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97,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于氏
邹氏
鲍氏
和氏璧
媒氏
段氏
保氏
凫氏
雷氏
黎氏
冰氏
华氏
猗氏
牛氏
仓氏
《漢語大詞典》:于氏(於氏)
同“ 於是 ”。 氏,通“ 是 ”。隶释·韩敕修孔庙后碑:“ 韩君 於氏愤慉之思,惟古之嘆。” 洪适 释:“碑以‘於氏’为‘於是’。”
《韵府拾遗 纸韵》:邹氏(邹氏)
拾遗记轩辕去蚩尤之凶迁其民后分为邹氏屠氏
《骈字类编》:鲍氏(鲍氏)
鲁语子叔声伯如晋郤犨欲与之邑弗受也归鲍国谓之曰子何辞苦成叔之邑对曰夫苦成叔家欲任两国而无大德其不存也亡无日矣譬之如疾余恐易焉鲍国曰我信不若子若鲍氏有衅吾不图矣今子图远以让邑必常立矣容水经注湿水又东北径蓟县故城南东掖门下旧慕 隽立铜马像处昔慕容廆有骏马至隽光寿元年四十九矣而骏逸不亏隽奇之比鲍氏骢命铸铜以图其像亲为铭赞镌颂其傍
《國語辭典》:和氏璧  拼音:hé shì bì
春秋时楚人卞和自楚国山中得一玉璞,献给楚厉王,经玉工鉴定其为普通的石头,厉王以卞和撒谎欺骗,乃刖其左脚。后武王即位,卞和再献,仍视为石头,卞和又被刖去右足。至文王即位,卞和抱玉石至荆山下大哭三天三夜,文王得知,命玉工加以琢磨,终得一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见《韩非子。和氏》。也称为「和璧」。
《國語辭典》:完璧归赵(完璧歸趙)  拼音:wán bì guī zhào
蔺相如奉使秦国,交涉以和氏璧换取秦城时,识破秦国讹诈,巧妙的使璧安然回到赵国。典出《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后比喻物归原主。明。汪廷讷《种玉记》第一五出:「再休思重会兰房,那虏骑如云不可当。便得个完璧归赵也。」也作「归赵」、「原璧归赵」。
《國語辭典》:媒氏  拼音:méi shì
掌媒合男女之事。《周礼。地官。媒氏》:「媒氏,掌万民之判。」
《漢語大詞典》:段氏
(1).锻工。古代金工六种之一。主要从事农具制作。周礼·考工记·輈人:“段氏为鎛器。” 郑玄 注:“鎛器,田器,钱鎛之属者。”
(2). 鲜卑 族的一支。以部为氏。 西晋 时,首领 段务目尘 受 晋 封 辽西公 。所领凡三万余家,分布 辽 西一带。后为 石虎 所破,部众多与 汉 人同化。
《漢語大詞典》:保氏
古代职掌以礼义匡正君王、教育贵族子弟的官员。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諫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 郑玄 注:“諫者,以礼义正之。《文王世子》曰:‘保也者,慎其身以辅翼之,而归诸道者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周礼保氏掌教六书。” 清 昭槤 啸亭续录·谙达:“更番入卫,教授皇子骑射,名曰‘諳达’,体制稍杀於师傅,盖古保氏之责。”
《漢語大詞典》:凫氏(鳧氏)
《周礼》官名。职掌作锺之事。《周礼·考工记·凫氏》:“鳧氏为钟。” 唐 王勃 《七夕赋》:“鳧氏鸣秋,鸡人唱晓。” 前蜀 韦庄 《〈又玄集〉序》:“击鳧氏之鐘,霜清日观;淬雷公之剑,影动星津。”
分類:官名职掌
《骈字类编》:雷氏
明一统志雷氏南阳人孛木鲁翀子远妻远为襄阳尹拒贼被害雷为贼所执欲妻之乃诋贼曰我鲁参政家妇肯从汝狗彘生乎遂见杀之方回石峡书院赋方雷氏之媲轩后兮实得姓 攸昉
《骈字类编》:黎氏
后汉书天文志汉兴景武之际司马谈谈子迁以世黎氏之后为太史令迁著史记作天官书
《骈字类编》:冰氏
王沈释时论东野丈人观时以居隐耕污瘦之墟有冰氏之子者出自冱寒之谷过而问涂丈人曰子奚自曰自涸阴之乡奚适曰欲适煌煌之堂丈人曰入煌煌之堂者必有赫赫之光今子困于寒而欲求诸热无得热之方冰子瞿然曰胡为其然也
《国语辞典》:华氏(华氏)  拼音:huá shì
一种温度标示法。参见「华氏温标」条。
《韵府拾遗 纸韵》:猗氏
一统志猗氏县名陆云诔韦临猗氏接彼郇瑕
《骈字类编》:牛氏
扪虱新话德裕在海南作穷愁志论周秦行记谓僧孺有不臣之志且以为两角犊子自颠狂为牛氏之讥不知两角犊子自全忠姓也德裕信贤要与僧孺立敌议论偏异多如此类 白居易太湖石记丞相奇章公嗜石于此物独不谦让东第南墅列而置之以甲乙丙丁品之各刻于石阴曰牛氏石甲之上丙之中乙之下
《骈字类编》:仓氏(仓氏)
汉书王嘉传孝文时居官者或长子孙以官为氏仓氏库氏则仓库吏之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