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分类字锦》:屑榆
唐书阳城传岁饥屏迹不过邻里屑榆为粥讲论不辍
分类:
《骈字类编》:榆谷
后汉书滇良传迷吾子迷唐将五千人寇陇西塞太守寇盱与战于白石迷唐不利引还大小榆谷兰明一统志榆谷在临洮府 州西一百里有大小榆谷
《漢語大詞典》:榆欓
用榆木做的经函。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昔 汉明帝 梦见大人……於是发使 天竺 ,写致经像,始以榆欓盛经,白马负图,表之中夏。” 清 方以智 通雅·器用:“榆欓,以榆木为经函也。”
分類:榆木
《骈字类编》:榆水
水经注榆水又径贲古县北东与盘江合
《漢語大詞典》:榆罔
神话传说中的古帝名,为 神农氏 后裔。史记·五帝本纪“ 轩辕 之时, 神农氏 世衰” 唐 司马贞 索隐:“ 神农氏 后代子孙道德衰薄,非指 炎帝 之身,即 班固 所谓‘参卢’, 皇甫謐 所云‘帝榆罔’是也。” 丁山 《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炎帝与蚩尤》:“古称 黄神 与 炎神 争斗 涿鹿 之野,是 黄帝 所灭者为 榆罔 ,为 蚩尤 ,虽若可疑;然当从史记分而为二,盖古史仅称 蚩尤 逐帝 榆罔 ,而未言杀帝 榆罔 也。殆当时 榆罔 都 蚩尤 、 黄帝 之间,先被逐于 蚩尤 ,后见灭于 黄帝 。 蚩尤 所率 九黎 之民,先在 江 南。及战胜 榆罔 ,自号 炎帝 ,时则已逾 河 北。”
《骈字类编》:榆城
水经注河水又东南入漓水又东北径榆城东榆城溪水注之
《漢語大詞典》:榆翟
古时王后从王祭祀先公时所穿的服装。因绣饰雉形,故称。榆,通“ 鷂 ”。鹞雉,青质五彩的雉。翟,长尾雉。 宋 王禹偁 《补李揆谏改葬杨妃疏》:“ 杨贵妃 始以姿色召,居掖庭颇肆,姦回不循法度。以歌舞取媚,则采蘩之职不修;以珠翠饰身,则榆翟之衣不御。”
《漢語大詞典》:隐榆(隱榆)
《韩诗外传》卷十:“ 楚庄王 将兴师伐 晋 ……﹝ 孙叔敖 ﹞进諫曰:‘臣园中有榆,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蜋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螳蜋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黄雀方欲食螳蜋,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后以“隐榆”指“螳蜋捕蝉,黄雀在后”之事。 唐 骆宾王 《秋晨同淄州毛司马秋九咏·秋蝉》:“隐榆非諫 楚 ,噪柳异悲 潘 。”参见“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漢語大詞典》:地榆
药用植物。中医以根入药,性微寒,功能凉血、止血。主治便血、血痢和妇女带下、血崩等。太平御览卷一千引《神农本草经》:“地榆苦寒,主消酒,生 冤句 。”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志怪:“五加一名金盐,地榆一名玉豉。”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地榆
《漢語大詞典》:沈榆
亦作“沉榆”。 香木名。 晋 王嘉 拾遗记·轩辕黄帝:“﹝帝﹞詔使百辟羣臣受德教者,先列珪玉於兰蒲席上,燃沉榆之香,舂杂宝为屑,以沉榆之胶和之为泥,以涂地,分别尊卑华戎之位也。”
分類:香木木名
《漢語大詞典》:黄榆塞
黄榆多产于我国 东北 、 华北 和 西北 等边境,因以借指边塞。 唐 《戍客南归》诗:“北别黄榆塞,南归白云乡。”
《漢語大詞典》:收榆
喻晚年。 明 徐渭 《启诸南明侍郎》之一:“儻承照於收榆,即復就烹,亦安心於结草。”参见“ 收之桑榆 ”。
分類:晚年
《漢語大詞典》: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 回谿 ,终能奋翼 黽池 ,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谓初虽有失,而终得补偿。后以“收之桑榆”谓事犹未晚,尚可补救。 唐 白居易 《论行营状》:“古人云:‘收之桑榆,事犹未晚。’” 鲁迅 《〈华盖集〉后记》:“所以赶紧订正于此,庶几‘收之桑榆’云。”亦省作“ 收桑榆 ”。 宋 王安石 《赠张康》:“逝将收桑榆,邀子寂寞滨。”
分類:补偿
《漢語大詞典》:斯榆
亦作“ 斯褕 ”。 汉 代西南地区部落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司马长卿 便略定 西夷 , 卭 、 筰 、 冄 、 駹 、 斯榆 之君皆请为内臣。” 北周 王褒 《上庸公陆腾勒功碑》:“ 板楯 酋豪, 斯褕 君长。”
《骈字类编》:素榆
宋 王初 银河 历历素榆飘玉叶,涓涓清月湿冰轮。
《漢語大詞典》:桑榆补(桑榆補)
《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 回谿 ,终能奋翼 黽池 ,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以“桑榆补”谓善于补救失误。 清 赵翼 《树斋大司马述庵少司寇奉使秦邮扁舟往晤留连永日别后却寄》诗:“在朝与在野,均贵桑榆补。”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先太仆》:“勤为桑榆之补,如或我材可用,则将取诸其怀。”
分類:补救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