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黄曲毒素(黄曲毒素)  拼音:huáng qú dú sù
由黄曲黴菌分泌的一类成分,毒性极强。黄曲毒素的代谢物可导致肝癌。花生、玉米、稻米、麦等,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下,易受黄曲黴菌感染,需妥善储存,以防食用时中毒。
《国语辞典》:天然毒素  拼音:tiān rán dú sù
自然界中,生物体自身所具有的毒素。如蟾蜍皮肤表面上的毒瘤。
《国语辞典》:内毒素(内毒素)  拼音:nèi dú sù
存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中的毒素。主要为复合脂多糖体,常在细菌被溶解时才会被释放出来。它的病理作用包括产热性,会在人类及动物造成发烧现象,引起致命休克,亦可能导致孕妇早产或流产等。少量之内毒素可刺激白血球的噬菌能力,具有对抗感染的效果。
《国语辞典》:抗毒素  拼音:kàng dú sù
为一种抗体,能与特定毒素结合而中和其毒性。
《国语辞典》:外毒素  拼音:wài dú sù
有些细菌所分泌的毒素,会破坏其入侵之组织,助长细菌本身之繁衍。
《國語辭典》:毒素  拼音:dú sù
1.产生于生物体内,具有高毒性的物质。
2.比喻言论或著作中,对意识、思想能产生不良影响的成分。如:「这本书刊载不实言论,为避免民众受毒素影响,已全面查禁。」
《國語辭典》:类毒素(類毒素)  拼音:lèi dú sù
病菌的外毒素经加热或化学药品处理后,毒性消失者。注入人体可产生毒素的抗体,藉以获得对日后感染的免疫。如破伤风类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