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擐甲执兵(擐甲执兵)  拼音:huàn jiǎ zhí bīng
穿上铠甲,手执武器。形容全副武装的样子。宋。曾巩〈李德明遥郡团练使制〉:「擐甲执兵,人之重任,赏信而速,所以劝功。」也作「擐甲挥戈」。
《国语辞典》:擐甲执锐(擐甲执锐)  拼音:huàn jiǎ zhí ruì
穿上铠甲,手执武器。形容全副武装的样子。《元史。卷一一九。木华黎传》:「我为国家助成大业,擐甲执锐,垂四十年,东征西讨,无复遗恨,第恨汴京未下耳!」《聊斋志异。卷三。夜叉国》:「母尝从之南征,每临巨敌,辄擐甲执锐,为子接应。」也作「擐甲挥戈」。
《国语辞典》:解衣卸甲  拼音:jiě yī xiè jiǎ
脱去军衣,卸下盔甲。比喻解除武装,停止战争。《孤本元明杂剧。杏林庄。头折》:「他若是解衣卸甲顺天朝,班中封位爵。」《孤本元明杂剧。陈仓路。楔子》:「刀剑出鞘,弓弩上弦,不许解衣卸甲,好生提铃喝号,转箭支更。」
《国语辞典》:国际和平军(国际和平军)  拼音:guó jì hé píng jūn
由联合国所组成的军事人员。主要的目的在于进驻武装冲突地区,区隔敌对双方,中止战斗,建立中立缓冲的力量。
《国语辞典》:枪杆子里出政权(枪杆子里出政权)  拼音:qiāng gǎn zi lǐ chū zhèng quán
利用武装暴动的方式来谋夺政权。如:「枪杆子里出政权是违反时代潮流的观念。」
《国语辞典》:张弓拔刃(张弓拔刃)  拼音:zhāng gōng bá rèn
拉开弓弦,拔出佩刀。形容武装警戒的样子。《汉书。卷九○。酷吏传。严延年传》:「宾客放为盗贼,发,辄入高氏,吏不敢追。浸浸日多,道路张弓拔刃,然后敢行。」
《国语辞典》:斩木为兵(斩木为兵)  拼音:zhǎn mù wéi bīng
斩削树木作为兵器。比喻武装起义。《文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
《漢語大詞典》:自卫队(自衛隊)
在民主革命战争时期,解放区里配合正规军队作战的群众武装队伍。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三:“大伙选我作武装,说要组织自卫队,人是有的,就是没有家伙。”
《漢語大詞典》:自卫军(自衛軍)
在民主革命战争时期,解放区里配合正规军队作战的地方人民武装组织。 毛泽东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第六章第三节:“要从这种斗争中去武装人民,即组织自卫军和游击队。”
《漢語大詞典》: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
指苏俄的工人阶级为反对外国武装干涉,保证国内战争的胜利,积极响应俄共(布)的号召,在每周末进行的自觉的义务劳动。这一群众性运动从1919年5月起在全国展开。
《國語辭典》:钩爪锯牙(鉤爪鋸牙)  拼音:gōu zhǎo jù yá
形容爪子和牙齿如钩、锯般锐利。唐。白居易新乐府。杜陵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也作「锯牙钩爪」。
《漢語大詞典》:革命根据地(革命根據地)
在革命战争中据以长期进行武装斗争的地方。特指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 日 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所建立的根据地。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自从一九二七年我们在南方建立革命军队和革命根据地开始……就是采用这个方法的。”
《漢語大詞典》:二二八武装起义
1947年2月27日,国民党台湾专卖局武装缉私员在台北抢劫、殴打小贩,并开枪打死市民一人。28日,台北市民示威游行,包围了专卖局,遭军警镇压,群众死伤各三人。这一事件激起全省人民的愤怒,爆发了大规模武装起义。起义民众控制了台湾大部分地区。3月8日,国民党政府派大批军队进行血腥镇压,群众被害达三万人,到13日起义失败。这次起义得到全国人民的声援和支持。
《漢語大詞典》:二二六事件
日本法西斯军人的武装政变事件。1936年2月26日,日本军队中一批“少壮派”军官在东京发动兵变,杀死多名政府大臣,企图建立法西斯军阀政府。由于军阀集团的内讧,政变于29日被平息。此后上台的广田弘毅内阁,加紧实行全面军国主义化,使日本迅速走上法西斯专政的道路。
《漢語大詞典》:短裤党
中篇小说。蒋光慈作。1927年发表。1927年2月,上海工人阶级举行武装起义,许多同志英勇牺牲。领导干部杨直夫、史兆炎总结失败教训,积极准备,等待时机。3月21日,在共产党领导下,几十万工人举行罢工,接着又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终于取得了胜利。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表现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武装斗争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