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德兴市
在江西省东北部、乐安江上游。1990年设市。人口29万(1995年)。富铜等矿产资源。有著名的德兴铜矿,是全国最大的铜基地之一,有“中国的铜都”之称。
《漢語大詞典》:南方八省红军三年游击战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等八省坚持斗争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反对国民党军进攻的游击战争。1934年8月后,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陆续退出长江南北各个苏区进行长征。留在南方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在中共中央分局书记项英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陈毅的统一领导下,紧密依靠群众,以公开与隐蔽、合法与非法相结合的斗争策略和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不断取得反“围剿”、“清剿”的胜利,牵制大量国民党军,在战略上配合红军主力的行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方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投入抗日战争。
《國語辭典》:澎浪矶(澎浪磯)  拼音:péng làng jī
地名。位于江西省九江县,北与小孤山相对。也称为「彭郎矶」。
《漢語大詞典》:顺济王(順濟王)
传说 彭蠡湖 ( 江西 鄱阳湖 )有神蛇,称 彭蠡 小龙,船家以洁器荐之,则蛇伏舟中,船乘便风,日行数百里而无波涛之恐。后有司以状闻于上,诏封为“顺济王”。见 宋 沈括 梦溪笔谈·神异。民间因以“顺济王”指能保佑顺利渡水的水族神灵。 宋 苏轼 《顺济王庙新获石砮记》:“ 顺济王 之威灵,南放于 洞庭 ,北被于 淮 泗 。” 宋 洪迈 《夷坚支志丁·南康神惠庙碑》:“﹝ 陆藻 ﹞见堂殿崇深,一丈夫衣冠甚伟,前揖曰:‘吾 顺济王 也,子何为至此?然吾祠宇方兴,子当为吾记,仍书之。’”
《國語辭典》:九江市  拼音:jiǔ jiāng shì
城市名。位居大陆地区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为江西省辖市及最大的贸易口岸。辖九江、湖口、瑞昌等县。有长江水道经湖口入鄱阳湖水系。商业繁荣,为米、茶、陶瓷的集散地;曾为大陆地区四大米市之一。名胜古迹有琵琶寺、能仁寺、锁江楼等。
《漢語大詞典》:匡俗山
江西 庐山 的别名。陈书·文学传·张正见:“属 梁 季丧乱,避地於 匡俗山 。”详“ 匡俗 ”。
分類:江西庐山
《漢語大詞典》:匡俗
(1).匡正时俗。魏书·逸士传序:“比夫迈德弘道,匡俗庇民,可得而小,不可得而忽也。”
(2).传说中的人物。一说名“匡裕”。出自 殷 、 周 之际,又传为 周武王 时或 秦 末人。兄弟七人学仙得道,结庐隐居于 南障山 。故世称 南障山 为 庐山 、 匡山 、 匡庐 ,尊 匡俗 为 匡 神。 丰子恺 《庐山面目》:“ 周朝 的 匡俗 曾经在这里隐居。”参见“ 匡神 ”。
《漢語大詞典》:匡神
江西 庐山 之神。又称 匡 君。相传 匡俗 (一说 匡裕 )得道于此,后世奉为神,立庙以祀之。 清 江炳炎 《忆旧游·送杨耘谷游江楚诸胜》词:“忽起飘然兴,指落霞 南浦 ,长揖 匡 神。”参阅 南朝 宋 慧远 《庐山记略》、 宋 陈舜俞 庐山记卷二。
《漢語大詞典》: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1927年10月,毛泽东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到井冈山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起义农军在宁冈砻市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同年5月成立了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和湘赣边界苏维埃政府。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红五军主力到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井冈山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多次“会剿”。1929年1月,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进军后,留下的红五军和红四军三十二团在井冈山坚持斗争。
《漢語大詞典》:梅福池
相传为 汉 梅福 种莲池,旧址在今 江西省 南昌市 。 宋 乐史 太平寰宇记·江南西道四·洪州:“ 梅福池 ,一名 风雨池 , 梅福 种莲池。”参见“ 梅福 ”。
《漢語大詞典》:梅福
汉 九江郡 寿春 人,字 子真 。官 南昌 尉。及 王莽 当政,乃弃家隐居。后世关于其成仙的传说甚多, 江 南各地以至 闽 粤 ,多有其所谓修炼成仙的遗迹。 南朝 宋 谢灵运 《会吟行》:“ 范蠡 出江湖, 梅福 入城市。” 唐 高适 《封丘作》诗:“乃知 梅福 徒为尔,转忆 陶潜 归去来。” 明 夏完淳 《避地》诗之三:“入市逢 梅福 ,游仙访 葛洪 。”
《漢語大詞典》:墨池记
散文篇名。北宋曾巩作。墨池,在今江西临川。相传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池边习字,池水尽黑。文章根据这一故事,阐明要有所成就必须勤学苦练的道理,并认为精力、毅力比天分更为重要。
《漢語大詞典》:墨竹亭
亭名。在 江西 瑞昌 西。 宋 元丰 年间, 苏轼 自 黄州 至 筠州 探视弟辙经此,题诗石上,以余墨洒竹,后人筑亭于山。参阅《嘉庆一统志·九江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