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间 → 闲间閒”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妈妈论儿(媽媽論兒) 拼音:mā ma lùn ér
啰嗦、麻烦的规矩。常为涉及迷信的俗说或俗谚。也称为「妈妈令儿」。
《國語辭典》:马头调(馬頭調) 拼音:mǎ tóu diào
一种流行于清初至道光年间的曲调。以三弦为主,琵琶为佐。
《國語辭典》:马灯调(馬燈調) 拼音:mǎ dēng diào
一种民间歌舞。参见「跑竹马」条。
《漢語大詞典》:弥陀榻(彌陀榻)
即弥勒榻。民间误称 弥勒佛 为 弥陀佛 ,故有此称。《黑籍冤魂》第四回:“见他横在一张弥陀榻上,蹺着脚。”参见“ 弥勒榻 ”。
《漢語大詞典》:弥勒榻(彌勒榻)
用于坐禅习静的一种短榻。如 弥勒佛 坐榻状,故称。 明
屠隆 《起居器服笺·短榻》:“高九寸,方圆四尺六寸。三面靠背,背少高。如傍置之佛堂书斋閒处,可以坐禪习禪,共僧道谈玄,甚便斜倚。又曰弥勒榻。”
《花月痕》第十四回:“ 秋痕 出来,见 痴珠 酒气薰薰,躺在窗下弥勒榻上。”
《漢語大詞典》:孟姜女调(孟姜女調)
民间曲调。即四季调。也叫唱春调。详“ 四季调 ”。
《漢語大詞典》:四季调(四季調)
民间曲调。也叫孟姜女调、唱春调。常为十二迭,每月一迭,也可按四季分为四迭。每迭七言四句,除第三句外,均押平韵。 清 代流行至今。今被有些戏曲剧种、曲艺曲种收为曲牌。
《漢語大詞典》:民间故事(民間故事)
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故事。
《國語辭典》:民间文学(民間文學) 拼音:mín jiān wén xué
在民间创造,并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口头文学。如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曲艺、戏曲、歌谣等,皆属民间文学的范围。
《國語辭典》:民俗学(民俗學) 拼音:mín sú xué
对民间社会的故事传说、神话、祭典、宗教仪式、歌谣、民居、日用器物、口语文学等加以蒐集、分类、整理并研究的专业。
《漢語大詞典》:连庄会(連莊會)
旧时由若干村庄联合组成的民间帮会组织。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争资料·山东莱阳县乡民将乡董房屋焚毁》:“迨至城下,见城门已闭,遂退至城西 九里河 地方屯驻。旋经连庄会会长 曲诗文 查知诸劣绅於捐款虽不免从中染指,然主动者实 朱知县 。”
《漢語大詞典》:练子嘴(練子嘴)
方言。顺口溜。民间流行的一种曲艺形式。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一章:“有的战士还趁开会前的空子,顺便念几段自己编的快板、练子嘴。”
《漢語大詞典》:练功十八法
民间流行的医疗保健体操。由防治颈肩痛、腰背痛和臀腿痛三套练功法,共十八节动作组成。简单易行,具有通经活血、调节神经和肌肉系统功能的功效。
《國語辭典》:老爷庙(老爺廟) 拼音:lǎo ye miào
关帝庙。如:「这座老爷庙香火鼎盛,是附近村民的信仰中心。」
《漢語大詞典》:立石起柳
卧石自竖,枯柳复生。相传为有贤人自民间起而为帝之兆。事详
《汉书·眭弘传》。
《國語辭典》:李铁拐(李鐵拐) 拼音:lǐ tiě guǎi
人名。俗传八仙之一。姓李名孔目。跛足,西王母点化升仙,封东华教主,授铁拐一根。见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卷一五○。仙人。铁拐题俵》。又传李铁拐曾与老君同游华山,行前嘱其徒,如魂七日不返,始可化其躯体。其徒因母病欲速归,六日即化其躯体七日李铁拐归,魂无所依附,遂附于饿莩之尸,故跛足恶形。见清。褚人穫《坚瓠秘集。卷二。铁拐》。也称为「铁拐李」。
《漢語大詞典》:黎瘼
谓民间疾苦。《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隋卞鉴暨妻刘氏墓志》:“下求黎瘼,上阐皇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