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概 → 槩概”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较约(較約)
概略。《参同契》卷上:“推演五行数,较约而不繁。”
《國語辭典》:行状(行狀) 拼音:xíng zhuàng
叙述死者生平事迹的文章。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书记》:「体貌本原,取其事实,先贤表谥,并有行状,状之大者也。」唐。
李翱 :「由是事失其本,文害于理,而行状不足以取信。」也作「行述」。
《國語辭典》:行状(行狀) 拼音:xìng zhuàng
记述死者生平行为的文字。也称为「行述」。
《國語辭典》:梗概 拼音:gěng gài
大略情形。《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上。杜笃》传:「臣所欲言,陛下已知。故略其梗概,不敢具陈。」《老残游记二编》第一回:「我曾经与黄龙盘桓多日,故能得其梗概。」
《漢語大詞典》:概见(概見)
(1).谓概略的记载。
《史记·伯夷列传》:“余以所闻 由 ( 许由 ) 光 ( 务光 )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司马贞 索隐:“概是梗概,谓略也。盖以 由 光 义至高,而
《诗》《书》之文辞遂不少梗概载见,何以如此哉?”
《宋书·志序》:“爰及
《雅》《郑》,謳謡之节,一皆屏落,曾无概见。” 明
文徵明 《跋沈仲说小简》:“其文学行谊皆有足重,而出处之跡不少概见,而嫁 范 女之事,亦仅见於
《浯溪集》中。”
(2).谓窥见其概貌。 宋
沈作哲 《寓简》卷九:“凡画之妙,欲得其神观耳,刻之於石则如影耳,犹可以概见其髣髴而已。” 明
文徵明 《〈晦庵诗话〉叙》:“观於
《文韜》之书,可概见已。” 赵朴初
《九女墩》诗:“有女慷慨为国殤, 太平 风义可概见。”
《漢語大詞典》:勿虑(勿慮)
犹无虑。概略,大旨。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是故君子为小由为大也,居由仕也,备则未为备也,而勿虑存焉。事父可以事君,事兄可以事师长,使子犹使臣也,使弟犹使承嗣也。” 王引之
《经义述闻·通说上》:“勿虑,即‘无虑’。言孝者所以事君,弟者所以事长,慈者所以使众,道虽未备,而大较已存乎此也。”
《漢語大詞典》:行述
(1).谓生平概略、履历。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石志》:“素族无名策,故以纪行述耳,遂相祖习。”
(2).即行状。 清
刘大櫆 《渔溪巴君墓志铭》:“我死,慎勿丐名流作传及妄为行述,以貽有识之非笑。”
《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他的子孙,往往的求那班名公老先生们,把他平日的好处,怎长怎短的,给他写那么一大篇子,也有説行述的,行略的,行状的,我也不知他準叫作什么。” 巴金
《家》三七:“﹝ 觉慧 ﹞把附印在后面的三叔起稿、四叔手写的祖父的‘行述’,翻了两下。”参见“ 行状 ”。
《國語辭典》:行状(行狀) 拼音:xíng zhuàng
叙述死者生平事迹的文章。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书记》:「体貌本原,取其事实,先贤表谥,并有行状,状之大者也。」唐。
李翱 :「由是事失其本,文害于理,而行状不足以取信。」也作「行述」。
《國語辭典》:行状(行狀) 拼音:xìng zhuàng
记述死者生平行为的文字。也称为「行述」。
《漢語大詞典》:行略
(1).生平事迹的梗概。 明
胡应麟 《诗薮·闰馀中》:“ 杜 皆纪其行略,率豪侠节介,有大志而不遂者。”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六:“余出 孙公 门下,採其行略,为作神道碑。”
(2).记述死者生平概略的文字。
《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我见他们那些有听头儿的人,过去之后,他的子孙往往的求那班名公老先生们把他平日的好处怎长怎短的给他写那么一大篇子,也有説‘行述’的,‘行略’的,‘行状’的,我也不知他準叫作什么。” 叶圣陶
《乡里善人》:“有些人家请他做传记墓志铭,送了四百五百的润笔,他把行略一看,说声不做,就原璧奉还,没有第二句话。”参见“ 行状 ”。
《國語辭典》:行状(行狀) 拼音:xíng zhuàng
叙述死者生平事迹的文章。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书记》:「体貌本原,取其事实,先贤表谥,并有行状,状之大者也。」唐。
李翱 :「由是事失其本,文害于理,而行状不足以取信。」也作「行述」。
《國語辭典》:行状(行狀) 拼音:xìng zhuàng
记述死者生平行为的文字。也称为「行述」。
《國語辭典》:鸟瞰(鳥瞰) 拼音:niǎo kàn
1.从高处俯视低处。如:「从飞机上鸟瞰台北市,纵横交错的街道,林立的建筑物,就像模型般小巧可爱。」
2.对事实情况作概略的观察。如:「中东局势之鸟瞰。」
《漢語大詞典》:概览(概覽)
谓概略地观览。有时亦用作书名或文章篇名。如: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中有《中国社会之概览》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