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信欺
诚实或欺诈。 汉 王符 潜夫论·本政:“是故贤愚在心,不在贵贱;信欺在性,不在亲疎。”
分類:诚实欺诈
《漢語大詞典》:诈心(詐心)
欺诈之心。荀子·仲尼:“诈心以胜矣,彼(五伯)以让饰争,依乎仁而蹈利者也。”荀子·王霸:“内则不惮诈其民而求小利焉,外则不惮诈其与而求大利焉,内不脩正其所以有,然常欲人之有。如是,则臣下百姓莫不以诈心待其上矣。”
分類:欺诈
《漢語大詞典》:诈虐(詐虐)
欺诈暴虐。 汉 徐干 中论·慎所从:“ 羽 以小人之器,闇於帝王之教,谓取天下一由攻战,矜勇有力,诈虐无亲,贪嗇专利,功勤不赏。”
分類:欺诈暴虐
《漢語大詞典》:饰贾(飾賈)
亦作“ 饰价 ”。 谓以欺诈手段抬高价格。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 与闻国事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二》:“市者不饰价。”参阅 清 洪颐煊 读书丛录·饰贾
《漢語大詞典》:谲妄(譎妄)
欺诈妄为。新唐书·裴延龄传:“ 陆贄 为宰相,帝素所信重,极论其譎妄不可任。帝以为排媢,愈益厚 延龄 。”
分類:欺诈妄为
《漢語大詞典》:夸诈(誇詐)
虚伪欺诈。汉书·韩信传:“ 齐 夸诈多变,反覆之国。”
虚夸狡诈。 宋 曾巩 《齐州杂诗序》:“ 齐 故为文学之国,然亦以朋比夸诈见於习俗。”明史·汉王高煦传:“ 高煦 外夸诈,内实怯,临事狐疑不能断。”
《漢語大詞典》:诬道(誣道)
欺诈之道。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废兴存亡,昏明之术,皆兵之由也,而子求之,不亦诬乎!以诬道蔽诸侯,罪莫大焉。” 杨伯峻 注:“诬道一词,犹言欺诈术。”
分類:欺诈
《漢語大詞典》:伪怠
欺诈懈怠。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於是隐匿之情,必存乎心;伪怠之机,必形乎事。”
分類:欺诈懈怠
《國語辭典》:哨子  拼音:shào zi
1.用来示警或作信号的发声器。如:「吹哨子集合!」
2.一种民歌。常伴随著劳动而唱的歌曲,多带有呼号。歌词多为即兴创作,四川称为「哨子」,北方称为「吆号子」,南方称为「喊号子」。
3.地痞、流氓。元。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泰安神州谎子极多,哨子极广,怎生得一个护臂跟随将我去方好。」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三折:「这里哨子每极多,见咱有些家私,假做刘安住来认俺。」也称为「哨厮」。
《漢語大詞典》:态诈(態詐)
巧伪欺诈。后汉书·应劭传:“ 邹靖 居近边塞,究其态诈。”
分類:巧伪欺诈
《国语辞典》:抬轿(抬轿)  拼音:tái jiào
1.前后并列,合力抬起轿子。如:「古代富贵人家出门,多以抬轿替代步行。」也称为「抬轿子」。
2.赌博时,几个人联手欺诈他人赌资的行为。如:「你们为她抬轿,联手来欺骗我。」也称为「抬轿子」。
3.选举时帮候选人助长声势。如:「如果你出来竞选市长,我就为你抬轿。」也称为「抬轿子」。
《漢語大詞典》:诈略(詐略)
欺诈的策略。 郭沫若 《虎符》第一幕:“ 秦 楚 是世仇, 春申君 是明大义的人,我们目前正以合纵相号召,他决不会用诈略来侵袭我们。”
分類:欺诈策略
《漢語大詞典》:诈扰(詐擾)
欺诈骚扰。 清 林则徐 《严禁中外商民贩卖鸦片烟示》:“且沿海各岛澳,本多无赖之徒,向来於停泊夷船不敢诈扰者,乃畏内地官法之严耳。”
分類:欺诈骚扰
《漢語大詞典》:诈杀(詐殺)
用欺诈的手段杀死。后汉书·陈敬王羡传:“后 袁术 求粮於 陈 而 俊 拒絶之, 术 忿恚,遣客诈杀 俊 及 宠 , 陈 由是破败。”
分類:欺诈杀死
《漢語大詞典》:粗弊
亦作“麁弊”。
(1).粗鲁欺诈。《华严经·离世间品之二》:“或以麁弊恶语而相毁辱,或以刀杖瓦石而加损害。”
(2).粗糙而又破旧。百喻经·贫人烧粗褐衣喻:“汝种姓端正,贵人之子,云何著此麤弊衣褐?”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窣利地区总述:“虽富巨万,服食麤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