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卷六十五〈王导列传·王珣〉~756~
时帝雅好典籍,珣与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并以才学文章见昵于帝。及王国宝自媚于会稽王道子,而与珣等不协,帝虑晏驾后怨隙必生,故出恭、恢为方伯,而委珣端右。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
时帝雅好典籍,珣与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并以才学文章见昵于帝。及王国宝自媚于会稽王道子,而与珣等不协,帝虑晏驾后怨隙必生,故出恭、恢为方伯,而委珣端右。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
《陈书》卷二十六〈徐陵列传〉~334~
陵器局深远,容止可观,性又清简,无所营树,禄俸与亲族共之。太建中,食建昌邑,邑户送米至于水次,陵亲戚有贫匮者,皆令取之,数日便尽,陵家寻致乏绝。府僚怪而问其故。陵云:「我有车牛衣裳可卖,馀家有可卖不?」其周给如此。少而崇信释教,经论多所精解。后主在东宫,令陵讲大品经,义学名僧,自远云集,每讲筵商较,四座莫能与抗。目有青睛,时人以为聪惠之相也。自有陈创业,文檄军书及禅授诏策,皆陵所制,而九锡尤美。为一代文宗,亦不以此矜物,未尝诋诃作者。其于后进之徒,接引无倦。世祖、高宗之世,国家有大手笔,皆陵草之。其文颇变旧体,缉裁巧密,多有新意。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遂被之华夷,家藏其本。后逢丧乱,多散失,存者三十卷。有四子:俭,份,仪,僔。
陵器局深远,容止可观,性又清简,无所营树,禄俸与亲族共之。太建中,食建昌邑,邑户送米至于水次,陵亲戚有贫匮者,皆令取之,数日便尽,陵家寻致乏绝。府僚怪而问其故。陵云:「我有车牛衣裳可卖,馀家有可卖不?」其周给如此。少而崇信释教,经论多所精解。后主在东宫,令陵讲大品经,义学名僧,自远云集,每讲筵商较,四座莫能与抗。目有青睛,时人以为聪惠之相也。自有陈创业,文檄军书及禅授诏策,皆陵所制,而九锡尤美。为一代文宗,亦不以此矜物,未尝诋诃作者。其于后进之徒,接引无倦。世祖、高宗之世,国家有大手笔,皆陵草之。其文颇变旧体,缉裁巧密,多有新意。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遂被之华夷,家藏其本。后逢丧乱,多散失,存者三十卷。有四子:俭,份,仪,僔。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五〈苏颋〉~4402~
颋性廉俭,奉禀悉推散诸弟亲族,储无长赀。自景龙后,与张说以文章显,称望略等,故时号「燕许大手笔」。帝爱其文,曰:「卿所为诏令,别录副本,署臣某撰,朕当留中。」后遂为故事。其后李德裕著论曰「近世诏诰,惟颋叙事外自为文章」云。
颋性廉俭,奉禀悉推散诸弟亲族,储无长赀。自景龙后,与张说以文章显,称望略等,故时号「燕许大手笔」。帝爱其文,曰:「卿所为诏令,别录副本,署臣某撰,朕当留中。」后遂为故事。其后李德裕著论曰「近世诏诰,惟颋叙事外自为文章」云。
简释
椽笔:喻名家作品或写作才能极高。宋苏轼《三月廿三恭闻皇太后升遐》之一:“月落风悲天雨泣,谁将椽笔写光尘?”
《后汉书》卷六十下〈蔡邕列传下〉~2003~
「邕虑卒不免,乃亡命江海,远迹吴会。」唐·李贤注引晋·张骘《文士传》曰:「邕告吴人曰:『吾昔尝经会稽高迁亭,见屋椽竹东閒第十六可以为笛。』取用,果有异声。」伏滔〈长笛赋序〉云「柯亭之观,以竹为椽,邕取为笛,奇声独绝」也。
「邕虑卒不免,乃亡命江海,远迹吴会。」唐·李贤注引晋·张骘《文士传》曰:「邕告吴人曰:『吾昔尝经会稽高迁亭,见屋椽竹东閒第十六可以为笛。』取用,果有异声。」伏滔〈长笛赋序〉云「柯亭之观,以竹为椽,邕取为笛,奇声独绝」也。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下〈轻诋〉~840~
蔡伯喈睹睐笛椽,孙兴公听妓,振且摆折。王右军闻,大嗔曰:「三祖寿乐器,虺瓦吊,孙家儿打折。」南朝梁·刘孝标注引晋·伏滔《长笛赋叙》曰:「余同寮桓子野有故长笛,传之耆老云:『蔡邕伯喈之所制也。』初,邕避难江南,宿于柯亭之馆,以竹为椽,邕仰眄之,曰:『良竹也。』取以为笛,音声独绝。历代传之至于今。」
蔡伯喈睹睐笛椽,孙兴公听妓,振且摆折。王右军闻,大嗔曰:「三祖寿乐器,虺瓦吊,孙家儿打折。」南朝梁·刘孝标注引晋·伏滔《长笛赋叙》曰:「余同寮桓子野有故长笛,传之耆老云:『蔡邕伯喈之所制也。』初,邕避难江南,宿于柯亭之馆,以竹为椽,邕仰眄之,曰:『良竹也。』取以为笛,音声独绝。历代传之至于今。」
简释
柯笛:咏笛。唐李縠《浙东罢府西归酬别张广文皮先辈陆秀才》:“兰亭旧址虽曾见,柯笛遗音更不传。”
《國語辭典》:如椽笔(如椽筆) 拼音:rú chuán bǐ
晋人王珣梦见有人给他如椽的大笔,醒来以为有大手笔事,不久皇帝驾崩,哀册、谥议等皆由王珣草拟。典出《晋书。卷六五。王导传》。后比喻重要文告或称颂他人笔力雄健,文章优美。宋。张镃 诚斋再韵见遗走笔复和并邀尤检正京右司观花诗:「戈挥就借如椽笔,不信湖边日易沉。」
《漢語大詞典》:柯笛
见“ 柯亭笛 ”。
《漢語大詞典》:柯亭竹
柯亭 为椽之竹。 汉 蔡邕 取以制笛。后借指美笛或比喻良才。 南朝 梁武帝 《咏笛》:“ 柯亭 有奇竹,含情復抑扬。” 清 黄鷟来 《杂诗》之二:“三嘆 柯亭 竹,独结 中郎 知。”参见“ 柯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