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鹅罽(鵝罽)
鹅毛织品。明史·殷正茂传:“而 张居正 以 正茂 所餽鹅罽转奉 慈寧太后 为坐褥。”
《漢語大詞典》:毛毼
一种毛织品。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十:“毛毼一十五段,紫茸毛毼一十段。”
分類:毛织品
《國語辭典》:呢子  拼音:ní zi
毛织品,质料较厚密。如:「他自英国带回上好的呢子,作为母亲六十岁生日礼物。」
《漢語大詞典》:缇罽(緹罽)
赤黄色的毛织品。指华贵的服饰。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杂记:“虽制控坚严,而金玉满室,土木緹罽,不可胜云。”
《漢語大詞典》:羊羧
古时 冉駹 族的羊毛织品。后汉书·西南夷传·冉駹:“﹝ 冉駹 族﹞能作旄毡、班罽、青顿、毞毲、羊羧之属。” 明 杨慎 《艺林伐山》卷十四:“羊羧,今宝装羊皮,酋长妇女以为背饰。”
《國語辭典》:衣蛾  拼音:yī é
动物名。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谷蛾科。幼虫除头部及第一节背部淡褐色外,馀皆白色。成蛾长约六公釐,黄褐色,翅膀边缘有毛,头部密生黄褐色细毛,胸背灰色,腹褐色,前翅有光泽。因幼虫喜蛀食衣服、毛皮等,故称为「衣蛾」。
《国语辞典》:法兰绒(法兰绒)  拼音:fǎ lán róng
一种柔软多绒,组织疏松的毛织品。由英语Flannel翻译得名。据说是比利时法兰德斯(Franders)的人创先纺织出来的。也译作「佛兰绒」、「佛冷绒」。旧音ㄈㄚˋ ㄌㄢˊ ㄖㄨㄥˊ fà lán róng。
《漢語大詞典》:法蓝绒(法藍絨)
[英flanne]一种毛织品。正反两面都有绒毛,质地柔软,适宜做春秋两季的服装。 老舍 《二马》第三段八:“﹝ 保罗 ﹞上身穿着件天蓝的褂子,下边一条法兰绒的宽腿裤子。”
《漢語大詞典》:凡尔丁(凡爾丁)
[英valetin]一种平纹单色毛织品,常以线为经、纱为纬织成,质地薄而挺,适宜于做夏季服装。
《漢語大詞典》:花呢
指表面起条、格、点等花纹的一类毛织品。
《漢語大詞典》:华达呢(華達呢)
密度较小,带有斜纹的毛织品或棉织品。
《漢語大詞典》:派力司
用混色不匀的精梳毛纱制织成的平纹毛织品。质地轻薄挺爽。常为灰色、米色、淡棕色等较浅的色泽,适宜于做夏季服装。
《漢語大詞典》:呢羽
泛指毛织品与丝织品。 清 中叶以后多指自国外输入者。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大凡到工的官儿们送礼,谁不是緙绣,呢羽,绸缎,皮张,还有玉玩,金器,朝珠,洋表的?” 清 林则徐 《拟谕英咭唎国王檄》:“外国之呢羽嗶嘰,非得 中国 丝斤不能成织。” 清 薛福成 《海关出入货类叙略》:“而纱布呢羽等几居进口货价之半。”
《漢語大詞典》:毛货(毛貨)
(1).指毛料,毛织品。
(2).指未经加工的粗货。《新华半月刊》1959年第7期:“过去这里山区供应各地的木材、山货,全是些没有加工过的毛货,现在外运的已是成品或半成品了。”
(3).指兽皮。
《漢語大詞典》:蛮罽(蠻罽)
西南和南方少数民族生产的一种毛织品。 唐 高彦休 唐阙史·贱买古画马:“ 外郎 奇之,命取以视,则古丝烟晦,幅联三四,蛮罽裁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