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损坏(損壞)  拼音:sǔn huài
损毁、破坏。《南史。卷七六。隐逸传下。阮孝绪传》:「末年蔬食断酒,其恒供养石像先有损坏,心欲补之,罄心敬礼,经一夜忽然完复。」《喻世明言。卷一四。陈希夷四辞朝命》:「当初有一人因床脚损坏,偶取一龟支之。」
《漢語大詞典》:雷硠
(1).山崩声。形容声音的巨大。 唐 韩愈 《调张籍》诗:“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 潘飞声 《题披秘石门》诗:“想当施刃时,破碎惊雷硠。”
(2).崩溃;残破。 蔡寅 《瞻园次渐庵韵》:“雷硠世局不堪论,胜地重经弔 白门 。”
《國語辭典》:破败(破敗)  拼音:pò bài
残坏、破旧败坏。如:「这幢破败的房子,从前曾经是豪华布庄。」
《國語辭典》:破落  拼音:pò luò
1.破败衰落。《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我又不等屋住,要这所破落房子做甚么?」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三》:「佛在西天,到此破落寺院何为?」
2.特指家道衰败。如:「破落户」、「破落子弟」。
《國語辭典》:颓落(頹落)  拼音:tuí luò
毁朽败落。唐。韩愈祭湘君夫人文〉:「外无四垣,堂陛颓落。」
《國語辭典》:彫零  拼音:diāo líng
彫败零落。如:「奈何满园花草彫零,又是一年过去了。」
《漢語大詞典》:残敝(殘敝)
凋零;残破。后汉书·朱儁传:“幼主劫执,忠良残敝。”新五代史·杂传十四·张彦泽:“ 周 奏 彦泽 所为不法者二十六条,并述 涇 人残敝之状。”《东周列国志》第三六回:“吾今日入 晋 为君,玉食一方,要这些残敝之物何用?”
分類:凋零残破
《漢語大詞典》:伤破(傷破)
(1).伤害,损伤。列子·黄帝:“ 子华 使其侠客以智鄙相攻,彊弱相凌。虽伤破於前,不用介意。”百喻经·以棃打破头喻:“昔有愚人,头上无毛。时有一人,以棃打头,乃至二三,悉皆伤破。”
(2).残破。 南朝 宋 谢灵运 《劝伐河北表》:“昔 陇西 伤破, 鼂错 兴言; 匈奴 慢侮, 贾谊 愤叹。”
《漢語大詞典》:隳敝
毁坏;残破。 清 华翼纶 《锡金团练始末记》:“带兵官为 余思枢 ,其兵抢掠有餘而战守不足,并託言东门驻卡隳敝不能防守。” 陈去病 《岁末杂感》诗:“ 长门 莫与讎,鸘裘輒隳敝。”
分類:毁坏残破
《國語辭典》:旧书(舊書)  拼音:jiù shū
1.陈旧或破损的书。如:「她喜欢在旧书摊寻宝。」
2.古书。《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及春秋左氏丘明所修,皆古文旧书。」
《國語辭典》:丘墟  拼音:qiū xū
1.荒芜的地方。《管子。八观》:「众散而不收,则国为丘墟。」《文选。班彪。北征赋》:「旧室灭以丘墟兮,曾不得乎少留。」
2.形容破败荒凉的样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明。沈鲸《双珠记》第三八出:「兵荒极矣,城郭丘墟,靡有孑遗。」
3.坟墓。宋。陆游 叹老诗:「朋侪什九堕丘墟,自笑身如脱网鱼。」
《國語辭典》:翛翛  拼音:xiāo xiāo
1.鸟羽残破的样子。《诗经。豳风。鸱鸮》:「予羽谯谯,予尾翛翛。」
2.拟声词。形容雨声。宋。苏轼 舟行至清远县见顾秀才诗:「江云漠漠桂花湿,海雨翛翛荔子然。」
《國語辭典》:残破(殘破)  拼音:cán pò
1.摧残破坏。《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张俭传》:「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十数,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东周列国志》第一一回:「今东郊被宋兵残破,民居未复。」
2.残缺破烂、不完整。《三国演义》第六回:「关中残破零落。今无故捐宗庙,弃皇陵,恐百姓惊动。」
《國語辭典》:残骸(殘骸)  拼音:cán hái
1.人或动物残存的骨骸。宋。苏轼 到常州谢表二首之一:「已分没身,寄残骸于魑魅;敢期择地,收暮景于桑榆。」
2.今亦泛指残馀物。如:「飞机残骸」。
《國語辭典》:伤残(傷殘)  拼音:shāng cán
1.残破、残缺。宋。苏轼咏怪石〉诗:「伤残破碎为世役,虽有小用乌足贤。」
2.身体官能有残缺的。《福惠全书。卷五。莅任部。禀帖赘说附上兖州府蔡太尊》:「今赋役未清,反遭荼毒,肢体伤残,甚于赔累。」《聊斋志异。卷二。红玉》:「父子伤残,吟呻在地,儿呱呱啼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