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祈请使
南宋向元朝政权求和的专使。例如:祈请使诣北。——·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漢語大詞典》:以水洗血
谓消除冤仇,以求和好。旧唐书·源休传:“吾今以水洗血,不亦善乎!”参见“ 以血洗血 ”。
《國語辭典》:以血洗血  拼音:yǐ xuè xǐ xuè
以仇敌的血来偿还血债。比喻采取激烈的报复行动,辗转杀戮。《旧唐书。卷一二七。源休传》:「汝国已杀突董等,吾又杀汝,犹以血洗血,污益甚尔。」也作「以血偿血」。
《國語辭典》:寻根究底(尋根究底)  拼音:xún gēn jiù dǐ
详究事物的底细。《红楼梦。第一二○》:「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儿女英雄传》第八回:「我虽然句句的藏头露尾,被你们层层的寻根究底,话也大概说明白了。」也作「穷根究底」、「寻根问底」。
《国语辞典》:和平纪念公园(和平纪念公园)  拼音:hé píng jì niàn gōng yuán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为表示永远追求和平,不蹈错误的决心,宣布广岛为和平纪念都市,并于原爆中心点修建公园,称为「和平纪念公园」。
《國語辭典》:自动化(自動化)  拼音:zì dòng huà
应用机械设备,将原由人工操作的生产程序,改换为由机器自行操作的生产程序。
《国语辞典》:曹柯之盟  拼音:cáo kē zhī méng
春秋时,齐鲁作战,鲁败,割地求和,与齐相会于柯,盟誓时,鲁将曹沬持匕首胁迫齐桓公归还失地而立下大功的故事。见《史记。卷八八。刺客传。曹沬传》。
《國語辭典》:被加数(被加數)  拼音:bèi jiā shù
甲数加上乙数,甲数称为「被加数」。如3加4等于7,3即是被加数。
《國語辭典》:包工  拼音:bāo gōng
1.由个人或公司承办一切工作,且须按所有议定的条件和期限完成。如:「包工制」。
2.承办工作的厂商或个人。
3.按工作件数计算工资的工作。也称为「包活」。
《漢語大詞典》:城下之辱
谓兵临城下屈膝求和的耻辱。 梁启超 《知耻学会叙》:“越惟无耻,故安於城下之辱。”参见“ 城下之盟 ”。
《國語辭典》:城下之盟  拼音:chéng xià zhī méng
敌国军队兵临城下,抵挡不住,被迫与敌人签订和约。语出《左传。桓公十二年》:「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后用以比喻战败屈服的意思。唐。杨炎〈大唐河西平北圣德颂。序〉:「二月乙丑,皇帝以五命之服诏太仆崔称总中权,专上将,誓军前之士,却城下之盟。」《东周列国志》第五五回:「君民效死,与城俱碎,岂肯为城下之盟哉?」
《漢語大詞典》:逴斡
指下棋时迂回斡旋以求和。《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半山老人一》引 宋 惠洪 《僧宝传》:“有一般底祗解闭门做活,不会夺角衝关,硬节与虎口齐彰,局破后徒劳逴斡。”
《國語辭典》:琵琶旧语(琵琶舊語)  拼音:pí pá jiù yǔ
汉代王昭君嫁到匈奴去和亲的故事。借指南宋朝廷和金人外敌之议和。宋。张元干〈贺新郎。曳杖危楼去〉词:「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