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39
词典
2
分类词汇
37
共39,分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1
2
3
分类词汇
(续上)
团衫
板升
浅蛮
边疆民族
二十四旗
回族
蚌舞
大汉族主义
滇剧
《漢語大詞典》:
团衫(團衫)
(1).女真族妇女上衣。 明
张昱
《白翎雀歌》
:“ 女真 处子舞进觴,团衫鞶带分两傍。”
(2). 元 朝北方汉族妇女的礼服。 明
陶宗仪
《
辍耕录·贤孝
》
:“国朝妇人礼服, 达靼 曰袍,汉人曰团衫,南人曰大衣,无贵贱皆如之。”
分類:
女真
妇女
北方
上衣
汉族
礼服
《漢語大詞典》:
板升
蒙语“房舍”之意。源于汉语。 明 朝后期中原的汉族兵民迁徙到 俺答汗 统治的 土默特 地区,在那里修筑房舍,开垦荒地,建立村落,从事农、副、手工业生产,向 俺答汗 等领主交纳租税。当地蒙古族将这些房舍、村落和汉族百姓称为“板升”。后亦泛指土木建筑的房舍、城堡及周围的园田。 明 末, 后金 与 明 交接地带汉人建立的村舍也被称作“板升”。
《
明史·鞑靼传
》
:“时 富 ( 丘富 )等在敌,招集亡命,居 丰州 ,筑城自卫,搆宫殿,垦水田,号曰板升。板升,华言屋也。”
分類:
源于
后期
期中
中原
汉族
迁徙
《漢語大詞典》:
浅蛮(淺蠻)
我国古代对南方发展程度较高,生活习俗等比较接近汉族的少数民族的泛称。
《
太平广记
》
卷一九○引 宋 孙光宪
《
北梦琐言·王建
》
:“ 邛 黎 之间有浅蛮焉,世袭王号,曰 刘王 、 扬王 、 郝王 。” 元
谢应芳
《宜山谣》
:“椎髻舞,击铜鼓,浅蛮生蛮皆安堵。”
分類:
南方
程度
习俗
等比
接近
汉族
少数民族
《国语辞典》:
边疆民族(边疆民族)
拼音:
biān jiāng mín zú
主要集居于边境附近疆域的民族。中国历代人口组成多以居于内地的汉族为主,边疆民族或亦被称为「少数民族」。
分类:
边境
附近
疆域
民族
中国
人口
内地
汉族
《漢語大詞典》:
二十四旗
清 代军队编制,将统辖的 蒙族 和 汉族 军队,分别编为 蒙古军 八旗和 汉军 八旗,与原有 满族 八旗,共为“二十四旗”。 清 昭槤
《
啸亭杂录·八旗之制
》
:“其后归附日众,乃析为八。以本部所属者为 满洲 , 蒙古 部落而迁入者为 蒙古 , 明 人为 汉军 ,合为二十四旗,制度备焉。”参阅
《清文献通考·兵一》
。
分類:
军队
编制
统辖
蒙族
汉族
《國語辭典》:
回族
拼音:
huí zú
中国五大民族之一。系历代由阿拉伯、波斯及中亚地区之信奉伊斯兰教民族,迁徙至中国所逐渐形成。人口约八百六十万。主要分布于新疆、青海、甘肃、陕西等各省。明代以后,汉语成为回族的共同语言。体形高大,好户外生活,大多务农为生。与汉族、改信伊斯兰教的犹太人、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通婚。信仰伊斯兰教。
分類:
回族
少数民族
回回
汉族
语言文字
《漢語大詞典》:
蚌舞
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舞时,一人身背用竹、布做成的大蚌壳,扮成蚌,一人扮成渔夫,表现渔翁捉蚌;或再加一人扮成鹬,三人表演“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又称蚌壳灯。
分類:
汉族
民间
舞蹈
一人
人身
蚌壳
《漢語大詞典》:
大汉族主义
汉族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思想在民族关系上的表现。国民党政府推行的民族政策。表现为歧视少数民族,限制和剥夺他们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自由平等权利。建国后,民族压迫制度已根本废除,但大汉族主义思想还继续存在。
分類:
汉族
族地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思想
民族
《國語辭典》:
滇剧(滇劇)
拼音:
diān jù
云南省主要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皮黄为主,在清乾隆期间形成,流行于云南省及贵州、四川部分地区。
分類:
滇剧
戏曲
戏曲剧种
曲剧
剧种
流行
云南
汉族
族居
居住
丝弦
襄阳
胡琴
小曲
多声
声腔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