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97,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氏谱
钟氏
乌氏
蒲氏
风氏
莱氏
妇氏
氏姓
族氏
有虞氏
职方氏
无怀氏
无名氏
轩辕氏
三氏
《漢語大詞典》:氏谱(氏譜)
宗族谱系。新唐书·高俭传:“雅负裁鉴,又详氏谱。所署用,人地无不当者。”
《漢語大詞典》:钟氏(鍾氏)
周 代设色之工,掌染羽。周礼·考工记·锺氏:“钟氏染羽,以朱湛丹秫三月,而炽之。” 贾公彦 疏:“染布帛者,在天官染人。此钟氏惟染鸟羽而已。”
分類:设色
《骈字类编》:乌氏(乌氏)
史记郦商传汉王赐商爵信成君以将军为陇西都尉别将定北地上郡破雍将军乌氏周类军栒邑苏驵军于泥阳赐食邑武成六千户戎又货殖传乌氏裸畜牧及众斥卖求奇缯物间献遗 王戎王什倍其偿与之畜畜至用谷量马牛秦始皇帝令裸比封君以时与列臣朝请注乌氏县名
又匈奴传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国服于秦自陇以西有绵诸绲戎习豲之戎岐梁山泾漆之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之戎 汉书郦商传破章邯别将于乌氏栒邑泥阳注师古曰乌氏安定县也 唐书兵志仪凤中以太仆少卿李思文检校陇右诸牧监使监牧有使自是始后又立四使南使十五西使十六北使七东使九诸坊若泾川亭川关水洛赤城南使统之清泉温泉西使统之乌氏北使统之木硖万福东使统之它皆失传
《骈字类编》:蒲氏
张载 扇赋 飞蒲氏之修蟠,萦子余之纤缴。
《骈字类编》:风氏(风氏)
公羊传成风者何僖公之母也注风氏也疏风氏谓此成风即上文风氏薨者矣
《漢語大詞典》:莱氏(萊氏)
即 莱子 。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一:“ 漆园 有傲史, 莱氏 有逸妻。” 唐 皇甫冉 《赠郑山人》诗:“ 庞公 採药去, 莱氏 与妻行。”参见“ 莱子 ”。
《漢語大詞典》:莱子(萊子)
(1).即 老莱子 。 春秋 时 楚 隐士,世传有 老莱子 戏綵娱亲的故事。 前蜀 贯休 《寄王涤》诗:“唯思 莱子 来,衣拖五般色。” 宋 刘克庄 《贺新郎》词:“老去聊攀 莱子 例,倒著斑衣戏舞。” 清 虞名 《指南公·举义》:“悲 温生 絶裾不犹,惭 莱子 承欢弗久。”参见“ 莱衣 ”。
(2).即耒子。古钱币名。 唐 李贺 《感春》诗:“榆穿莱子眼,柳断舞儿腰。” 王琦 汇解引 吴正子 注:“‘莱子’当作‘耒子’。 宋废帝 景和 元年,铸二銖钱,文曰‘景和’。形式转细,无轮郭、不磨凿者,谓之‘耒子’。”
《漢語大詞典》:妇氏(婦氏)
指妻子的娘家。仪礼·士昬礼:“归妇俎于妇氏人。”北史·卢元明传:“ 元明 弟 元缉 ,凶粗好酒,曾於妇氏饮宴,小有不平,手刃其客。”
分類:娘家
《漢語大詞典》:氏姓
(1).氏与姓。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实列受氏姓,封为上公。” 孔颖达 疏:“人臣有大功者,天子封为国君,又赐之以姓,诸侯以国为氏,言其得封又得姓,兼受之也。”国语·周语下:“及其失之也,必有慆淫之心閒之,故亡其氏姓,踣毙不振,絶后无主,湮替隶圉。”
(2).指姓。后汉书·乌桓传:“氏姓无常,以大人健者名字为姓。”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亦有氏姓本复,减省从单,或去‘万纽’而留‘于’,或止存‘狄’而除‘厙’。” 鲁迅 《热风·不懂的音译》:“但于外国人的氏姓上定要加一个《百家姓》里所有的字,却几乎成了现在译界的常习。”
(3).谓宗族谱系。新唐书·李守素传:“通氏姓学,世号‘肉谱’。”
《漢語大詞典》:族氏
宗族姓氏。 唐 韩愈 《毛颖传》:“ 颖 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 秦 事,无不纂録。阴阳、卜筮、占相、医方、族氏、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天人之书,及至浮图、 老子 、外国之説,皆所详悉。”
《國語辭典》:有虞氏  拼音:yǒu yú shì
上古帝王虞舜的别称。参见「虞舜」条。
《漢語大詞典》:职方氏(職方氏)
周 代官名。掌天下地图与四方职贡。周礼·夏官·职方氏:“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 夷 、八 蛮 、七 闽 、九 貉 、五 戎 、六 狄 之人民与其财用、九穀、六畜之数要,周知其利害。”汉书·地理志上:“故《周官》有职方氏,掌天下之地,辩九州之国。”
《漢語大詞典》:无怀氏(無懷氏)
传说中的上古帝王。管子·封禅:“昔 无怀氏 封 泰山 。” 尹知章 注:“﹝ 无怀氏 ﹞古之王者,在 伏羲 前。” 晋 陶潜 《五柳先生传》:“衔觴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 之民歟, 葛天氏 之民歟!” 宋 罗泌 路史·禅通纪三·无怀氏:“ 无怀氏 ,帝 太昊 之先。其抚世也,以道存生,以德安刑……当世之人甘其食,乐其俗,安其居而重其生。”
分類:古帝帝王
《國語辭典》:无名氏(無名氏)  拼音:wú míng shì
称隐没或亡失姓名的人。《三国演义》第六○回:「此是战国时无名氏所作,曹丞相盗窃以为己能,止好瞒足下耳!」
《漢語大詞典》:轩辕氏(軒轅氏)
即 黄帝 。庄子·胠箧:“ 轩辕氏 , 赫胥氏 。” 汉 班固 《东都赋》:“分州土,立市朝,作舟舆,造器械,斯乃 轩辕氏 之所以开帝功也。” 唐 韩愈 《答陈商书》:“﹝有求仕於 齐 者﹞叱曰:‘吾瑟鼓之能使鬼神上下,吾鼓瑟合 轩辕氏 之律吕。’”参见“ 黄帝 ”。
《國語辭典》:黄帝(黃帝)  拼音:huáng dì
上古帝王轩辕氏的称号。姓公孙,生于轩辕之丘,故称为「轩辕氏」。建国于有熊,也称为「有熊氏」。时蚩尤暴虐无道,兼并诸侯,黄帝与其战于涿鹿,擒而诛之,诸侯尊为天子,以取代神农氏,成为天下的共主。因有土德之瑞,故称为「黄帝」。在位时间很久,国势强盛,政治安定,文化进步,有许多发明和制作,如文字、音乐、历数、宫室、舟车、衣裳和指南车等。相传尧、舜、禹、汤等均是他的后裔,因此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骈字类编》:三氏
元史世祖纪大司农姚枢请以儒人杨庸教孔颜孟三氏子孙东平府详议官王镛兼充礼乐提举诏以庸为教授以镛特兼太常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