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津主
古代设在渡口的负责检察的官吏。隋书·食货志:“又都西有 石头津 ,东有 方山津 ,各置津主一人,贼曹一人,直水五人,以检察禁物及亡叛者。”
《漢語大詞典》:专门人民检察院(專門人民檢察院)
我国在特定部门设置的检察机关。对其所管辖的范围行使检察权。如军事检察院等。因军队既高度集中而又分驻各地或随时换防,并有高度机密性,故在军队系统内分设各级军事检察院。
《漢語大詞典》:知情不报
知道情况而不报告,特指没有犯罪的人主动地或被动地对检察当局隐匿别人的叛逆罪或重罪的行为。例如:对叛逆罪的知情不报者。
《国语辞典》:法务部(法务部)  拼音:fǎ wù bù
中央政府行政院的一部。掌理全国检察行政、犯罪防治、犯罪矫正、司法保护、廉政、行政执行、法规咨商、行政院之法律事务及司法人员养成教育业务。
《国语辞典》:追诉权(追诉权)  拼音:zhuī sù quán
指检察机关对犯罪事实之有无,于法定期间内依法代表国家追诉犯罪之权利。在非告诉乃论之罪,不论是否有人提起告发,检察官知有犯罪嫌疑者,应即开始侦查;在告诉乃论之罪,须由被害人或利害关系人,于知悉犯人之时起六个月内提出告诉,检察官才能启动侦查程序。
《漢語大詞典》:覆逴
亦作“ 覆坼 ”。 突击检查。亦谓检察探视。 唐 颜师古 匡谬正俗卷六:“按 晋 令 成帝 元年四月十七日甲寅詔书云:火节度七条云:火发之日,诣火所赴救,御史兰臺令史覆逴,有不以法随事録坐。又云:交互逴覆,有犯禁者,依制罚之。逴者,谓超踰不依次第。令所云‘覆坼’,亦谓‘乍检乍否’,不依次歷履行之,以出其不意耳。” 章炳麟 《检论·订文》《正名杂义》:“ 晋 令有‘覆逴’,而 唐 人谓检察探视为‘覆坼’。”
《漢語大詞典》:干警(幹警)
公安、检察、司法部门的干部和警察。《人民日报》1981.8.5:“ 南充 地区受灾县的公安机关,组织了628名干警参加抗洪救灾。”《人民日报》1984.5.27:“但是目前检察机关人员不足,工作条件较差,检察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同形势和任务的要求还有差距,极少数检察干警还有违法乱纪行为。”
《漢語大詞典》:逴覆
查勘,检察。 唐 颜师古 匡谬正俗·拆:“《晋令》, 成帝 元年四月十七日甲寅詔书云:‘火节度七条云:火发之日,诣火所赴救。御史、兰臺令史覆逴,有不以法,随时録坐。’又云:‘交互逴覆,有犯禁者,依制罸之。’”
分類:查勘检察
《國語辭典》:起诉书(起訴書)  拼音:qǐ sù shū
检察官要求法院对刑事诉讼案件,有所判决时所提出的文书。内载明被告者的姓名、公诉事实和罪名等。
《漢語大詞典》:人民检察院(人民檢察院)
我国的国家检察机关。主要职权是批准逮捕,决定起诉,出庭支持公诉,以及监督国家机关、机关工作人员和公民是否遵守法律等。
《漢語大詞典》:检革(檢革)
检察,纠正。新唐书·崔珙传:“时 徐州 以 王智兴 后,军骄,数犯法,节度使 高瑀 未能制。天子思材望威烈者检革其弊。”
分類:检察纠正
《漢語大詞典》:检察厅(檢察廳)
旧 中国 检察机关的通称。 清 朝末年规定设总检察厅及高等、地方、初级检察厅,对刑事案件提起公诉。北洋军阀政府沿用。
《漢語大詞典》:检察员(檢察員)
我国各级人民检察院担任检察职务的人员。其任免依法律规定。
《漢語大詞典》:检察长(檢察長)
检察机关的领导人,领导检察院的工作。有权列席本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会议;对提起公诉的案件,由检察长或由他指定检察员以国家公诉人的资格出席法庭,支持公诉,并监督审判活动是否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