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动静(動靜) 拼音:dòng jìng
1.运动与静止。《易经。艮卦。彖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2.行为举止。《庄子。天下》:「动静无过,未尝有罪。」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这两个便是你的孩儿,老夫看了这两个模样动静,敢不中去么。」
3.日常生活的起居作息。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民俗》:「更有提茶瓶之人,每日邻里互相支茶,相问动静。凡百吉凶之家,人皆盈门。」
2.行为举止。《庄子。天下》:「动静无过,未尝有罪。」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这两个便是你的孩儿,老夫看了这两个模样动静,敢不中去么。」
3.日常生活的起居作息。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民俗》:「更有提茶瓶之人,每日邻里互相支茶,相问动静。凡百吉凶之家,人皆盈门。」
《國語辭典》:动静(動靜) 拼音:dòng jìng
1.消息、情况。《三国志。卷五一。吴书。宗室传。孙韶》:「常以警疆埸远斥候为务,先知动静而为之备,故鲜有负败。」《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直到二月初旬,椿树抽芽,不见些儿动静。」
2.声音。如:「屋子里静悄悄的,一点动静都没有。」《三国演义》第一八回:「城中全无动静,众军一齐拥入。只听得一声炮响,伏兵四起。」
2.声音。如:「屋子里静悄悄的,一点动静都没有。」《三国演义》第一八回:「城中全无动静,众军一齐拥入。只听得一声炮响,伏兵四起。」
《國語辭典》:禁止 拼音:jìn zhǐ
1.制止、不许。《三国演义》第六九回:「辂自幼便喜仰视星辰,夜不能寐。父母不能禁止。」
2.拘禁在一定地方,管制其行动出入。《北齐书。卷二○。慕容绍宗传》:「便禁止绍宗,数日方释。」《梁书。卷五六。侯景传》:「景闻之大怒,送小庄严寺禁止,不听出入。」
2.拘禁在一定地方,管制其行动出入。《北齐书。卷二○。慕容绍宗传》:「便禁止绍宗,数日方释。」《梁书。卷五六。侯景传》:「景闻之大怒,送小庄严寺禁止,不听出入。」
《漢語大詞典》:禁止令行
同“ 令行禁止 ”。 谓施禁则止,出令则行。 清 魏源 《〈圣武记〉叙》:“五官强,五兵昌,禁止令行,四夷来王,是之谓战胜於庙堂。”
《漢語大詞典》:偃息
(1).谓偃兵息民。《吕氏春秋·顺说》:“説虽未大行, 田赞 可谓能立其方矣。若夫偃息之义,则未之识也。”
(2).敛藏退息。《后汉书·党锢传·李膺》:“愿怡神无事,偃息衡门,任其飞沉,与时抑扬。” 宋 苏舜钦 《又答范资政书》:“阁下前视卿辅之地不欲处,谦让引去,偃息藩镇,以閒放自喜,此正得时止之道也。”
(3).睡卧止息。 宋 司马光 《和君倚藤床十二韵》:“朝讯狱中囚,暮省案前文。虽有八尺牀,初无偃息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冤狱》:“儼然而民上也者,偃息在牀,漠若无事,寧知水火狱中,有无数寃魂,伸颈延息,以望拔救耶!”
(4).停止;使停止。 唐 杜甫 《初冬》诗:“干戈未偃息,出处遂何心。”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二:“﹝ 金世宗 ﹞偃息干戈,修崇学校,议者以为有 汉 文景 风。”《文汇报》1977.10.6:“虽然身体患病,在家休养,但是他那种要为发展祖国科学事业作出贡献的信念并没有偃息。”
(5).平静,安静。 宋 苏轼 《祭魏国韩令公文》:“功成而退,三镇偃息。”
(2).敛藏退息。《后汉书·党锢传·李膺》:“愿怡神无事,偃息衡门,任其飞沉,与时抑扬。” 宋 苏舜钦 《又答范资政书》:“阁下前视卿辅之地不欲处,谦让引去,偃息藩镇,以閒放自喜,此正得时止之道也。”
(3).睡卧止息。 宋 司马光 《和君倚藤床十二韵》:“朝讯狱中囚,暮省案前文。虽有八尺牀,初无偃息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冤狱》:“儼然而民上也者,偃息在牀,漠若无事,寧知水火狱中,有无数寃魂,伸颈延息,以望拔救耶!”
(4).停止;使停止。 唐 杜甫 《初冬》诗:“干戈未偃息,出处遂何心。”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二:“﹝ 金世宗 ﹞偃息干戈,修崇学校,议者以为有 汉 文景 风。”《文汇报》1977.10.6:“虽然身体患病,在家休养,但是他那种要为发展祖国科学事业作出贡献的信念并没有偃息。”
(5).平静,安静。 宋 苏轼 《祭魏国韩令公文》:“功成而退,三镇偃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