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水潦
1.大雨;雨水。礼记·曲礼上:“水潦降,不献鱼鳖。”左传·襄公十年:“水潦将降,惧不能归,请班师!”魏书·崔浩传:“南土下湿,夏月蒸暑,水潦方多。” 宋 张虙 月令解卷九:“季夏,水潦盛昌,故行夏令则为大水。”
2.因雨水过多而积在田地里的水或流于地面的水。荀子·王制:“修隄梁,通沟澮,行水潦,安水藏。”《淮南子·天文训》:“天受日月星辰,地受水潦尘埃。”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八:“天道尚左,日月西移;地道尚右,水潦东流。” 唐 高适 《苦雨寄四房昆季》诗:“泥涂拥城郭,水潦盘丘墟。” 清 刘大櫆 《送黟令孙君改任凤阳序》:“迺作徒杠,迺作舆梁,亘若白虹,蹴波以浮,水潦骤涨,民不病涉。”
《國語辭典》:沮溺  拼音:jū nì
春秋时长沮和桀溺两位隐士。见《论语。微子》。
《國語辭典》:陷溺  拼音:xiàn nì
1.陷入、沉溺。指丧失本性,沉迷不悟。《孟子。告子上》:「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2.陷于困苦之境。《后汉书。卷二。显宗孝明帝纪》:「公家息壅塞之费,百姓无陷溺之患。」
《漢語大詞典》:压溺(壓溺)
土压和水淹。指意想不到的外来灾祸。 汉 王充 论衡·气寿:“凡人禀命有二品:一曰所当触值之命,二曰强弱寿夭之命。所当触值,谓兵、烧、压、溺也。” 唐 柳宗元 《吊萇弘文》:“压溺之不虑兮,坚刚以为式。” 宋 欧阳修 《答梅圣俞大雨见寄》诗:“压溺委性命,焉能顾图书?乃知生 尧 时,未免忧为鱼。”
《漢語大詞典》:水攻
放水淹没敌方。战国策·燕策二:“陆攻则击 河内 ,水攻则灭 大梁 。”汉书·邹阳传:“水攻则 章邯 以亡其城,陆击则 荆王 以失其地。” 鄢国培 《巴山月》第一章:“ 诸葛亮 除用火攻外,还擅长水攻。”
《漢語大詞典》:下垫(下墊)
(1).谓人民有沉溺之患。语出《书·益稷》:“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昬垫。” 孔颖达 疏引 郑玄 注:“昬,没也;垫,陷也。 禹 言洪水之时,人有没陷之害。”亦指人民陷于苦难之中。 南朝 梁 沈约 《郊居赋》:“当降监之初辰,值积恶之云稔。寧方割於下垫,廓重氛於上墋。”
(2).被水淹没。魏书·游肇传:“ 胊山 蕞尔,僻在海滨,山湖下垫,民无居者。”
《漢語大詞典》:焦没
谓被火烧焦和被水淹没;毁灭。荀子·议兵:“以 桀 诈 尧 ,譬之以卵投石,以指挠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三:“若以指绕沸,若羽蹈烈火,入则焦没耳。”《汉书·西南夷传》:“虽有 孙 吴 将, 賁 育 士,若入水火,往必焦没,知勇亡所施。”
《漢語大詞典》:涝地(澇地)
地势低下易被水淹的土地。 清 刘书年 《刘贵阳说经残稿·舅》:“似此等涝地,麦后亦可播种。”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六:“咱们这屯子里的地,数他顶熟悉;哪块是涝地,哪块地旱涝保收……他都清楚。”
《漢語大詞典》:渰烂(渰爛)
因水淹浸而沤烂。 明 归有光 《与沈敬甫书》之四:“此乡惩连年亢旱,今岁却种花荳,淫雨渰烂,奈无圩岸,横水泛溢,莫能措手。”
分類:水淹
《国语辞典》:溺谷  拼音:nì gǔ
由于海平面相对上升,海水淹没原来的沿海陆地与河流下游谷地所形成的地形。
《國語辭典》:和平鸽(和平鴿)  拼音:hé píng gē
象徵和平的鸽子。圣经创世纪指出,大地被洪水淹没后,诺亚于方舟放出鸽子,当鸽子衔回一片橄榄叶时,诺亚即知洪水已退。后世遂以鸽子作为和平象徵。
《漢語大詞典》:吃馄饨(吃餛飩)
旧时江湖黑话。谓投水淹死。因可得全尸,故云。《水浒传》第三七回:“你若要吃餛飩时,你三箇快脱了衣裳,都赤条条地跳下江里自死。”吃,一本作“ 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