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丘 → 邱丘”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3522,分235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法腊
具寿
僧伽梨
耆腊
刮舌
四部众
三藏法师
三师七僧
僧伽胝
佛类词典
二百亿比丘
二种比丘
牧牛十一法喻比丘
十七群比丘
十诵比丘要用
十诵律比丘尼戒本
《漢語大詞典》:法腊(法臘)
佛教语。比丘自出家始,每年夏季三月(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安居坐禅,称为夏腊。后因以“法腊”称比丘受戒的年数。 宋 赞宁 等宋高僧传·兴福传三·后晋东京相国寺遵诲:“﹝ 遵诲 ﹞享寿七十一,法腊五十一。”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十:“﹝ 义浄 ﹞ 先天 二年卒,春秋七十九,法腊五十九。”参见“ 法岁 ”。
《漢語大詞典》:法岁(法歲)
佛教语。出家受戒后的僧人,每年夏天安居三月。安居毕,即增加一年的“法岁”。因以“法岁”称僧人出家的年资。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方外玄踪:“ 宋 时僧家以四月十五日结制,安居刹院,不敢起单云游。建楞严会,每日诵经脩懺。朝廷降赐金帛,檀信随喜,施助无虚日。至七月十五日设斋解制,谓之法岁周圆。”
《国语辞典》:具寿(具寿)  拼音:jù shòu
佛教僧侣间的称呼。依戒律规定,为长老称年少比丘专用。
《漢語大詞典》:僧伽梨
亦作“ 僧迦梨 ”。亦作“ 僧伽棃 ”。 梵语的译音。僧佛大衣名。为比丘所服“三衣”之一种。长阿含经·游行经中:“尔时世尊自四牒僧伽梨偃右脇,如 师子王 累足而卧。”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宋云惠生使西域:“初, 如来 在 乌塲国 行化,龙王瞋怒,兴大风雨,佛僧迦梨表里通湿。” 周祖谟 校释:“僧迦梨者,沙门之法服,即复衣也。由肩至膝束於腰间。《西域记》南海寄归内法传作‘僧迦胝’,同。”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復告 迦叶 ,吾将金缕僧迦棃衣,传付於汝。”
《国语辞典》:耆腊(耆腊)  拼音:qí là
僧团中的长老比丘。《资治通鉴。卷一二九。宋纪十一。孝武帝大明六年》:「宁有屈膝四辈而简礼二亲,稽颡耆腊而直体万乘者哉!」
分类:长老比丘
《漢語大詞典》:刮舌
佛教戒律谓比丘用杨枝洁口并刮除舌垢。法苑珠林卷一一八引大比丘三千威仪:“刮舌有五事:一不得过三反,二舌上血出当止,三不得大振手污僧伽梨若足,四弃杨枝莫当人道,五当著屏处。”
《漢語大詞典》:四部众(四部衆)
佛教语。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梁书·武帝纪下:“﹝ 中大通 三年十月﹞行幸 同泰寺 , 高祖 升法座为四部众説《大般若涅盘经》义。”法苑珠林卷十九:“三世诸佛法,皆有四部众。”亦省称“ 四部 ”、“ 四众 ”。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四部皆集,悲同白车。” 唐 海顺 《三不为篇》:“四众瞻仰,三槐附交。”
《国语辞典》:三藏法师(三藏法师)  拼音:sān zàng fǎ shī
精通佛教经、律、论三藏的比丘。唐。志静〈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序〉:「大帝遂将其本入内,请日照三藏法师及敕司宾寺典客令杜行顗等共译此经。」简称为「三藏」。
《漢語大詞典》:三师七僧(三師七僧)
佛教语。佛徒授比丘具足戒,行三师七僧之制。三师指戒和尚、羯磨师和教授师。七僧指七名作证的和尚。也称为“三师七证”。参阅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上之三。萨婆多毘尼毘婆沙卷二:“受戒时须三师七僧。”
《漢語大詞典》:僧伽胝
僧佛大衣名。为比丘所服“三衣”之一种。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缚喝国:“ 如来 以僧伽胝方叠布下,次下鬱多罗僧,次僧却崎。”自注:“旧曰僧伽梨,讹也。”详“ 僧伽梨 ”。
《漢語大詞典》:僧伽梨
亦作“ 僧迦梨 ”。亦作“ 僧伽棃 ”。 梵语的译音。僧佛大衣名。为比丘所服“三衣”之一种。长阿含经·游行经中:“尔时世尊自四牒僧伽梨偃右脇,如 师子王 累足而卧。”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宋云惠生使西域:“初, 如来 在 乌塲国 行化,龙王瞋怒,兴大风雨,佛僧迦梨表里通湿。” 周祖谟 校释:“僧迦梨者,沙门之法服,即复衣也。由肩至膝束於腰间。《西域记》南海寄归内法传作‘僧迦胝’,同。”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復告 迦叶 ,吾将金缕僧迦棃衣,传付於汝。”
二百亿比丘
【佛学大辞典】
(人名)(参见:守笼那)
二种比丘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多闻比丘,闻诵经典,虽多而不并行修行者。二、寡浅比丘,读诵经典虽少,而专心修行者。
【佛学常见辞汇】
多闻比丘和寡浅比丘。多闻比丘是指闻诵经典虽多但是很少修行的比丘;寡浅比丘是指读诵经典虽少但是很注重修行的比丘。
【三藏法数】
(出出曜经)
昔二比丘在山中学。其一多闻,其一寡浅。寡浅者,持戒诵经,唯通一句,日诵不辍,更无他学,天神赞善,愿乐欲闻。多闻比丘见其神应,尽己所闻,高声讽诵,欲求赞美,而神默然。怒其神曰:何厚于彼,而薄于我?神曰:汝不自责,而反责我?彼虽少闻,言行相顾;汝虽能诵三藏,行与经违,故不称善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三藏者,一经藏、二律藏、三论藏。)
〔一、多闻比丘〕,乐诵经典,旁搜广记,谓之多闻。比丘多闻,固为可称,然学虽有馀,其心不诚,而行不逮,亦不足贵;此天神之所以不赞护也。
〔二、寡浅比丘〕,学道日浅,经教少通,谓之寡浅。比丘寡浅,固未足称,然学虽未至,其心则专,而行无杂,亦为可贵;此天神之所以赞护也。
牧牛十一法喻比丘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知色,譬知四大及四大所造之色。二知相,譬知行善行恶之相。三知摩刷。譬离恶念。四知护疮。譬护持五根。五知起烟。譬多闻说法。六知良田茂草,譬八正道。七知所爱。譬爱法宝。八知择道行。譬行十二部经。九知渡所。譬四意止。十知止足。譬不贪食。十一知时宜。譬恭奉长老比丘。
十七群比丘
【佛学大辞典】
(名数)止持会集音义云:时罗阅城中,有十七群童子,共为亲友,最大者年十七,最小者年十二。最富者八十百千,最贫者八十千。有一童子名优婆离,此翻上首,最为大者,时诸童子要共出家,即往僧伽蓝中求为见度。诸比丘即度令出家。与授具足。多习嬉戏,少学禅诵。唯优婆离童子(此非持律优婆离尊者),先断烦恼,證阿罗汉果。
十诵比丘要用
【佛学大辞典】
(书名)十诵羯磨比丘要用之略名。
十诵律比丘尼戒本
【佛学大辞典】
(书名)十诵律波罗提木叉比丘尼戒本之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