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球 → 毬球”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国语辞典》:软式棒球(软式棒球)  拼音:ruǎn shì bàng qiú
1.比赛用球由橡胶制成,且质地较硬式棒球为软,比赛场地亦较硬式小的棒球运动。
2.软式棒球运动用球。由橡胶制成,分为H号、A号、B号、C号、D号五种。A号是成人用中空球,H号是内有填塞物的一般使用球。B、C、D号是专供少年使用的中空球。
《国语辞典》:硬式棒球  拼音:yìng shì bàng qiú
质地较软式棒球硬的棒球。主要质地是由软木、橡胶等为球蕊,再缠以丝线,外表包上两片皮而成。重量在五盎司至五点二五盎司间,周长在九吋至九点二五吋间。
《国语辞典》:棒球场(棒球场)  拼音:bàng qiú chǎng
棒球运动场地。如:「只要遇到热门的球赛,棒球场内外都挤满了球迷。」
《国语辞典》:棒球队(棒球队)  拼音:bàng qiú duì
从事棒球运动而组成的团队。如:「学校为了提倡运动风气,特别组成一支棒球队,鼓励同学们参加。」
《国语辞典》:棒球卡  拼音:bàng qiú kǎ
一种以职棒球员照片及其比赛纪录所制成的卡片。常为职棒球迷收集、交换的重要收藏品。如:「国内自从推动职棒后,棒球卡的收藏也渐渐流行起来。」
《国语辞典》:棒球赛(棒球赛)  拼音:bàng qiú sài
棒球运动竞赛。每队参与比赛的球员有九人,两队轮流攻守。以成棒为例,正式比赛有九局,以得分多者为胜。如:「他是个棒球迷,几乎每一场棒球赛他都会到场观战。」
《国语辞典》:擦棒球  拼音:cā bàng qiú
棒球运动用语。棒球打击者击球时,球体外缘与球棒相擦而过。若两好球后擦棒球遭捕手接住,即算接杀出局;若球数非两好球,则加一好球;否则,此球不计。
《國語辭典》:棒球  拼音:bàng qiú
1.一种球类运动。相传源于英国的板球运动,后由美国人朗特斯改良为棒球。西元一八五八年,美国正式组织棒球联盟以推广棒球运动。比赛方式固定,出场球员每队九人,攻守互换,以得分多寡决定胜负。
2.棒球比赛用球。为正圆形,以皮、橡塑或塑胶制成,圆周为二十三公分,重约一百四十二至一百四十九公克。
《漢語大詞典》:棒球运动
以棒打小球为主要特点的一项集体性球类运动。球场呈直角扇形,设四个垒:一垒、二垒、三垒、本垒。球用橡皮或软木为芯,表面以皮革缝合。球棒用硬木或金属制成。比赛分两队,每队九人。进攻队员在本垒用棒击守队投手投来的球,击出后从本垒开始,依次踏过一、二、三垒回至本垒者得1分。守队队员用接球和传球技术将攻队击出的球接住或传至垒上,迫使或触杀跑垒者出局。若三人出局,即轮换攻守,轮换一次为一局,赛九局,以得分多者为胜。
《國語辭典》:杀死(殺死)  拼音:shā sǐ
杀害致死。如:「在激烈争执中,他失手杀死对方。」
《国语辞典》:界外  拼音:jiè wài
界线以外。如棒球比赛中的界外球。
《国语辞典》:三振  拼音:sān zhèn
1.棒球比赛时,二好球后,投手再投出好球而打击者未挥棒,或投手投球后,打击者挥棒落空,球被捕手捕接,此时,打击手遭出局判决。也作「三振出局」。
2.比喻被取消参与事务的权力。如:「这件工程他已被三振,无法再参与了。」也作「三振出局」。
《國語辭典》:投手  拼音:tóu shǒu
棒球或垒球比赛中,投球给击球员的防守者。
《国语辞典》:长打(长打)  拼音:cháng dǎ
棒球上指将球作远距离的打击。
《国语辞典》:打数(打数)  拼音:dǎ shù
1.卜卦、算命。《金瓶梅》第六一回:「要打数算命,真武庙外有个黄先生,打的好数。」
2.棒球球员在年度球季比赛或一场赛程中,曾经上场打击的总次数,称为「打数」。可用于计算球员打击率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