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民氓
民众,百姓。战国策·秦策一:“彼固亡国之形也,而不忧民氓,悉其士民,军於 长平 之下,以争 韩 之 上党 。”晏子春秋·问上六:“田野不修,民氓不安。”《淮南子·修务训》:“轻赋薄敛,以宽民氓。” 汉 王符 潜夫论·考绩:“故能别贤愚而获多士,成教化而安民氓。”
分類:民众百姓
《國語辭典》:毛子  拼音:máo zi
1.小儿头顶所蓄之发。如:「我的小外甥有著一头柔软的毛子。」
2.动植物表皮所生的细柔状物体。如:「桃毛子」。
3.旧俗称洋人为毛子。《恨海》第二回:「毛子用的是鎗炮,大师兄用的是神兵神火;大师兄便不怕鎗炮,咱们可不行。」
4.俄国人。也称为「老毛子」。
《漢語大詞典》:民表
民众的表率。礼记·缁衣:“故上之好恶,不可不慎也,是民之表也。” 宋 苏轼 《赐吕公著辞恩命上第二表不允断来章批答口宣》:“卿以全德,式符具瞻,宜与师臣,共为民表。”
分類:民众表率
《漢語大詞典》:民能
民众的才能。韩非子·八经:“设法度以齐民,信赏罸以尽民能。”
分類:民众才能
《漢語大詞典》:民本
(1).民众是国家的根本。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金灿然 《中国历史学的简单回顾与展望》:“过分的估计了英雄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忽视了‘民本’的意义。”
(2).民间的奏本。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 苏州 民渐被循良,惜其去任,值上南巡,相约具民本保留。”
《漢語大詞典》:起民
发动民众。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言未卒,而 季孙 使者至,让曰:‘ 肥 也起民而使之,先生使弟子止徒役而飡之,将夺 肥 之民耶?’”
分類:发动民众
《漢語大詞典》:民正
民众之长。《楚辞·九歌·少司命》:“竦长剑兮拥幼艾,蓀独宜兮为民正。” 蒋骥 注:“正,长也。”
分類:民众
《國語辭典》:民声(民聲)  拼音:mín shēng
1.人民的要求和愿望。《礼记。乐记》:「礼节民心,乐和民声。」
2.人民的言论。即社会舆论。如:「民声沸腾」。
《漢語大詞典》:民灵(民靈)
(1).人和神。《文选·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作〉诗》:“民灵騫都野,鳞翰耸渊丘。” 李周翰 注:“民灵,人神也。”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骠骑发徐州三五教》:“况称兵 江 汉 之上,图衅庙闕之下,恶炽罪盈,民灵所絶。”
(2).人民,民众。 宋 范仲淹 《新定感兴》诗之三:“风物皆堪喜,民灵独可哀,稀逢贤太守,多是謫官来。” 宋 沈遘 《贺冬表》诗之二:“天瑞来格,民灵乐胥。”
《漢語大詞典》:烝庶
众人,民众。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夫众喣漂山,聚蟁成靁,朋党执虎,十夫橈椎……此乃烝庶之成风,增积之生害也。” 颜师古 注:“烝庶,谓众人也。”后汉书·章帝纪:“ 孝明皇帝 威灵广被,无思不服……以烝庶为忧,不以天下为乐。” 前蜀 杜光庭 《普康诸公主为皇帝修金箓斋词》:“因念陵夷,遂康烝庶。”
分類:众人民众
《國語辭典》:黎苗  拼音:lí miáo
1.古代的民族。指九黎三苗。《国语。周语下》:「王无亦鉴于黎苗之王,下及夏商之季。」
2.百姓。《新唐书。卷一六六。杜佑传》:「今黎苗凋瘵,天下户百三十万,陛下诏使者按比,才得三百万。」
《漢語大詞典》:民率
民众的表率、榜样。 汉 贾谊 新书·官人:“知足以谋国事,行足以为民率,仁足以合上下之驩。”
《漢語大詞典》:人柄
治理民众的权柄。 唐 元稹 《奉制试乐为御赋》:“控海内,当并騖於 勛 华 ;执人柄,岂争功於 良 乐 。” 唐 司空图 《与台丞书》:“当俟阁下操人柄,救时艰。”
《漢語大詞典》:民役
民众所承担的劳役。后汉书·杜诗传:“﹝ 杜诗 ﹞迁 南阳 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於计略,省爱民役。”宋史·食货志上六:“朝廷审定民役,差募兼行,斟酌补除,极为详备。”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七》:“知官役之可减而苛扰之事除;知民役之可尽罢而海内皆乐业矣。”
《國語辭典》:牧田  拼音:mù tián
整治田地。如:「正值农忙时节,他整日牧田,非常辛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