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瓦棺篆鼎  拼音:wǎ guān zhuàn dǐng
泛指文物、古董。唐。杜牧〈李贺集序〉:「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
《国语辞典》:棺材板  拼音:guān cai bǎn
1.棺材。
2.比喻人面无表情。如:「瞧他那一付棺材板似的脸孔,不知道又是谁招惹了他?」
3.一种小吃点心。将炸熟的方形面包挖空,填入奶油面糊,配上鸡肝、豌豆、虾仁、马铃薯、花枝等材料,再将原挖出的面包片覆盖上。因形状与过程像棺材封棺一样,故称为「棺材板」。流行于台南市一带。早期也称为「鸡肝板」。
《国语辞典》:糊假棺  拼音:hú jiǎ guān
玩骗人的把戏。《野叟曝言》第四六回:「你莫非是解差,受了靳直指使,将文白谋害,把这文批去衙里糊假棺么?」
分类:骗人把戏
《国语辞典》:大劈棺  拼音:dà pī guān
戏曲剧目。周代故事戏。叙述庄周得道后,途遇新孀扇坟使乾,便于改嫁。庄周返家试探其妻田氏,诈死,成殓后,幻化成楚王孙,携一书僮来家。田氏一见王孙,顿生爱慕,便想嫁他。洞房时王孙突患头痛,佯称死人脑髓可以治病,田氏遂劈棺木取周之脑髓,周突然跃起,责骂田氏。田氏于是羞愧自杀,庄周弃家而走。
《国语辞典》:封棺  拼音:fēng guān
殡葬仪式之一。大殓后,将死者棺木密封的仪节。如:「当封棺的那一刹那,在场的亲人都忍不住落泪。」
《国语辞典》:进棺材(进棺材)  拼音:jìn guān cái
死亡。如:「都是快进棺材的人了,还计较些什么!」
分类:
《国语辞典》:老棺材  拼音:lǎo guān cái
对老年人的戏称。如:「都老棺材一个,还得卖老命般做牛做马。」
分类:戏称老人
《国语辞典》:悬棺葬(悬棺葬)  拼音:xuán guān zàng
古代一种盛行于中国西南方少数民族的特殊丧葬形式。分布遍及四川、云南、贵州、江西、福建等十三省。特点为将棺材放置在陡峭的山崖中,棺材的一半或全部暴露在崖外,有如悬挂在半空中,故称为「悬棺葬」。
《漢語大詞典》:盖棺定论(蓋棺定論)
见“ 盖棺论定 ”。
《國語辭典》:盖棺论定(蓋棺論定)  拼音:gài guān lùn dìng
人一生的是非功过,要到死后才能论定。《明史。卷一八二。刘大夏传》:「人生盖棺论定,一日未死,即一日忧责未已。」也作「盖棺事定」。
《國語辭典》:盖棺论定(蓋棺論定)  拼音:gài guān lùn dìng
人一生的是非功过,要到死后才能论定。《明史。卷一八二。刘大夏传》:「人生盖棺论定,一日未死,即一日忧责未已。」也作「盖棺事定」。
《國語辭典》:盖棺事定(蓋棺事定)  拼音:gài guān shì dìng
人一生的功过是非,要到死后才能断定。如:「评人功过,必须综观始末。盖棺事定,才算客观。」也作「盖棺论定」。
《漢語大詞典》:棺束
谓以皮革束合棺木。礼记·檀弓上:“棺束,缩二,衡三;衽,每束一。” 孔颖达 疏:“棺束者,古棺木无钉,故用皮束合之。”
分類:皮革棺木
《漢語大詞典》:棺题(棺題)
棺材前端的突出部分。吕氏春秋·开春“见棺之前和” 汉 高诱 注:“棺题曰和。” 于省吾 《双剑誃诸子新证·吕氏春秋二》:“‘和’乃‘桓’之假字……棺题曰桓者,谓棺之前端特出者为桓也。”
《國語辭典》:棺罩  拼音:guān zhào
出丧时沿路遮蔽棺木的器物。以竹木为骨柱,外面蒙罩布帛,形状有如竹笼。如:「当棺木到达坟地时,取下棺罩,才把灵柩放入圹内。」
《漢語大詞典》:棺中悬镜(棺中懸鏡)
古代礼俗。古人于大殓时用镜悬棺前照尸,取光明破黑暗之义。 清 褚人穫 《坚瓠广集·棺中悬镜》:“世人大殮,用镜悬棺前以照尸者,谓取光明破暗之义……汉书·霍光传: 光 之丧,赐东园温明。 服虔 曰:‘东园处此器,以镜悬盖上。’则是棺中悬镜,其来尚矣。”
分類:礼俗大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