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正名  拼音:zhèng míng
1.辨正名义,使名实相符。《论语。子路》:「子曰:『必也正名乎!』」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铭箴》:「故铭者,名也,观器必也正名,审用贵乎盛德。」
2.官吏中的正职,不同于副职或临时代理。《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六出》:「自家姓朱,名杰,见在充本府正名司吏。」
《漢語大詞典》:正名师(正名師)
亦作“ 正明师 ”。 证明师。证明人或证明物。 元 无名氏 《看钱奴》第四折:“猛覷了这字是俺正明师,想祖上留传到此时。”
分類:证明明人
《漢語大詞典》:正名定分
辨正名分。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非有复译不可》:“于是有些人又记起了翻译,试来译几篇。但这就又是‘批评家’的材料了,其实,正名定分,他是应该叫做‘唠叨家’的。” 钱锺书 《围城》二:“享受了丈夫的权利当然正名定分,该是她的丈夫,否则她为什么肯尽这些义务呢?”
《國語辭典》:题目正名(題目正名)  拼音:tí mù zhèng míng
元杂剧在结尾处用二或四句对子,总括剧情,并以末句为剧名全称,这种一定格式称为「题目正名」。如元代白朴《梧桐雨》的题目为「安禄山反叛兵戈举,陈玄礼拆散鸾凤侣」,正名为「杨贵妃晓日荔枝香,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国语辞典》:正名责实(正名责实)  拼音:zhèng míng zé shí
辨正名称以求与事实相符。宋。岳飞〈申府乞改襄阳路仍作京西南路劄子〉:「庶得路分速归旧制,以称朝廷正名责实不忘中原之意。」
《分类字锦》:极位正名(极位正名)
钱珝册淑妃为皇后文极位正名居尊齐礼
分类:
《漢語大詞典》:必也正名
指必须按照正统伦理观念和礼仪关系来端正纲纪名分。论语·子路:“ 子路 曰:‘ 卫君 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唐 萧定 《改修吴延陵季子庙记》:“旧以 泰伯 之庙在於 苏臺 ,而制 季子 之祠像设东面,非由典礼,谅无取焉,必也正名。” 宋 王谠 唐语林·方正:“必也正名,各司其局,古人所守,某敢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