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推毂(推轂)  拼音:tuī gǔ
1.推动车轮轴,使车前进。《宋史。卷三六八。魏胜传》:「每车用二人推毂,可蔽五十人。」
2.比喻推举人才。《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魏其、武安俱好儒术,推毂赵绾为御史大夫。」
3.比喻助人成事。《史记。卷五一。荆燕世家》:「今吕氏雅故本推毂高帝就天下,功至大,又亲戚太后之重。」
《國語辭典》:辇毂(輦轂)  拼音:niǎn gǔ
1.天子之车驾。用以指天子。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馀年矣!」三国魏。曹植 求通亲亲表:「出从华盖,入侍辇毂,承答圣问,拾遗左右。」
2.京师。《新唐书。卷一六二。列传。许孟容》:「然臣职司辇毂,当为陛下抑豪强。」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荫补未仕官人赴铨》:「盖临安辇毂之下,中榜多是府第子弟;报榜之徒,皆是百司衙兵,谓之喜虫儿。」
《國語辭典》:转毂(轉轂)  拼音:zhuǎn gǔ
陆路的运输工具,指车子。《汉书。卷九一。货殖传。师史传》:「师史尤甚,转毂百数,贾郡国,无所不至。」
《國語辭典》:车毂(車轂)  拼音:chē gǔ
1.车辐、车轮的中心。《淮南子。说山》:「郢人有买屋栋者,求大三围之木,而人予车毂,跪而度之,巨虽可而脩不足。」
2.泛指车轮。《儒林外史》第一二回:「那牛车走行了,来的力猛,足有四五千斤,车毂恰好打从膀子上过,压著膀子了。」
《漢語大詞典》:华毂(華轂)
饰有文采的车毂。常用以指华美的车。史记·张耳陈馀列传:“令 范阳 令乘朱轮华轂,使驱驰 燕 赵 郊。” 南朝 梁 徐悱 《古意酬到长史溉登琅邪城》诗:“鲜车騖华轂,汗马跃银鞍。” 宋 王安石 《诉衷情·和俞秀老鹤》词之二:“追思往昔如梦,华轂也曾丹。” 清 孙枝蔚 《寿汪生伯先生闵老夫人》诗:“堂中綺襦集,门前华轂驰。”
《骈字类编》:绣毂(绣毂)
唐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 罗扇夹花灯,金鞍攒绣毂。
唐 沈亚之 春色满皇州 绣毂盈香陌,新泉溢御沟。
唐 温庭筠 过华清宫二十二韵 绣毂千门妓,金鞍万户侯。
唐 罗隐 贵游 馆陶园外雨初晴,绣毂香车入凤城。
《國語辭典》:毂下(轂下)  拼音:gǔ xià
1.辇毂之下。比喻帝都。《汉书。卷七六。赵尹韩张两王传。王尊》:「贼数百人在毂下,发军击之不能得,难以视四夷。」
2.对人的敬称。原为对尊长的尊称,后常用于书信中。
《漢語大詞典》:日毂(日轂)
太阳。 宋 范成大 《丙戌闰七月九日与王必大登姑苏台避暑》诗:“炎官扶日轂,辉赫不停运。” 元 柳贯 《次韵鲁恭政观潮》之一:“日轂行天沦左界,地机激水出东溟。”亦指帝王的车驾。 宋 华镇 《次韵和曹公衡山行》:“拂掠朱鸞毛羽轻,朗听日轂声鍧鍧。”参见“ 日轮 ”。
《國語辭典》:日轮(日輪)  拼音:rì lún
太阳形圆,运行不止,有如车轮,故称太阳为「日轮」。北周。庾信〈镜赋〉:「天河渐没,日轮将起。」明。陆世廉《西台记》第一出:「日轮谁复更挥戈,怕听军前尽楚歌。」
《漢語大詞典》:丹毂(丹轂)
犹丹轮。指华贵的车。 三国 魏 曹植 《闲居赋》:“丹轂更驰,羽骑相过。”后汉书·崔骃传:“﹝ 駰 ﹞母 师氏 能通经学、百家之言, 莽 宠以殊礼,赐号 义成夫人 ,金印紫綬,文轩丹轂,显於 新 世。” 宋 陈师道 《赠二苏公》诗:“前驱 吴回 后 炎皇 ,絳旂丹轂朱冠裳。”
分類:华贵
《漢語大詞典》:毂击(轂擊)
(1). 战国 齐 人令车交驰,以毂相击为乐的一种活动。晏子春秋·杂下二:“ 齐 人甚好轂击,相犯以为乐。禁之不止。 晏子 患之,迺为新车良马,出与人相犯也。曰:‘轂击者不祥,臣其祭祀不顺,居处不敬乎!’下车弃而去之。然后国人乃不为。” 明 陈继儒 《枕谭·毂击》:“ 苏秦 称 临淄 ﹝涂﹞中,车轂击以为盛。其义何居?按《乐府》云, 齐 人本好轂击相犯以为乐也。”
(2).车子来往,其毂相击。形容交往频繁。 汉 桓宽 盐铁论·刺权:“贵人之家,云行於涂,轂击於道。”《汉书·匈奴传下》:“虽智者劳心於内,辩者轂击於外,犹不若未然之时也。” 颜师古 注:“言使车交驰,其轂相击也。” 南朝 梁 何逊 《拟轻薄篇》:“轂击晨已喧,肩排暝不息。” 宋 苏轼 《和陶诗·和咏二疏》:“世途方轂击,谁肯行此路。”
《漢語大詞典》:炙毂(炙轂)
见“ 炙輠 ”。
《漢語大詞典》:炙輠
本作“炙轂过”。 过为“輠”的假借字。輠,古时车上盛贮油膏的器具。輠烘热后流油,润滑车轴。比喻言语流畅风趣。《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谈天 衍 ,雕龙 奭 ,炙轂过 髡 。” 司马贞 索隐:“ 刘向 《别録》‘过’字作‘輠’。輠,车之盛膏器也。炙之虽尽,犹有餘津,言 髡 智不尽如炙輠也。”晋书·儒林传赞:“炙輠流誉,解颐飞辩。” 宋 曾巩 《送程公闢使江西》诗:“羽釵絶艳舞回雪,寳劒诸儒谈炙輠。” 清 赵翼 《赠说书黄周士》诗:“但闻喷饭轰满堂,炙輠争推此秃叟。”亦作“ 炙轂 ”。 明 李东阳 《破戒后和明仲劝作诗韵》:“即当载酒携我诗,来听高谈如炙轂。” 明 汪廷讷 《狮吼记·赏春》:“那 陈生 对朋友雕龙炙轂,才思惊人。”
《漢語大詞典》:夹毂(夾轂)
见“ 夹轂队 ”。
《漢語大詞典》:夹毂队(夾轂隊)
南朝 诸王亲兵。诸王出则夹车作卫队,故名。宋书·海陵王休茂传:“夜挟 伯超 及左右 黄灵期 …… 余双 等,率夹轂队,於城内杀典籤 杨庆 。”资治通鉴·宋孝武帝大明五年载此事, 胡三省 注云:“ 宋 诸王有夹轂队,盖左右亲兵也,出则夹车为卫。”南齐书·焦度传:“补 晋安王 子勛 夹轂队主。随镇 江州 。”亦省称“ 夹轂 ”。南史·王华传:“ 文帝 未亲政事,悉委司马 张邵 …… 邵 性豪,每行来常引夹轂。” 明 梅鼎祚 《玉合记·缘合》:“何劳夹轂问华居, 柳市 南头去。”
《骈字类编》:双毂(双毂)
《漢語大詞典》:朱毂(朱轂)
即朱轮。 唐 于鹄 《长安游》诗:“绣帘朱轂逢花住,锦幨银珂触雨游。” 宋 梅尧臣 《寄汶上》诗:“瘦马青袍三十载,故人朱轂几多违。” 清 唐孙华 《寿周砾圃七十》诗:“朱轂文茵竞十轮,飞甍华屋连千栋。”参见“ 朱轮 ”。
《國語辭典》:朱轮(朱輪)  拼音:zhū lún
红色的车轮。指显贵者所乘的车。《文选。陆机。赠冯文罴迁斥丘令诗》:「居陪华幄,出从朱轮。」宋。欧阳修 采桑子。平生为爱西湖好词:「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漢語大詞典》:击毂(擊轂)
(1).车毂相碰。 宋 苏轼 《赠眼医王生彦若》诗:“如行九轨道,并驰无击轂。”参见“ 击轂摩肩 ”。
(2).转动车毂。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梦读异诗:“﹝ 莫养正 ﹞既醒,独忆两联,云:‘火轮方击轂,风剑已飞鋩。诸天互魔扰,救护世尊忙。’不知何谓也。”
《國語辭典》:击毂摩肩(擊轂摩肩)  拼音:jí gǔ mó jiān
毂,指车轮中间的圆木。击毂,车子互相碰撞。摩肩,肩膀互相摩擦。语本《战国策。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击毂摩肩比喻车马众多,人烟稠密。《老残游记二编》第八回:「就到了一个极大的街市,人烟稠密,车马往来,击毂摩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