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尘埃(塵埃) 拼音:chén āi
1.飞扬的灰土。《礼记。曲礼上》:「前有水,则载青旌;前有尘埃,则载鸣鸢。」《大宋宣和遗事。利集》:「六月初一日,时盛暑,行沙渍中,每风起,尘埃如雾,面目皆昏,又乏水泉。」也称为「尘土」。
2.尘俗。《淮南子。俶真》:「芒然仿佯于尘埃之外,而消摇于无事之业。」《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
3.比喻社会的低下阶层。《警世通言。卷三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有一个梁夫人,能于尘埃中识拔韩世忠。」《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小可不是餔啜之徒,感仁兄一饭,盖因我辈钱财轻,义气重,仁兄若非尘埃之中,深知小可,一个素不相识之人,如何肯欣然款纳?」
2.尘俗。《淮南子。俶真》:「芒然仿佯于尘埃之外,而消摇于无事之业。」《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
3.比喻社会的低下阶层。《警世通言。卷三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有一个梁夫人,能于尘埃中识拔韩世忠。」《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小可不是餔啜之徒,感仁兄一饭,盖因我辈钱财轻,义气重,仁兄若非尘埃之中,深知小可,一个素不相识之人,如何肯欣然款纳?」
《漢語大詞典》:受污
受污染。《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然则曷用枣栗云乎,腶脩云乎” 汉 何休 注:“玉取其至清而不自蔽其恶,洁白而不受污。”《新唐书·卓行传·何蕃》:“初, 朱泚 反,诸生将从乱, 蕃 正色叱不听,故六馆之士无受污者。”
《漢語大詞典》:尘秽(塵穢)
(1).犹污秽。《后汉书·列女传·班昭》:“盥浣尘秽,服饰鲜絜,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为妇容。”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脯腊》:“取香美豉,别以冷水,淘去尘秽。”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 露西 ﹞一面笑说:‘来,来,念出来让我们听听,让我也洗一洗行旅的尘秽’。”
(2).污染,沾污。《三国志·魏志·卫臻传》“子 烈 嗣”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 烈 二弟 京 楷 ,皆二千石。 楷 子 权 …… 权 作 左思 《吴都赋》敍及注。敍粗有文辞,至於为注,了无所发明,直为尘秽纸墨,不合传写也。”《魏书·释老志》:“其於污染真行,尘秽练僧,薰蕕同器,不亦甚歟!”
(3).用作谦词。 唐 元稹 《上令狐相公诗启》:“自以为废滞潦倒,不復以文字有闻於人矣;曾不知好事者,抉摘蒭芜,尘秽尊重。”
(2).污染,沾污。《三国志·魏志·卫臻传》“子 烈 嗣”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 烈 二弟 京 楷 ,皆二千石。 楷 子 权 …… 权 作 左思 《吴都赋》敍及注。敍粗有文辞,至於为注,了无所发明,直为尘秽纸墨,不合传写也。”《魏书·释老志》:“其於污染真行,尘秽练僧,薰蕕同器,不亦甚歟!”
(3).用作谦词。 唐 元稹 《上令狐相公诗启》:“自以为废滞潦倒,不復以文字有闻於人矣;曾不知好事者,抉摘蒭芜,尘秽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