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萱堂日永  拼音:xuān táng rì yǒng
祝贺母亲生日的题辞。
《国语辞典》:投杼市虎  拼音:tóu zhù shì hǔ
投杼,指曾参母亲受惑于谣言,终疑曾子杀人,投杼踰墙而逃的故事。参见「投杼」条。市虎,比喻毫无根据的流言。参见「三人成虎」条。投杼市虎比喻谣言众多,就连最亲信的人也会动摇坚定的信念。南朝宋。臧质〈举兵上表〉:「陛下垂慈狎达,不稍惟疑,遂令负扆席图,蔽于流议;投杼市虎,成于十夫。」
《国语辞典》:偎乾就湿(偎乾就湿)  拼音:wēi gān jiù shī
小孩尿床,母亲宁愿自己睡湿的地方,而让小孩睡在乾的地方。比喻母亲抚育孩子的辛苦。元。无名氏《神奴儿》第三折:「想著他咽苦吐甘,偎乾就湿,怎生抬举。」《金瓶梅》第五九回:「想著生下你来,我受尽了千辛万苦。说不的偎乾就湿,成日把你耽心儿来看。」也作「煨乾避湿」、「煨乾就湿」。
《国语辞典》:煨乾就湿(煨乾就湿)  拼音:wēi gān jiù shī
比喻母亲抚育孩子的辛苦。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三折:「不想共乳同胞一体分,煨乾就湿母艰辛。」也作「偎乾就湿」、「煨乾避湿」。
《国语辞典》:煨乾避湿(煨乾避湿)  拼音:wēi gān bì shī
比喻母亲抚育孩子的辛苦。元。李行道《灰阑记》第四折:「生下这孩儿,十月怀胎,三年乳哺,咽苦吐甜,煨乾避湿,不知受了多少辛苦。」也作「偎乾就湿」、「煨乾就湿」。
《国语辞典》:产婆术(产婆术)  拼音:chǎn pó shù
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Socrates)的母亲是助产士,苏氏即以助产的方式来比喻自己引发别人思考问题的方法。即利用不断的提出问题,迫使对方努力思考,寻找答案,进而激发天赋的思想。
《漢語大詞典》:族祖母
族父的母亲。即自己祖父堂兄弟之妻。
《国语辞典》:囡仔  拼音:nān zi
吴语。父母亲或其他亲长对小孩儿的昵称。如:「爷爷说:『囡仔!过来帮爷爷搥搥背。』」
《国语辞典》:慈制  拼音:cí zhì
称母亲去世,家人正遵守丧制。
《国语辞典》:伯俞泣杖  拼音:bó yú qì zhàng
汉朝韩伯俞受母责打,由母亲打人时的力气感受到母亲体力衰弱而哭泣。见汉。刘向《说苑。卷三。建本》。后比喻孝顺。《幼学琼林。卷二。祖孙父子类》:「伯俞泣杖,因母之老。」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三折:「你孝顺似那王祥卧冰,你恰似伯俞泣杖。」
《国语辞典》:单亲家庭(单亲家庭)  拼音:dān qīn jiā tíng
由一位父亲或一位母亲与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
《国语辞典》:曾母投杼  拼音:zēng mǔ tóu zhù
曾母,指曾参的母亲。杼,织布用的梭。曾母投杼指因曾母再三听说曾参杀人,终于心生恐惧,丢下手中梭具踰墙逃走。比喻流言可畏或诬枉的灾祸。《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朕以不明,虽有曾母投杼之疑,犹冀言者不信,以为国福。」南朝梁。简文帝〈六根忏文〉:「谗言三至,曾母投杼,端木一说,越霸吴亡。」也作「曾参杀人」。
《国语辞典》:操瓶涌泉(操瓶涌泉)  拼音:cāo píng yǒng quán
曹曾至孝,乾旱时节为解母亲焦渴,乃跪而操瓶,祈请神明赐水,井泉自出的故事。见晋。王嘉《拾遗记》卷六。
《国语辞典》:慈禧太后  拼音:cí xī tài hòu
清穆宗的母亲。(西元1835~1908)姓叶赫那拉,满洲镶黄旗人。西元一八五二年被咸丰皇帝选入宫,封兰贵人,一八五七年封为贵妃。穆宗立,尊为圣母皇太后,尊号为「慈禧」。于穆宗、德宗两朝先后垂帘听政计四十七年。历经大事,能识人,有果断,晚年耽逸乐,宠佞倖,纲政遂紊。戊戌政变、庚子拳乱,后为祸首。卒谥「孝钦」。因与慈安太后所住的宫院分东西二宫,故世称「西太后」,简称为「西后」。
《国语辞典》:玛利亚(玛利亚)  拼音:mǎ lì yà
Maria
人名。生卒年不详。基督的母亲,在婚前受圣灵而怀孕,并由大天使加百利通报其受胎乃神之子。参见「圣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