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青毡
亦作“ 青毡 ”。
1.青色毛毯。 三国 魏 曹操 《与太尉杨彪书》:“今赠足下锦裘二领……青氊牀褥三具。” 唐 白居易 《偶眠》诗:“妻教卸乌帽,婢与展青氊。” 唐 于鹄 《过凌霄洞天谒张先生祠》诗:“醉卧枕敧树,寒坐展青毡。” 艾芜 《回家》:“緑色的藤叶就像一大张青毡似的铺在地上。”
2.指青毡制品。如帐篷、帽冠等物。 宋 陆游 《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词:“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 清 查慎行 《雪中戴青毡大帽上顾见大笑口占纪之》:“大于暖耳覆双肩,冰雪骑驴二十年。今日重蒙天一笑,白头还恋旧青氊。”
3.见“ 青毡故物 ”。
4.指清寒贫困者。亦指清寒贫困的生活。 宋 王禹偁 《求致仕第一表》:“岂期陛下軫念青氊,重升黄阁。” 明 徐复祚《投梭记·闺叙》:“卑人緑螘一生,青毡半世。志存丘壑,梦断巖廊。” 清 曹寅 《西轩赋送南村还京兼怀安侯姊文冲谷四兄》诗之一:“朱紱聊通隐,青氊尽絜家。” 李光 《集诗述感》诗:“门巷萧条酬应懒,英雄末路一青毡。”
《漢語大詞典》:青毡故物(青氈故物)
太平御览卷七○八引 晋 裴启 语林:“ 王子敬 在斋中卧,偷人取物,一室之内畧尽。 子敬 卧而不动,偷遂登榻,欲有所觅。 子敬 因呼曰:‘石染青氊是我家旧物,可特置否?’於是羣偷置物惊走。”按,《晋书·王献之传》也载此事。后遂以“青毡故物”泛指仕宦人家的传世之物或旧业。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 安老爷 ﹞满脸堆欢的向公子道:‘此我三十年前故态也。便是里头这几件东西也都是我的青毡故物。’” 清 吴锡麒 《水仙子·归兴》曲之一:“算青毡故物难离,请图作村夫子,去教些牛舍儿,归矣茅茨。”亦省作“ 青毡 ”。 唐 杜甫 《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晨朝降白露,遥忆旧青毡。” 元 刘埙 隐居通议·骈俪一:“慨青毡之未復,誓铁砚以相从。”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钱武肃铁券:“天兵南下时,其家人窃负(铁券)以逃,而死於难,券亦莫知所在。越再丙子,渔者偶网得之……用十斛穀易得,青毡復还,诚为异事。”
《國語辭典》:毡裘(氈裘)  拼音:zhān qiú
1.古代西北胡人以毛皮所制成的衣服。《战国策。赵策二》:「大王诚能听臣,燕必致毡裘狗马之地,齐必致海隅鱼盐之地。」汉。蔡琰胡笳十八拍〉:「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膻为味兮枉遏我情。」
2.代指胡人或其酋长。南朝梁。丘迟 与陈伯之书:「将军独腼颜借命,驱驰毡裘之长,宁不哀哉?」宋。苏轼襄阳乐〉:「自从毡裘南渡沔,襄阳无事多春游。」
《漢語大詞典》:无毡(無氈)
没有毡子。 唐 郑虔 为国学 广文馆 博士,在官贫约, 杜甫 赠诗有“坐客寒无毡”句。见新唐书·文艺传中·郑虔。后以“无毡”为居官清寒之典。 唐 杜甫 《戏简郑广文虔兼呈苏司业源明》诗:“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赖有 苏司业 ,时时与酒钱。” 宋 苏轼 《送郑户曹》诗:“ 公业 有田常乏食, 广文 好客竟无毡。” 宋 黄庭坚 《次韵张秘校喜雪》:“学子已占秋食麦, 广文 何憾客无毡。”
《漢語大詞典》:寒毡(寒氈,寒氊)
亦作“ 寒氊 ”。
(1).新唐书·文艺传中·郑虔:“﹝ 郑虔 ﹞在官贫约甚,澹如也。 杜甫 尝赠以诗曰:‘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云。”后以“寒毡”形容寒士清苦的生活。 明 王世贞 《鸣凤记·拜谒忠灵》:“数载困寒毡,遭遇明扬简微贱。”
(2).指清苦的读书人。 清 钱谦益 《蒋允仪父弘宪原任户部贵州清吏司署员外郎事主事加赠奉直大夫制》:“澹泊自将,不改寒毡之雅志。”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两浙校官集:“其诗集於 咸丰 告成,虽采辑未徧,而发潜阐幽,琳瑯满目,亦足为寒氊生色。”
《漢語大詞典》:毡帐(氈帳)
亦作“氊帐”。
(1).毡制的帐篷。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以为居室。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昔在 江 南,不信有千人毡帐。”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花烛:“氊帐起自 北朝 穹庐之制,请皆不设,惟於堂室中置帐,以紫綾幔为之。” 元 马致远 《汉宫秋》楔子:“毡帐秋风迷宿草,穹庐夜月听悲笳。” 清 纳兰性德 《唆龙与经岩叔夜话》诗:“谁持花间集,一灯氊帐里。”
(2).毡制帷幔。 唐 白居易 《别毡帐火炉》诗:“年老不禁寒,夜长安可彻;赖有青毡帐,风前自张设。”
《國語辭典》:毡车(氈車)  拼音:zhān chē
以毛毡做车篷的车子。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徘徊半晌,猛听的塞雁南翔,呀呀的声嘹喨,却原来满目牛羊,是兀那载离恨的毡车半坡里响。」《三国演义》第八回:「允即命备毡车,先将貂蝉送到相府。」
分類:毛毡车子
《漢語大詞典》:毡庐(氈廬)
亦作“氊庐”。
(1).即毡帐。新唐书·北狄传·奚:“逐水草畜牧,居氊庐,环车为营。” 宋 梅尧臣 《送祖择之学士北使》诗:“宿造毡庐开,行逢猎骑合。” 清 赵翼 《潞江》诗:“经年马背安居地,每夕氊庐托宿家。”
(2).借指北方少数民族地区。 南朝 陈 徐陵 《移齐文》:“西穷版屋,北罄毡庐。” 宋 曾巩 《明妃曲》之二:“一辞椒屋风尘远,去託氊庐沙磧深。”参见“ 毡帐 ”。
《漢語大詞典》:毡帐(氈帳)
亦作“氊帐”。
(1).毡制的帐篷。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以为居室。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昔在 江 南,不信有千人毡帐。”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花烛:“氊帐起自 北朝 穹庐之制,请皆不设,惟於堂室中置帐,以紫綾幔为之。” 元 马致远 《汉宫秋》楔子:“毡帐秋风迷宿草,穹庐夜月听悲笳。” 清 纳兰性德 《唆龙与经岩叔夜话》诗:“谁持花间集,一灯氊帐里。”
(2).毡制帷幔。 唐 白居易 《别毡帐火炉》诗:“年老不禁寒,夜长安可彻;赖有青毡帐,风前自张设。”
《漢語大詞典》:餐毡(餐氈,餐氊)
亦作“飡毡”。 汉书·苏武传:“天雨雪, 武 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后因以“餐氊”谓身居异地,茹苦含辛,而心向朝廷。 宋 苏轼 《至济南李公择以诗相迎次其韵》之一:“自笑飡氊典属国,来看换酒謫仙人。”一本作“ 餐毡 ”。
分類:异地朝廷
《漢語大詞典》:白毡(白氈)
(1).白羊毛压成的厚呢。新唐书·回鹘传下:“诸下皆帽白毡,喜佩刀礪。”
(2).比喻杨花。 唐 杜甫 《绝句漫兴》之七:“糝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3).比喻积雪。 宋 苏轼 《次韵参寥咏雪》:“朝来处处白毡铺,楼阁山川尽一如。”
《國語辭典》:毡帽(氈帽)  拼音:zhān mào
毡制的帽子。《南史。卷七九。夷貊传下。西域传》:「土人剪发,著毡帽、小袖衣、为衫则开颈而缝前。」《儒林外史》第二回:「众人看周进时,头一顶旧毡帽,身穿元色䌷旧直裰。」
分類:毡帽帽子
《骈字类编》:红毡(红毡)
宋史丹眉流国传咸平四年国主多须机遣使打吉马副使打腊判官皮泥等九人来贡木香千斤鍮镴各五百斤胡黄连三十五斤紫草百斤红毡一合花布四叚苏本万斤象牙六十一株
《漢語大詞典》:毡毳(氈毳)
亦作“氊毳”。
(1).我国古代北方及西南少数民族所穿毛织服装。隋书·西域传·高昌:“弃彼氊毳,还为冠带之国。”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时方五月中,﹝蛮人﹞皆被氊毳,臭不可邇。”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至其衣氊毳,食湩酪,仰茶忌痘,则 藏 民所同。”
(2).借指北方少数民族。 宋 苏轼 《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之三:“毡毳年来亦甚都,时时鴂舌问 三苏 。” 宋 范成大 《合江亭》诗:“毡毳昔乱 华 ,车马隔中州。” 明 瞿佑 归田诗话·多景楼:“盖自 吴 晋 以来,立国於南者,恃 长江 天险,兢兢保守,北望中原,置之度外,况沙漠之境,毡毳之域哉。”
《國語辭典》:毡笠(氈笠)  拼音:zhān lì
毡制的笠帽。《初刻拍案惊奇》卷四:「行了几里,只见途间一人,头带毡笠,身背皮囊,满身灰尘,是个惯走长路的模样。」也作「毡笠儿」、「毡笠子」。
分類:笠帽
《國語辭典》:针毡(針氈)  拼音:zhēn zhān
晋朝杜锡屡以忠言劝谏悯怀太子,太子厌之,因置针于杜锡常坐的毡席以刺之。典出《晋书。卷三四。杜预传》。后形容受到胁迫,处境为难,坐立不安。宋。苏轼迁居临皋亭〉诗:「剑米有危炊,针毡无稳坐。」《歧路灯》第九十八回:「我们这些老头儿,说话不甚合时宜,诸位虽外饰礼貌以敬之,其实颇有针毡之感。」
《分类字锦》:铺毡(铺毡)
朱之藩沾泥絮诗漫拟铺毡盈径路无缘点砚入帘栊
分类: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