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棺木  拼音:guān mù
棺材。《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庄徵君拿几十两银子来买了棺木,市上雇了些人抬到这里,把两人殓了。」
分類:棺木棺材
《國語辭典》:棺柩  拼音:guān jiù
棺材、灵柩。《儒林外史》第二○回:「请几众师父替我念一卷经,超度我生天。棺柩便寻那里一块空地,把我寄放著。」
《漢語大詞典》:棺榇(棺櫬)
泛指棺材。南史·何承天传:“ 丁况 三家数年中葬輒无棺櫬,实由浅情薄恩同於禽兽者耳。” 唐 无名氏 《开河记》:“ 叔谋 乃自备棺櫬,葬於城西隅之地。”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杂志二:“侍御史知杂事 章频 使 辽 ,死於虏中,虏中无棺櫬,轝至 范阳 方就殮。”
分類:棺材
《漢語大詞典》:棺殓(棺殮)
亦作“ 棺敛 ”。 以棺木收殓死者。礼记·曾子问:“ 召公 谓之曰:‘何以不棺敛於宫中?’”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既溺,里人大呼求救,得其尸已死,即号慟为之制服如兄弟,厚为棺敛,送终之礼甚备。”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洪全福起义档案·大明顺天国元年南粤兴汉大将军重悬赏格告示》:“官弁兵丁长夫等有阵亡者,由营从丰棺殮。”
《國語辭典》:棺材  拼音:guān cai
装殓尸体的器具。多以木材制成。《儒林外史》第一四回:「又有人家的棺材厝基,中间走了一二里多路,走也走不清,甚是可厌。」
《韵府拾遗 寒韵》:剖棺
后汉书费长房传长房汝南人曾为市掾市中有老翁卖药市罢辄跳入壶中长房异焉遂欲求道翁乃断一青竹与长房身齐使悬之舍后家人见之即长房形也以为缢死遂殡葬之长房遂从入山中道不成长房辞归家人谓其久死不信长房曰往日所葬但竹杖耳乃发冢剖棺杖犹存焉梁书顾宪之传元徽中为建康令土俗山民有病辄云先人为祸皆开冢剖棺水洗枮骨名为除祟宪之晓谕为陈生死之别事不相由风俗遂改
《漢語大詞典》:棺槥
粗陋的小棺材。梁书·武帝纪上:“ 高祖 并加隐卹,其死者命给棺槥。”新唐书·卢钧传:“其子姓穷弱不能自还者,为营棺槥还葬。” 明 唐顺之 《封知府朱公墓志铭》:“寺傍空室一区,寺僧以寄棺槥。”
分類:粗陋棺材
《漢語大詞典》:棺盖(棺蓋)
棺材的盖板。《剪灯馀话·武平灵怪录》:“柱挂木鱼,壁倚棺盖。”
分類:棺材
《漢語大詞典》:梓棺
梓木棺材。《礼记·檀弓上》:“天子之棺四重,水兕革棺被之,其厚三寸,杝棺一,梓棺二,四者皆周。”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古者瓦棺容尸……今富者绣墙题凑,中者梓棺楩椁。”后汉书·蔡茂传:“二十三年薨于位,时年七十二。赐东园梓棺,賻赠甚厚。”
分類:梓木棺材
《漢語大詞典》:棺具
葬死者所需的棺材等物。后汉书·孔融传:“郡人无后及四方游士有死亡者,皆为棺具而敛葬之。” 南朝 梁武帝 《埋枯骨诏》:“若委骸不塟或蒢衣莫改,即就收敛,量给棺具。”
《國語辭典》:石棺  拼音:shí guān
用石片制成的棺木。《史记。卷五。秦本纪》:「是时蜚廉为纣石北方,还,无所报,为坛霍太山而报,得石棺。」
《漢語大詞典》:舆棺(輿棺)
谓载棺以随,以示决死。晋书·阎缵传:“ 愍怀太子 之废也, 纘 舆棺诣闕,上书理太子之冤。”魏书·济南王匡传:“ 匡 与尚书令 高肇 不平,常无降下之色。时 世宗 委政於 肇 ,朝廷倾惮,唯 匡 与 肇 抗衡。先自造棺,置於厅事,意欲舆棺诣闕,论 肇 罪恶,自杀切諫, 肇 闻而恶之。”参见“ 舆櫬 ”。
分類:决死
《國語辭典》:舆榇(輿櫬)  拼音:yú chèn
用车载运棺材,自明有死罪或以死自誓。《左传。僖公六年》:「许男面缚衔璧,大夫衰绖,士舆榇。」《周书。卷四○。颜之仪传》:「运乃舆榇诣朝堂,陈帝八失。」
《韵府拾遗 寒韵》:束棺
吴景奎诗白发若翁肠欲断束棺归葬郑公乡
《漢語大詞典》:饰棺(飾棺)
古人按等级以不同织物装饰覆盖棺柩。左传·文公十五年:“ 齐 人或为 孟氏 谋,曰:‘ 鲁 ,尔亲也。饰棺寘诸 堂阜 , 鲁 必取之。’” 杜预 注:“饰棺不殯,示无所归。” 杨伯峻 注:“古人于死人之棺木及其载柩之车,依天子、诸侯、大夫、士之不同,而有不同之装饰,谓之饰棺。”礼记·丧大记:“饰棺:君龙帷,三池,振容,黼荒,火三列,黻三列,素锦褚,加伪荒……皆戴圭,鱼跃拂池。”
《漢語大詞典》:殡棺(殯棺)
入殓而未葬的灵柩。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夷维子 谓 邹 之孤曰:‘天子弔,主人必将倍殯棺,设北面於南方,然后天子南面弔也。’”
分類:入殓灵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