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137,分174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典故(续上)
许氏评
卓氏(又作:卓氏寡 卓氏琴台)
卓氏垆(又作:卓氏杯)
谢氏六出花
荀氏第三龙
谢氏屐
疏氏
窦氏五龙
杜后生齿
阏伯
秦氏药
伏羲初制
凫氏
习氏宅
高阳多夔龙
典故
旦评
 
月丹评
  
月旦堂
 
月旦汝南
 
月旦糖
    
许劭评
 
许氏评
 
评月旦
 
高月旦

相关人物
许劭


《后汉书》卷六十八〈郭符许列传·许劭〉~2235~
劭邑人李逵,壮直有高气,劭初善之,而后为隙,又与从兄靖不睦,时议以此少之。初,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覈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简释

许氏评:指对人或作品进行评价。唐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幸藉梁园赋,叨蒙许氏评。”


例句

幸藉梁园赋,叨蒙许氏评。 李商隐 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

笑言成月旦,风韵挹天真。 权德舆 哭刘四尚书

星台秀士,月旦诸子。 陈子昂 春台引

纵有月旦评,未能天下知。 陆龟蒙 袭美先辈以龟蒙所献五百言既蒙见和复示荣唱至于千字提奖之重蔑有称实再抒鄙怀用伸酬谢

典故
动文君
 
卓家
 
卓家琴
 
卓氏
 
卓氏寡
 
卓氏琴台
 
夜扣相如扉
 
座上琴心
  
弹凤
 
彩凤求凰
  
文君婿
 
文君望久
 
文君知曲意
 
求凰曲
 
漫寄心
 
琴中凤语
 
琴寄情
  
琴心先许
 
琴心误
  
琴挑
 
相如意蜜
 
相如琴心
 
闻琴解佩
 
临邛
 
通琴意
 
锦里琴心
 
风流地
  
凤求皇

相关人物
卓文君
 
卓王孙
 
司马相如

参考典故
卓王孙
 
夜失身
 
夜失身


《史记》卷一百一十七〈司马相如列传〉~3000~
临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孙家僮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二人乃相谓曰:「令有贵客,为具召之。」并召令。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相如不得已,彊往,一坐尽倾。酒酣,临邛令前奏琴曰:「窃闻长卿好之,愿以自娱。」相如辞谢,为鼓一再行。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閒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卓王孙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不分一钱也。」人或谓王孙,王孙终不听。文君久之不乐,曰:「长卿第俱如临邛,从昆弟假贷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炉。相如身自著犊鼻裈,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昆弟诸公更谓王孙曰:「有一男两女,所不足者非财也。今文君已失身于司马长卿,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材足依也,且又令客,独柰何相辱如此!」卓王孙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艺文类聚》第四十三卷〈乐部三·歌〉
汉司马相如〈琴歌〉曰:「相如游临邛,富人卓王孙家,有女文君。新寡,窃于壁见之。相如因以琴歌挑之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皇。有艳淑女在此房,何缘交接为鸳鸯。凤兮凤兮从我栖,得托字尾永为妃。交情通体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例句

临江起珠楼,不卖文君酒。 于濆 宫怨

不恨归日迟,莫向临邛去。 孟郊 古别离

本是风流地,游人易白头。 李端 送友人游蜀

琴心正幽怨,莫奏凤凰诗。 李端 送夏侯审游蜀

不是相如怜赋客,争教容易见文君。 李群玉 同郑相并歌姬小饮戏赠

兰浦秋来烟雨深,几多情思在琴心。 李群玉 戏赠魏十四

似濯文君锦,如窥汉女妆。 李群玉 临水蔷薇

使君居曲陌,园令住临邛。 李贺 恼公

琴心与妾肠,此夜断还续。 李贺 有所思

临邛行乐处,莫到白头回。 李频 送友人入蜀

锦字梭悬壁,琴心月满台。 杜牧 代人作

凝魂空荐梦,低耳悔听琴。 杜牧 为人题赠二首之一

卓氏近新寡,豪家朱门扃。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

岂比成都人,琴心中夜起。 权德舆 杂诗五首之一

巴水漾情情不尽,文君织得春机红。 温庭筠 锦城曲

难为子猷志,虚负文君名。 田娥 寄远

好似文君还对酒,胜于神女不归云。 白居易 卢侍御小妓乞诗座上留赠

唯应对杨柳,暂醉卓家琴。 卢纶 送从舅成都县丞广归蜀

料得相如偷见面,不应琴里挑文君。 罗虬 比红儿诗之二十八

芳树文君机上锦,远山孙寿镜中眉。 罗隐 题袁溪张逸人所居

卓家人寂寞,扬子业凋残。 耿湋 送蜀客还

戍客烽楼迥,文君酒幔斜。 薛能 和杨中丞早春即事

少年流落在并州,裘脱文君取次游。 薛能 并州

醉席眠英好,题诗恋景慵。芳菲聊一望,何必在临邛。 薛能 桃花

莫比班家扇,宁同卓氏琴。 许浑 赠萧炼师

卓氏琴台废,深芜想径通。 贾岛 送朱休归剑南

雪下文君沾酒市,云藏李白读书山。 郑谷 蜀中三首

文君手里曙霞生,美号仍闻借蜀城。 郑谷 锦二首

不须更奏幽兰曲,卓氏门前月正明。 韦庄 听赵秀才弹琴

晋朝叔夜旧相知,蜀郡文君小来识。 韦庄 赠峨嵋山弹琴李处士

文君酒市逢初雪,满贳新沽洗旅颜。 齐己 送人入蜀

典故
典千金裘
 
典征裘
  
卓女当垆
 
卓家垆
 
卓氏垆
 
卓氏杯
 
成都贳酒
 
抛犊裤
 
文君取酒金
  
文言当垆
 
混佣保
  
涤器当垆
  
当垆人
 
当垆卓文君
 
当垆卖酒
 
相如涤器
 
相如穷
 
相如蓬门
 
相如裘
 
临邛问酒垆
 
临邛沽酒客
 
临邛美酒
 
贫卖相如骑
 
贳酒成都
 
卖车骑
 
酒垆身世
 
酒垆风流
 
酒浓何暇卓文君
 
马卿涤器

相关人物
卓文君
 
司马相如


《汉书》卷五十七上〈司马相如列传〉~2530~
临邛多富人,卓王孙僮客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乃相谓曰:「令有贵客,为具召之。并召令。」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至日中请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临。临令不敢尝食,身自迎相如,相如为不得已而强往,一坐尽倾。酒酣,临邛令前奏琴曰:「窃闻长卿好之,愿以自娱。」相如辞谢,为鼓一再行。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时从车骑,雍容閒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心说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令侍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与驰归成都。家徒四壁立。卓王孙大怒曰:「女不材,我不忍杀,一钱不分也!」人或谓王孙,王孙终不听。文君久之不乐,谓长卿曰:「弟俱如临邛,从昆弟假贷,犹足以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车骑,买酒舍,乃令文君当卢。相如身自著犊鼻裈,与庸保杂作,涤器于市中。卓王孙耻之,为杜门不出。
《史记》卷一百一十七〈司马相如列传〉
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閒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卓王孙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不分一钱也。」人或谓王孙,王孙终不听。文君久之不乐,曰:「长卿第俱如临邛,从昆弟假贷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炉。相如身自著犊鼻裈,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

简释

文君酒:咏酒或情爱。唐李百药《少年行》:“始酌文君酒,新吹弄玉萧。”

贳酒成都:咏人性情豪放,不惜以珍宝换取豪饮。唐骆宾王《艳情代郭氏赠卢照邻》:“掷果河阳君有分,贳酒成都妾亦然。”


例句

楼下当垆称卓女,楼头伴客名莫愁。 元稹 西凉伎

莱子真为少,相如未免穷。 孟郊 赠转运陆中丞

成都滞游地,酒客须醉杀。莫恋卓家垆,相如已屑屑。 张祜 送蜀客

相如解作长门赋,却用文君取酒金。 李商隐 戏题友人壁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李商隐 杜工部蜀中离席

卜肆至今多寂寞,酒垆从古擅风流。 李商隐 送崔珏往西川

嘉祯果中君平卜,贺喜须斟卓氏杯。 李搏 贺裴廷裕蜀中登第诗

始酌文君酒,新吹弄玉箫。 李百药 少年行

为报长卿休涤器,汉家思见茂陵书。 李端 重送郑宥归蜀因寄何兆

相如逸才亲涤器,子云识字终投阁。 杜甫 醉时歌

曾见当垆一个人,入时装束好腰身。 段成式 嘲飞卿七首

应讶临邛沽酒客,逢时还作汉公卿。 汪遵 升仙桥

卓氏垆前金线柳,隋家堤畔锦帆风。 温庭筠 题城南杜邠公林亭

唯见相如宅,蓬门度岁华。 皇甫冉 长安路

数枝艳拂文君酒,半里红敧宋玉墙。 罗隐 桃花

汉浦蔑闻虚解佩,临邛焉用枉当垆。 薛能 赠歌者

酒醲花一树,何暇卓文君。 许浑 春醉

典故
吟絮
 
堆盐
  
撒盐飞絮
  
拟盐句
  
散盐飞絮
 
柳絮才高
 
柳絮联章
 
柳花篇
 
絮因风
 
缘风絮韫
 
咏留飞絮
 
咏絮才
 
咏雪妹
 
谢女咏雪
 
谢女雪飞香
 
谢女题诗
 
谢家幽赏
 
谢家拟絮
   
谢家飞絮
 
谢庭吟诗
 
谢庭争道絮因风
 
谢庭诗咏
 
谢庭赏
 
谢庭赏雪
 
谢庭飞絮
 
谢庭飞雪
 
谢氏六出花
  
赋雪
 
赋雪词
 
起风飞柳
 
道蕴诗
 
道韫
 
道韫清芬
 
道韫咏雪
 
雪夜诗成
 
雪比撒盐
 
雪比盐
 
雪絮因风
 
雪絮彫章
 
雪里题诗
 
雪阵春絮乱
 
风絮谢娘
 
风絮韫
 
盐牵谢女才
  
盐絮家风

相关人物
谢安
 
谢道韫


《世说新语》上卷上《言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南朝梁·刘孝标注:「胡儿,谢朗小字也。」
《晋书》卷九十六〈列女列传·王凝之妻谢氏〉~256~
王凝之妻谢氏,字道韫,安西将军奕之女也。聪识有才辩。叔父安尝问:「毛诗何句最佳?」道韫称:「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安谓有雅人深致。又尝内集,俄而雪骤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散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

例句

谢家争拟絮,越岭误惊梅。 令狐楚 省中直夜对雪寄李师素侍郎

萦回谢女题诗笔,点缀陶公漉酒巾。 刘禹锡 柳絮

雪里题诗偏见赏,林间饮酒独令随。 司空曙 下第日书情寄上叔父

柳絮联章敏,椒花属思清。 吴融 个人三十韵

谢家咏雪徒相比,吹落庭前便作泥。 姚合 杨柳枝词五首之四

长爱谢家能咏雪,今朝见雪亦狂歌。 徐凝 喜雪

玄冥借与三冬景,谢氏输他六出花。 徐夤 梅花

雪句岂须徵柳絮,粉腮应恨帖梅妆。 徐夤 追和白舍人咏白牡丹

兰亭宴罢方回去,雪夜诗成道韫归。 李商隐 令狐八拾遗见招送裴十四归华州

联辞虽许谢,和曲本惭巴。 李商隐 喜雪

咏留飞絮后,歌唱落梅前。 李商隐 四年冬以退居蒲之永乐渴然有农夫望岁之志遂作忆雪又作残雪诗各一百言以寄情于游旧忆雪

今日春光太漂荡,谢家轻絮沈郎钱。 李商隐 江东

也曾飞絮谢家庭,从此风流别有名。 李山甫 柳十首之七

麻引诗人兴,盐牵谢女才。 李绅 登禹庙回降雪五言二十韵

雪满中庭月映林,谢家幽赏在瑶琴。 杨巨源 冬夜陪丘侍御先辈听崔校书弹琴

招邀菊酒会,属和柳花篇。 权德舆 和九日从杨氏姊游

谢家兴咏日,汉将出师年。 皇甫冉 和朝郎中杨子玩雪寄山阴严维

称觞阮林下,赋雪谢庭幽。 卢僎 稍秋晓坐阁遇舟东下扬州即事寄上族父江阳令

咏雪因饶妹,书经为爱鹅。 卢纶 宴赵氏昆季书院因与会文并率尔投赠

闻道只因嘲落絮,何曾得似杜红儿。 罗虬 比红儿诗之六十六

今日谢庭飞白雪,巴歌不复旧阳春。 薛涛 酬文使君

道蕴诗传丽,相如赋骋才。 许浑 和宾客相国咏雪

今朝谢家兴,几处郢歌传。 钱起 省中对雪寄元判官拾遗昆季

闲招好客斟香蚁,闷对琼花咏散盐。 韦庄 冬日长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

拟盐吟旧句,授简慕前规。 韩愈 喜雪献裴尚书

谢庭赏方逸,袁扉掩未开。 骆宾王 寓居洛滨对雪忆谢二

典故
得子如龙
 
第二龙
 
荀家二仁
 
荀氏第三龙


《后汉书》卷六十二〈荀韩钟陈列传·荀淑〉~2049~
荀淑字季和,颍川颍阴人,荀卿十一世孙也。少有高行,博学而不好章句,多为俗儒所非,而州里称其知人。安帝时,徵拜郎中,后再迁当涂长。去职还乡里。当世名贤李固、李膺等皆师宗之。及梁太后临朝,有日食地震之变,诏公卿举贤良方正,光禄勋杜乔、少府房植举淑对策,讥刺贵倖,为大将军梁冀所忌,出补朗陵侯相。●事明理,称为神君。顷之,弃官归,闲居养志。产业每增,辄以赡宗族知友。年六十七,建和三年卒。李膺时为尚书,自表师丧。二县皆为立祠。有子八人:俭,绲,靖,焘,汪,爽,肃,专,并有名称,时人谓之「八龙」。初,荀氏旧里名西豪,颍阴令勃海苑康以为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今荀氏亦有八子,故改其里曰高阳里。靖有至行,不仕,年五十而终,号曰玄行先生。唐·李贤注引皇甫谧《高士传》曰:「靖字叔慈,少有俊才,动止以礼。靖弟爽亦以才显于当时。或问汝南许章曰:『爽与靖孰贤?』章曰:『皆玉也。慈明外朗,叔慈内润。』及卒,学士惜之,诔靖者二十六人。颍阴令丘祯追号靖曰玄行先生」也。
典故
寻山屐
 
屐齿登临
  
康乐屐
  
登临屐
  
谢公山屐
 
谢公登山屐
 
谢公双屐
  
谢氏屐
  
相关人物
谢灵运


《宋书》卷六十七〈谢灵运列传〉~775~
灵运因父祖之资,生业甚厚。奴僮既众,义故门生数百,凿山浚湖,功役无已。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岩嶂千重,莫不备尽。登蹑常著木履,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尝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直至临海,从者数百人。临海太守王琇惊骇,谓为山贼,徐知是灵运乃安。又要琇更进,琇不肯,灵运赠琇诗曰:「邦君难地崄,旅客易山行。」在会稽亦多徒众,惊动县邑。太守孟顗事佛精恳,而为灵运所轻,尝谓顗曰:「得道应须慧业文人,生天当在灵运前,成佛必在灵运后。」顗深恨此言。
《南史》卷十九〈谢灵运列传〉~540~
灵运因祖父之资,生业甚厚,奴僮既众,义故门生数百,凿山浚湖,功役无已。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岩嶂数十重,莫不备尽。登蹑常著木屐,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尝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直至临海,从者数百。临海太守王琇惊骇,谓为山贼,末知灵运乃安。又要琇更进,琇不肯。灵运赠琇诗曰:「邦君难地崄,旅客易山行。」在会稽亦多从众,惊动县邑。太守孟顗事佛精恳,而为灵运所轻,尝谓顗曰:「得道应须慧业,丈人生天当在灵运前,成佛必在灵运后。」顗深恨此言。又与王弘之诸人出千秋亭饮酒,裸身大呼,顗深不堪,遣信相闻。灵运大怒曰:「身自大呼,何关痴人事。」

简释

谢公屐:咏游山玩水。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例句

雪里登山屐,林间漉酒巾。 朱放 经故贺宾各镜湖道士观

谢屐缘危磴,戎装逗远村。 李敬方 题黄山汤院

愿回凌潮楫,且著登山屐。 李群玉 广州重别方处士之封川之二

谢氏寻山屐,陶公漉酒巾。 杜甫 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

閒来欲著登山屐,醉里还披漉酒巾。 牟融 题孙君山亭

山宜谢公屐,洲称柳家诗。 白居易 叙德书情四十韵上宣歙翟中丞

即此自怡神,何劳谢公屐。 陆龟蒙 奉和袭美二游诗任诗

典故 
二疏志
 
二疏辞官
  
早退不如疏
 
东宫二傅
 
殊受辞荣
 
父子东归
  
疏傅不朝
 
疏去
 
疏受意
 
疏家父子
 
疏广
 
疏广饯
 
疏氏
 
疏还

相关人物
疏受
 
疏广


《汉书》卷七十一〈隽疏于薛平彭列传·疏广(兄子)疏受〉~3039~
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少好学,明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至。徵为博士太中大夫。地节三年,立皇太子,选丙吉为太傅,广为少傅。数月,吉迁御史大夫,广徙为太傅,广兄子受字公子,亦以贤良举为太子家令。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及置酒宴,奉觞上寿,辞礼闲雅,上甚欢说。顷之,拜受为少傅。……子外祖父特进平恩侯许伯以为太子少,白使其弟中郎将舜监护太子家。上以问广,广对曰:「太子国储副君,师友必于天下英俊,不宜独亲外家许氏。且太子自有太傅少傅,官属已备,今复使舜护太子家,视陋,非所以广太子德于天下也。」上善其言,以语丞相魏相,相免冠谢曰:「此非臣等所能及。」广繇是见器重,数受赏赐。太子每朝,因进见,太傅在前,少傅在后。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在位五岁,皇太子年十二,通论语、孝经。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官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岂如父子相随出关,归老故乡,以寿命终,不亦善乎?」受叩头曰:「从大人议。」即日父子俱移病。满三月赐告,广遂称笃,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加赐黄金二十斤,皇太子赠以五十斤。公卿大夫故人邑子设祖道,供张东都门外,送者车数百两,辞决而去。及道路观者皆曰:「贤哉二大夫!」或叹息为之下泣。
《昭明文选》卷二十一晋·张景阳(协)《咏史》
蔼蔼东都门,群公祖二疏。

简释

二疏:喻叔侄并贤,又咏功成身退。唐权德舆《奉送韦起居老舅百日假满归嵩阳旧居》:“四皓本违难,二疏犹待年。”


例句

唯有汉二疏,应觉还家晚。 刘驾 读史

尚平方毕娶,疏广念归期。 李德裕 思山居一十首忆种菰时

达士遗天地,东门有二疏。 李白 拟古十二首

妄比酂侯功蔑尔,每怀疏傅意悠然。 李逢吉 酬致政杨祭酒见寄

敢忘二疏归,痛迫苏耽井。 杜甫 八哀诗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

宠位资寂用,回头怜二疏。 杨巨源 和卢谏议朝回书情即事寄两省阁老兼呈二起居谏院诸院长

当时疏广虽云盛,讵有兹筵醉绿醽。 杨汝士 宴杨仆射新昌里第

四皓本违难,二疏犹待年。 权德舆 奉送韦起居老舅百日假满归嵩阳旧居

疏广岂不怀,策杖还故乡。 王绩 赠梁公

贤哉只二疏,东门挂冠去。 王贞白 洛阳道

贤哉汉二疏,彼独是何人。 白居易 不致仕

疏傅心情老,吴公政化新。 白居易 春尽日天津桥醉吟偶呈李尹侍郎

陆贾功业少,二疏官秩卑。岂若公今日,身安家国肥。 白居易 裴侍中晋公以集贤林亭即事诗三十六韵见赠猥蒙征和才拙词繁辄广为五百言以伸酬献

大抵吉凶多自致,李斯一去二疏回。 白居易 闲卧有所思二首

散员疏去未为贵,小邑陶休何足云。 白居易 题崔常侍济上别墅

金印垂鞍白马肥,不同疏广老方归。 卢纶 和陈翃郎中拜本府少尹兼侍御史献上侍中因呈同院诸公

知子当元老,为臣饯二疏。 卢纶 送浑炼归觐却赴阙庭

退迹依三径,辞荣继二疏。 蒋防 题杜宾客新丰里幽居

四皓将拂衣,二疏能挂冠。 护国 归山作

疏傅独知止,曾参善爱亲。 钱起 送严士良侍奉詹事南游

即此同疏氏,可以一忘言。 韦应物 奉酬处士叔见示

疏家父子错挂冠,梁鸿夫妻虚适越。 顾况 洛阳行送洛阳韦七明府

典故
窦家五桂
 
窦家郎
 
窦氏五龙
 
窦谏议教子


《宋朝事实类苑》卷二十四〈衣冠盛事·窦氏父子〉~289~
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先公尝言:故右谏议大夫致仕窦禹钧,蓟人,累佐使府,颇著名府,有子五人,仪、俨、侃、称、僖,俱以进士及第。洎禹钩县东,仪,俨已居华显。瀛王冯中会尝有诗赠禹钧云:「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仪终为翰林礼部尚书,俨终翰林学部礼部侍郎,侃终起居郎,即吾同年第十二也。称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僖终左仆阙。仪、俨以文学擅大名,自侃已下,亦有清望,俱不享寿考,惜哉!时人谓之窦氏五龙焉。
典故
杜后生齿

相关人物
司马衍(晋成帝)
 
晋成帝皇后杜氏


《晋书》卷三十二《后妃传下·成恭杜皇后传》
「成恭杜皇后讳陵阳,京兆人,镇南将军预之曾孙也。父乂,见外戚传。成帝以后奕世名德,咸康二年备礼拜为皇后,即日入宫。帝御太极前殿,群臣毕贺,昼漏尽,悬籥,百官乃罢。后少有姿色,然长犹无齿,有来求婚者辄中止。及帝纳采之日,一夜齿尽生。」

例句

杜后生齿,灵王出髭。 李瀚 蒙求

典故
相关人物
实沈
 
阏伯
 
高辛氏


《春秋左传·昭公元年》
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其季世曰唐叔虞。当武王邑姜方震大叔,梦帝谓已,余命而子曰虞,将与之唐属诸参,而蕃育其子孙,及生有文在其手曰虞,遂以命之,及成王灭唐,而封大叔焉。故参为晋星。

例句

阏伯去已久,高丘临道旁。人皆有兄弟,尔独为参商。 高适 宋中十首之十

典故  
秦氏药
 
相关人物
晋侯
 
秦医缓


《春秋左传正义》卷二十六〈成公·传十年〉~450~
晋侯梦大厉,被发及地,搏膺而踊,曰:「杀余孙,不义。余得请于帝矣!」坏大门及寝门而入。公惧,入于室,又坏户。公觉,召桑田巫。巫言如梦。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六月丙午,晋侯欲麦,使甸人献麦,馈人为之,召桑田巫示而杀之。将食,张如厕,陷而卒。小臣有晨梦负公以登天,及日中,负晋侯出诸厕,遂以为殉。

例句

炯炯一心在,沉沉二竖婴。 杜甫 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

雕琢只应劳郢匠,膏肓终恐误秦医。 罗隐 投所思

殷牛常在耳,晋竖欲潜肓。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

多病似逢秦氏药,久贫如得顾家金。 韦庄 寄湖州舍弟

胸中疑晋竖,耳下斗殷牛。 韦庄 贼中与萧韦二秀才同卧疾二君寻愈余独君焉恍惚之中因有题

纵有秦医在,怀乡亦泪流。 韦庄 贼中与萧韦二秀才同卧重疾二君寻愈余独加焉恍惚之中因有题

典故
伏羲初制

相关人物
伏羲氏


《太平御览》卷五七六
《世本》:「庖羲氏作瑟。」
《初学记》卷十一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太昊帝庖羲氏,风姓也,蛇身人首,有圣德,都陈,作瑟三十六弦。(据《初学记》卷十一引)

例句

伏羲初制法,素女昔传名。 李峤

典故

《周礼·考工记·辀人》
「攻金之工,筑氏执下齐,冶氏执上齐,凫氏为声。」唐·贾公彦疏:「凫氏为钟。此言声者,钟类非一,故言声以包之。」《周礼·考工记·凫氏》:「凫氏为钟,两奕谓之铣。」

例句

近杂鸡人唱,新传凫氏文。 戴叔伦 晓闻长乐钟声

典故 
习家塘
  
习氏宅
  
离阳兴
 
高阳伴
 
高阳侣
 
高阳宴
 
高阳会
  
高阳兴

相关人物
山简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任诞〉~738~
南朝梁·刘孝标注引《襄阳记》:「汉侍中习郁于岘山南,依范蠡养鱼法作鱼池,池边有高堤,种竹及长楸,芙蓉菱芡覆水,是游燕名处也。山简每临此池,未尝不大醉而还,曰:『此是我高阳池也!』襄阳小儿歌之。」

简释

习家池:指欢宴之处。唐陈子昂《晦日重宴高氏林亭》:“此时高宴所,讵减习家池?”


例句

自羞不是高阳侣,一夜星星骑马回。 刘禹锡 扬州春夜李端公益张侍御登段侍御平路密县李少府旸秘书张正字复元同会于水馆

习家秋色堪图画,只欠山公倒接䍦。 吴融 高侍御话及皮博士池中白莲因成一章寄博士兼奉呈

绮筵乘晦景,高宴下阳池。 周思均 晦日重宴

传闻骑马醉,还向习池看。 孟浩然 卢明府九日岘山宴袁使君张郎中崔员外

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 孟浩然 高阳池送朱二

高阳诸醉客,唯见古时丘。 岑参 送襄州任别驾

津头习氏宅,江上夫人城。 岑参 钱王崟判官赴襄阳道

为报习家多置酒,夜来风雪过江寒。 崔涂 初过汉江

醉中求习氏,梦里忆襄王。 崔湜 襄阳作

今朝偶得高阳伴,从放山翁醉似泥。 张贲 奉和袭美题褚家林亭

到此无醒日,当时有习家。 方干 路支使小池

高阳旧徒侣,时复一相携。 李商隐 寄罗劭兴

彩棹浮太液,清觞醉习家。 李峤

每接高阳宴,长陪河朔游。 李峤

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 李白 襄阳曲四首

高阳小饮真琐琐,山公酩酊何如我。 李白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

时追山简兴,本自习家流。 李益 送襄阳李尚书

逢君立五马,应醉习家塘。 李颀 送皇甫曾游襄阳山水兼谒韦太守

应问襄阳旧风俗,为余骑马习家池。 李颀 送郝判官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杜审言 登襄阳城

日有习池醉,愁来梁甫吟。 杜甫 初冬

不但习池归酩酊,君看郑谷去夤缘。 杜甫 宇文晁尚书之甥崔彧司业之孙尚书之子重泛郑监前湖

非寻戴安道,似向习家池。 杜甫 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二首

举鞭如有问,欲伴习池游。 杜甫 玉腕骝

戏假霜威促山简,须成一醉习池回。 杜甫 王十七侍御抡许携酒至草堂奉寄此诗便请邀高三十五使君同到

荆州不遇高阳侣,一夜春寒满下厅。 柳宗元 离觞不醉至驿相送诸公

偶寻乌府客,同醉习家池。 武元衡 酬元十二

闻道高阳会,愚公谷正愚。 王维 过崔驸马山池

上客新从左辅回,高阳兴助洛阳才。 白居易 喜梦得自冯翊归洛兼呈令公

甪里年虽老,高阳兴未阑。 白居易 奉酬侍中夏中雨后游城南庄里示八韵

人人尽道堪图画,枉遣山翁醉习池。 罗邺 凤州北楼

始知山简绕,频向习家池。 郑昈 落花

此时高宴所,讵减习家池。 陈子昂 晦日重宴高氏林亭

还希习池赏,聊以驻鸣驺。 韦应物 襄武馆游眺

将来山太守,早向习家池。 韦处厚 盛山十二诗流杯渠

自符河朔趣,宁羡高阳池。 高正臣 晦日重宴

正开彭泽酒,来向高阳池。 高瑾 晦日重宴

好与高阳结吟社,况无名迹达珠旒。 高骈 途次内黄马病寄僧舍呈诸友人

典故
高阳多夔龙

相关人物
高阳氏

参考典故
夔龙


《春秋左传·文公十八年》
「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苍舒、隤敱、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恺』。」晋·杜预注:「高阳帝颛顼之号,八人,其苗裔。」

《國語辭典》:月旦  拼音:yuè dàn
1.每月初一。《史记。卷一二八。褚少孙补龟策传》:「常以月旦祓龟,先以清水澡之,以卵祓之,乃持龟而遂之,若常以为祖。」
2.品评人物。参见「月旦评」条。《晋书。卷六二。祖逖传》:「曰:『尚书称「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何得一月便行褒贬?』陶曰:『此官法也。月旦,私法也。』」《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雌黄出其唇吻,朱紫由其月旦。」
《國語辭典》:月旦评(月旦評)  拼音:yuè dàn píng
汉代许劭好品评人物,每月变更评论品题,称为「月旦评」。见《后汉书。卷六八。许劭传》。后用以泛称品评人物。唐。陆龟蒙〈袭美先辈以龟蒙所献五百言既蒙见和复示荣唱至于千字提奖之重蔑有称实再抒鄙怀用伸酬谢〉诗:「纵有月旦评,未能天下知。」也称为「月旦」。
分類:品评人物
《國語辭典》:月旦评(月旦評)  拼音:yuè dàn píng
汉代许劭好品评人物,每月变更评论品题,称为「月旦评」。见《后汉书。卷六八。许劭传》。后用以泛称品评人物。唐。陆龟蒙〈袭美先辈以龟蒙所献五百言既蒙见和复示荣唱至于千字提奖之重蔑有称实再抒鄙怀用伸酬谢〉诗:「纵有月旦评,未能天下知。」也称为「月旦」。
分類:品评人物
《漢語大詞典》:月评(月評)
见“ 月旦评 ”。
《國語辭典》:月旦评(月旦評)  拼音:yuè dàn píng
汉代许劭好品评人物,每月变更评论品题,称为「月旦评」。见《后汉书。卷六八。许劭传》。后用以泛称品评人物。唐。陆龟蒙〈袭美先辈以龟蒙所献五百言既蒙见和复示荣唱至于千字提奖之重蔑有称实再抒鄙怀用伸酬谢〉诗:「纵有月旦评,未能天下知。」也称为「月旦」。
分類:品评人物
《漢語大詞典》:汝南评(汝南評)
东汉 许劭 , 汝南 平舆 人,与从兄 靖 俱有高名,共好品评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 汝南 俗有“月旦评”。后因称品评人物为“汝南评”。 清 李渔 《慎鸾交·心归》:“髯多鼻大能高兴,知不负我 汝南 评。”参见“ 汝南月旦 ”。
《國語辭典》:汝南月旦  拼音:rǔ nán yuè dàn
汉时汝南许邵兄弟评论乡里人物,每月初一换议题,称为「月旦评」。典出《后汉书。卷六八。许邵传》。后称品评人物为「汝南月旦」。清。顾炎武〈与戴枫仲书〉:「至于臧否人物之论,甚足以招尤而损德,自顾其人能如许子将方可操汝南之月旦。」
分類:人物品评
《漢語大詞典》:弦心
犹琴心。琴音中所表达出的心意。 唐 司空图 《成均讽》:“芳情尽寄于絃心,巧变逾新于 濮 上。”
《國語辭典》:文君  拼音:wén jūn
1.汉代卓文君。参见「卓文君」条。
2.比喻新寡之妇。《聊斋志异。卷二。董生》:「妾适痴郎四五年,翁姑相继逝,又不幸为文君,剩妾一身,茕无所依。」
《國語辭典》:琴心  拼音:qín xīn
以琴音传达情意。《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唐。李贺〈有所思〉诗:「琴心与妾肠,此夜断还续。」
《漢語大詞典》:琴意
琴声中寄托的情意。 隋 王通 中说·礼乐:“子游 汾亭 ,坐鼓琴,有舟而钓者过曰:‘美哉琴意,伤而和,怨而静,在山泽而有廊庙之志。’” 宋 欧阳修 《弹琴效贾岛体》诗:“琴声虽可听,琴意谁能论。”
《漢語大詞典》:凤媒(鳳媒)
司马相如 爱慕 卓文君 ,弹琴作歌示意,诗中有“凤兮凤兮从皇栖,得託子尾永为妃”之句, 文君 终与 相如 成为夫妻。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后即用“凤媒”表示自求婚配。 唐 骆宾王 《棹歌行》:“凤媒羞自託,鸳翼恨难穷。”
《漢語大詞典》:卓女
指 汉 卓文君 。 前蜀 牛峤 《女冠子》词之二:“ 锦江 烟水, 卓 女烧春浓美。” 柳亚子 《题大觉乡居百绝》诗:“南冠岸狱泣 钟仪 , 卓 女壚头酒一巵。”
分類:卓文君
《漢語大詞典》:文君酒
汉 辞赋家 司马相如 以琴挑逗富商 卓王孙 新寡的女儿 卓文君 , 文君 私奔,与 相如 在 临邛 卖酒。 卓文君 当垆, 司马相如 围一条犊鼻褌洗酒器。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后以“文君酒”、“文君壚”为年轻女子当垆卖酒的典故。 唐 李百药 《少年行》:“始酌 文君 酒,新吹 弄玉 簫。” 宋 陆游 《寺前月夜醉中戏作》诗:“此酒定从何处得,判知不是 文君 壚。”
《國語辭典》:涤器(滌器)  拼音:dí qì
洗涤杯盘碗碟等器物。明。朱权《卓文君》第三折:「生纽得相如涤器,强教他卓氏当垆。」
《國語辭典》:当垆(當壚)  拼音:dāng lú
卖酒。汉。辛延年〈羽林郎〉:「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宋。贺铸小梅花。缚虎手〉词:「笑嫣然,舞翩然,当垆秦女十五语如弦。」也作「当卢」、「当垆」。
《國語辭典》:当垆(當罏)  拼音:dāng lú
坐在酒垆前卖酒。明。朱权《卓文君》第三折:「生纽得相如涤器,强教他卓氏当垆。」也作「当卢」、「当垆」。
《漢語大詞典》:撒盐(撒鹽)
(1).喻降雪。典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谢太傅 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 胡儿 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唐 元稹 《追封宋若华制》:“ 班妃 ‘裂素’之咏, 谢氏 ‘撒盐’之章。”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时风雨犹未止,想上封正在撒盐飞絮也。雪景之奇,于斯极矣。”
(2).喻飘柳絮。 清 汪如洋 《疏影·赋柳絮》词:“又惹他林下诗情,记起撒盐庭院。”
分類:降雪柳絮
《漢語大詞典》:拟盐(擬鹽)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谢太傅 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 胡儿 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后以“拟盐”指咏雪。 唐 韩愈 《喜雪献裴尚书》诗:“拟盐吟旧句,授简慕前规。”
分類:咏雪
《漢語大詞典》:散盐(散鹽)
撒盐。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又尝内集,俄而雪骤下, 安 曰:‘何所似也?’ 安 兄子 朗 曰:‘散盐空中差可拟。’ 道韞 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安 大悦。”后以“散盐”喻飞雪。 前蜀 韦庄 《冬日长安感志》诗:“闲招好客斟香蚁,闷对琼华咏散盐。”
末盐。一种用海水煮成的粉状盐。周礼·天官·盐人:“祭祀,共其苦盐、散盐。” 郑玄 注:“散盐,鬻水为盐。” 贾公彦 疏:“散盐,煮水为之,出於 东海 。”宋史·食货志下三:“盐之类有二:引池而成者,曰颗盐,《周官》所谓盬盐也;鬻海、鬻井、鬻鹻而成者,曰末盐,《周官》所谓散盐也。”
《漢語大詞典》:谢家兴(謝家興)
指咏雪之兴。 唐 钱起 《省中对雪寄元判官拾遗昆季》诗:“今朝 谢 家兴,几处 郢 歌传。”参见“ 谢家咏雪 ”。
分類:咏雪
《漢語大詞典》:谢家咏雪(謝家詠雪)
晋 太傅 谢安 ,尝于雪天与子侄集会论文赋诗。俄而雪骤, 安 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侄儿 谢朗 曰:“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 谢道韫 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安 大笑乐。事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后遂以“谢家咏雪”作为咏雪的典故。 唐 姚合 《杨柳枝词》之四:“ 谢 家咏雪徒相比,吹落庭前便作泥。”亦作“ 谢家拟雪 ”。 清 褚人穫 《坚瓠十集·咏杨花》:“ 刘绩 《咏杨花诗》云:‘…… 谢 家拟雪真儿女,到处生虫不杀虫。’”亦省作“ 谢雪 ”。 唐 陆龟蒙 《重忆白菊》:“何惭 谢 雪清才咏,不羡 刘 梅贵主妆。”
《漢語大詞典》:谢家轻絮(謝家輕絮)
指 晋 谢道韫 咏雪事,后以“谢家轻絮”作咏柳咏雪的典实。 唐 李商隐 《江东》诗:“今日春光太漂荡, 谢 家轻絮 沈郎 钱。”参见“ 谢家咏雪 ”。
《漢語大詞典》:谢家咏雪(謝家詠雪)
晋 太傅 谢安 ,尝于雪天与子侄集会论文赋诗。俄而雪骤, 安 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侄儿 谢朗 曰:“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 谢道韫 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安 大笑乐。事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后遂以“谢家咏雪”作为咏雪的典故。 唐 姚合 《杨柳枝词》之四:“ 谢 家咏雪徒相比,吹落庭前便作泥。”亦作“ 谢家拟雪 ”。 清 褚人穫 《坚瓠十集·咏杨花》:“ 刘绩 《咏杨花诗》云:‘…… 谢 家拟雪真儿女,到处生虫不杀虫。’”亦省作“ 谢雪 ”。 唐 陆龟蒙 《重忆白菊》:“何惭 谢 雪清才咏,不羡 刘 梅贵主妆。”
《漢語大詞典》:谢雪(謝雪)
见“ 谢家咏雪 ”。
《漢語大詞典》:谢家咏雪(謝家詠雪)
晋 太傅 谢安 ,尝于雪天与子侄集会论文赋诗。俄而雪骤, 安 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侄儿 谢朗 曰:“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 谢道韫 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安 大笑乐。事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后遂以“谢家咏雪”作为咏雪的典故。 唐 姚合 《杨柳枝词》之四:“ 谢 家咏雪徒相比,吹落庭前便作泥。”亦作“ 谢家拟雪 ”。 清 褚人穫 《坚瓠十集·咏杨花》:“ 刘绩 《咏杨花诗》云:‘…… 谢 家拟雪真儿女,到处生虫不杀虫。’”亦省作“ 谢雪 ”。 唐 陆龟蒙 《重忆白菊》:“何惭 谢 雪清才咏,不羡 刘 梅贵主妆。”
《漢語大詞典》:盐絮(鹽絮)
(1).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载: 谢安 侄女 道韫 ,才思敏捷,尝居家遇雪, 安 曰:“何所似也?” 安 兄子 朗 曰:“散盐空中差可拟。” 道韫 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安 十分赞赏。后因以“盐絮”指美好的诗句。 宋 苏轼 《次韵仲殊〈雪中游西湖〉》之二:“乞得 汤休 奇絶句,始知盐絮是陈言。”
(2).以指诗才。 宋 李清照 《青玉案》词:“盐絮家风人所许,如今憔悴,但餘双泪,一似黄梅雨。”
《漢語大詞典》:山屐
登山用的木屐。语出南史·谢灵运传:“﹝ 谢灵运 ﹞登躡常著木屐,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则去其后齿。” 唐 刘长卿 《送严维赴河南》诗:“山屐留何处,江帆去独翻。”
分類:登山木屐
《國語辭典》:登山屐  拼音:dēng shān jī
从事旅游、登山时所穿的鞋。参见「谢公屐」条。唐。白居易〈早春西湖閒游怅然兴怀忆与微之同赏因思在越官重事殷镜湖之游或恐未暇偶成十八韵寄微之〉诗:「立换登山屐,行携漉酒巾。」宋。张炎台城路。翠屏缺处添奇观〉词:「调水符閒,登山屐在,却倚阑干斜日。」
《國語辭典》:谢公屐(謝公屐)  拼音:xiè gōng jī
东晋时,谢灵运所发明的一种木屐,用来游山玩水。上山时拿掉木屐前齿,下山时去掉木屐后齿,以保持身体重心,方便游玩。今指从事旅游、登山所穿的鞋。见《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唐。陆龟蒙〈任诗〉:「即此自怡神,何劳谢公屐。」也称为「登山屐」、「谢屐」。
《國語辭典》:谢公屐(謝公屐)  拼音:xiè gōng jī
东晋时,谢灵运所发明的一种木屐,用来游山玩水。上山时拿掉木屐前齿,下山时去掉木屐后齿,以保持身体重心,方便游玩。今指从事旅游、登山所穿的鞋。见《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唐。陆龟蒙〈任诗〉:「即此自怡神,何劳谢公屐。」也称为「登山屐」、「谢屐」。
《國語辭典》:谢屐(謝屐)  拼音:xiè jī
一种旅游、登山时所穿的鞋。参见「谢公屐」条。《警世通言。卷一九。崔衙内白鹞招妖》:「暗想云峰尚在,宜陪谢屐重攀。」
《國語辭典》:谢公屐(謝公屐)  拼音:xiè gōng jī
东晋时,谢灵运所发明的一种木屐,用来游山玩水。上山时拿掉木屐前齿,下山时去掉木屐后齿,以保持身体重心,方便游玩。今指从事旅游、登山所穿的鞋。见《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唐。陆龟蒙〈任诗〉:「即此自怡神,何劳谢公屐。」也称为「登山屐」、「谢屐」。
《漢語大詞典》:游山屐(遊山屐)
即谢公屐。 南朝 宋 诗人 谢灵运 喜游山陟岭,特制游山屐,上山可去其前齿,下山则去其后齿。见宋书·谢灵运传。 宋 刘克庄 《水龙吟》词:“挟书种树,举障尘扇,著游山屐。” 清 李调元 《再游嘉定凌云寺》诗:“老来久弃游山屐,又上凌云陟九巔。”
《漢語大詞典》:灵运屐(靈運屐)
宋书·谢灵运传:“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巖嶂千重,莫不备尽。登躡常著木履,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因称这种特制的木屐为“灵运屐”。 元 傅若金 《寄题番阳周子震金潭山居》诗:“遂求灵运屐,一往眺林坰。” 元 宋旡 《送金华黄晋卿之诸暨州判官》诗:“晚陪灵运屐,早访 董生 帷。”
分類:特制木屐
《漢語大詞典》:二疏
亦作“ 二疎 ”。 指 汉宣帝 时名臣 疏广 与兄子 受 。 广 为太傅, 受 为少傅,同时以年老乞致仕,时人贤之。归日,送者车数百辆,设祖道,供张 东都门 外。 晋 张协 《咏史》:“蔼蔼 东都门 ,群公祖二疎。”隋书·韦世康传:“欲追踪二 疎 ,伏奉尊命。” 唐 护国 《归山作》诗:“四皓将拂衣,二 疏 能挂冠。” 明 何景明 《蹇赋》:“予羡夫二 疏 之鉴止兮,齐县舆而脱驾。”
《漢語大詞典》:两疏(兩疏)
汉 疏广 与其侄 疏受 的合称。 广 为太傅, 受 为少傅,因年老同时主动辞官,受到人们尊重。 唐 孟浩然 《送告八从军》诗:“正待功名遂,从君继两 疏 。” 宋 苏轼 《次韵李端叔送翟安常赴阙兼寄子由》:“白髮归心凭説与,古来谁似两 疏 贤。” 宋 范公称 过庭录:“田园粗足,两 疏 那见於復来。” 明 屠隆 《綵毫记·母子虑祸》:“合则致主匡时,希 留侯 谢傅 之迹;不合则奉身而退,追两 疏 都水 之风。”
分類:与其太傅
《漢語大詞典》:疏傅
西汉 疏广 、 疏受 叔侄分别为 宣帝 太子太傅、少傅,于荣显中同时称病引退。后遂以“疏傅”为急流勇退的典型。 唐 白居易 《春尽日天津桥醉吟偶呈李尹侍郎》:“ 疏傅 心情老, 吴公 政化新。” 唐 郑谷 《渭阳楼闲望》诗:“扰扰尘中犹未已,可知 疏傅 独能休。” 宋 张耒 《登海州城楼》诗:“ 疏傅 里閭询故老, 秦皇 车甲想东游。”
《國語辭典》:阏伯(閼伯)  拼音:è bó
人名。生卒年不详。为高辛氏长子。因与弟实沈不合,迁徙至商丘。见《左传。昭公元年》。
分類:商星
《國語辭典》:二竖(二豎)  拼音:èr shù
语本《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指病魔、疾病。宋。苏轼〈次韵子由病酒肺疾发〉诗:「三彭恣啖齧,二竖肯逋播。」宋。陆游 嘉定己已立秋得膈上疾近寒露乃小愈诗一二首之二:「今年病老遂难禁,二竖奔逃岂易寻。」
《漢語大詞典》:晋竖(晉豎)
《左传。成公十年》:“ 晋侯 梦大厉……公疾病,求医于 秦 。 秦伯 使医 缓 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后以“晋竖”称病魔。 唐 张说 《拨川郡王碑》:“积战多疮,累劳生疹,恩命尚药,驰往诊之,晋竖以深, 秦 医无及。” 前蜀 韦庄 《卧重疾有题》诗:“胸中疑晋竖,耳下鬭 殷 牛。”参见“ 二竖 ”。
分類:称病
《國語辭典》:二竖(二豎)  拼音:èr shù
语本《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指病魔、疾病。宋。苏轼〈次韵子由病酒肺疾发〉诗:「三彭恣啖齧,二竖肯逋播。」宋。陆游 嘉定己已立秋得膈上疾近寒露乃小愈诗一二首之二:「今年病老遂难禁,二竖奔逃岂易寻。」
《漢語大詞典》:秦医(秦醫)
(1).指 扁鹊 。古之良医。尸子·治天下:“弱子有疾,慈母之见 秦 医也,不争礼貌。”韩非子·说林下:“ 秦 医虽善除,不能自弹也。”
(2).泛指良医。 唐 颜真卿 《河南府参军郭君神道碑铭》:“南中污下,遂得气疾,先大夫怜其寖剧,命访 秦 医。”
分類:扁鹊良医
《漢語大詞典》:凫氏(鳧氏)
《周礼》官名。职掌作锺之事。《周礼·考工记·凫氏》:“鳧氏为钟。” 唐 王勃 《七夕赋》:“鳧氏鸣秋,鸡人唱晓。” 前蜀 韦庄 《〈又玄集〉序》:“击鳧氏之鐘,霜清日观;淬雷公之剑,影动星津。”
分類:官名职掌
《漢語大詞典》:习家(習家)
见“ 习家池 ”。
《漢語大詞典》:习家池(習家池)
古迹名。一名 高阳池 。在 湖北 襄阳 岘山 南。晋书·山简传:“ 简 镇 襄阳 ,诸 习氏 荆 土豪族,有佳园池, 简 每出游嬉,多之池上,置酒輒醉,名之曰 高阳池 。”后多借指园池名胜。 唐 杜甫 《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茅屋》诗之一:“非寻 戴安道 ,似向 习家池 。” 清 赵翼 《西湖咏古》:“不是行都集冠盖,此湖也只 习家池 。”亦省作“ 习池 ”。 唐 杜甫 《初冬》:“日有 习池 醉,愁来《梁甫吟》。” 宋 曾巩 《高邮逢人约襄阳之游》诗:“未把迂疎笑 山简 ,更须同上 习池 游。”或省作“习家”。 唐 李商隐 《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兴欲倾燕馆,欢终到 习 家。”
《漢語大詞典》:习家池(習家池)
古迹名。一名 高阳池 。在 湖北 襄阳 岘山 南。晋书·山简传:“ 简 镇 襄阳 ,诸 习氏 荆 土豪族,有佳园池, 简 每出游嬉,多之池上,置酒輒醉,名之曰 高阳池 。”后多借指园池名胜。 唐 杜甫 《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茅屋》诗之一:“非寻 戴安道 ,似向 习家池 。” 清 赵翼 《西湖咏古》:“不是行都集冠盖,此湖也只 习家池 。”亦省作“ 习池 ”。 唐 杜甫 《初冬》:“日有 习池 醉,愁来《梁甫吟》。” 宋 曾巩 《高邮逢人约襄阳之游》诗:“未把迂疎笑 山简 ,更须同上 习池 游。”或省作“习家”。 唐 李商隐 《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兴欲倾燕馆,欢终到 习 家。”
《漢語大詞典》:习池(習池)
见“ 习家池 ”。
《漢語大詞典》:习家池(習家池)
古迹名。一名 高阳池 。在 湖北 襄阳 岘山 南。晋书·山简传:“ 简 镇 襄阳 ,诸 习氏 荆 土豪族,有佳园池, 简 每出游嬉,多之池上,置酒輒醉,名之曰 高阳池 。”后多借指园池名胜。 唐 杜甫 《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茅屋》诗之一:“非寻 戴安道 ,似向 习家池 。” 清 赵翼 《西湖咏古》:“不是行都集冠盖,此湖也只 习家池 。”亦省作“ 习池 ”。 唐 杜甫 《初冬》:“日有 习池 醉,愁来《梁甫吟》。” 宋 曾巩 《高邮逢人约襄阳之游》诗:“未把迂疎笑 山简 ,更须同上 习池 游。”或省作“习家”。 唐 李商隐 《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兴欲倾燕馆,欢终到 习 家。”
《漢語大詞典》:高阳池(高陽池)
池名。在 湖北 襄阳 。原是 汉 侍中 习郁 于 襄阳 岘山 养鱼之所。 晋 山简 镇 襄阳 ,名之曰 高阳池 ,盖取 郦食其 高阳 酒徒之意。晋书·山简传:“ 简 优游卒岁,唯酒是耽。诸 习氏 , 荆 土豪族,有佳园池, 简 每出嬉游,多之池上,置酒輒醉,名之曰 高阳池 。时有童儿歌曰:‘ 山公 出何许,往至 高阳池 。日夕倒载归,茗艼无所知。’” 宋 曾巩 《高阳池》诗:“ 山公 昔在郡,日醉 高阳池 。”参见“ 高阳酒徒 ”。
《國語辭典》:高阳酒徒(高陽酒徒)  拼音:gāo yáng jiǔ tú
汉代郦食其欲投效刘邦,被误以为儒生而遭拒,遂自称为「高阳酒徒」,始被刘邦所用。典出《史记。卷九七。郦生传》。后泛指好饮酒而放荡不羁的人。唐。李白〈梁甫吟〉:「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也作「高阳公子」、「高阳狂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