢語大詞典》:损污(損污)
损坏玷污。 唐 孟郊 《江邑春霖奉赠陈侍御》诗:“嘉艷皆损污,好音难殷勤。” 唐 元稹 《论讨贼表》:“戕贼我忠贞,损污我仁义,人人不胜其愤。”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復向时之坦夷也。”
分類:损坏玷污
《漢語大詞典》:污沟(汙溝)
亦作“污沟”。 死水沟。 唐 白居易 《京兆府新栽莲》诗:“污沟贮浊水,水上叶田田。”
分類:死水水沟
《漢語大詞典》:污官(汙官)
赃官。鹖冠子·王鈇:“毋使污官乱治,不奉令犯法,其罪加民。”
《國語辭典》:污损(汙損)  拼音:wū sǔn
弄脏、损坏。如:「别把借来的书给污损了。」
《漢語大詞典》:腥污
腥秽污浊。亦借指人民横被屠戮的惨象。 宋 曾巩 《鸿雁》诗:“岂同白鷺空洁白,俛啄腥污期满腹。” 清 顾炎武 《上吴侍郎阳》诗:“杀戮神人哭,腥污郡邑愁。”
《國語辭典》:展污(展汙)  拼音:zhǎn wū
沾污。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你待展污俺婚姻簿,我可便负你有何辜!」明。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出:「呀,淫邪展污了花台殿。」
《國語辭典》:奸污(奸汙)  拼音:jiān wū
以强迫或欺骗手段和人发生性行为。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六。何文鼎》:「又延龄被酒,奸污宫人。」也作「奸污」。
《國語辭典》:奸污(姦汙)  拼音:jiān wū
以强迫或欺骗手段和人发生性行为。唐。李商隐《杂纂。卷上。恶不久》:「赃滥官打骂公人,奸污僧尼骂行童。」也作「奸污」。
《骈字类编》:墨污(墨污)
唐书娄师德传在夏官注选选者就案阅簿师德曰容我择之可乎选者不去乃洒笔曰墨污尔
《漢語大詞典》:污杂(汙雜)
亦作“污杂”。
1.卑琐。北史·李谔传:“ 邳公 苏威 以临道店舍,乃求利之徒,事业污杂,非敦本之义。”
2.卑污混杂;卑下驳杂。 唐 杜甫 《阆州奉送二十四舅》诗:“ 青州 漫污杂,吾舅意凄然。” 仇兆鳌 注引 陈氏 曰:“污言风俗,杂言居民。”明史·严讷传:“ 严嵩 当国,吏道污杂。” 清 吴敏树 《上曾侍郎书》:“盖时之方昌,虽一二小儒文墨之气,必不污杂淫厉,而益有振兴隆上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