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迦兰陀(迦蘭陀)  拼音:jiā lán tuó
Karanda
1.人名。生卒年不详。印度王舍城人,有大财富,人称迦兰陀长者。佛说法于王舍城时,迦兰陀以其所有之竹林奉佛。
2.动物名。一种鸟。其形似鹊,多群栖竹林中。
分類:梵语音译
《漢語大詞典》:迦梨迦
亦作“ 迦梨郊 ”。
(1).梵语音译。衣名。
(2).梵语的音译。民族名。亦为龙名。翻译名义集·八部:“迦梨迦……此云黑龙。”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佛得乳糜,往 尼连禪河 浴,浴竟,于河边噉糜,竟,掷鉢水中,逆流百步,鉢没河中,迦梨郊龙王接取,在宫供养。”按,《密迹金刚力士经》有 迦隣龙王 ,或即 伽梨郊 之异文。
《國語辭典》:迦陵频伽(迦陵頻伽)  拼音:jiā líng pín qié
一种发音美妙的鸟类。为梵语kalaviṁka的音译。也称为「好声鸟」。
《漢語大詞典》:迦罗沙曳(迦羅沙曳)
梵语的音译。即袈裟。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迦罗沙曳:“﹝迦罗沙曳﹞即袈裟也。 明 朱国楨 涌幢小品引 陈养吾 《象教皮编》云:‘迦罗沙曳,僧衣也。省罗曳字。止称迦沙。’”参见“ 袈裟 ”。
《國語辭典》:袈裟  拼音:jiā shā
梵语kāṣāya的音译。意为赤褐色。「袈裟」为一长方形的布块,出家人以此布块裹身,此即佛教僧侣的法衣。佛教戒律规定,出家人所穿的袈裟系捡拾布片连缀而成,不可纯白,须染色。因形式宛如水稻田的界画,也称为「水田衣」、「福田衣」、「莲华衣」、「无垢衣」。
《漢語大詞典》:迦奢草
梵语的音译。一种茅草,常作坐具等用。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缚喝国:“伽蓝内南佛堂中……又有佛扫箒,迦奢草作也,长餘二尺,围可七寸,其把以杂宝饰之。”
《漢語大詞典》:迦维罗卫(迦維羅衛)
梵语kapilavastu的音译。古地名,即 劫比罗伐窣堵国 ,为佛祖 释迦牟尼 诞生地。故址或以为在今 尼泊尔 境内,或以为在今 印度 北方邦 巴斯底县 的 比普拉瓦 。 晋 法显 佛国记:“从此东行减一由延,到 迦维罗卫城 。城中都无王民,甚如坵荒,只有众僧民户数十家而已。”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 恒水 又东南,逕 迦维罗卫城 北,故 白浄王 宫也。”亦作“ 迦维罗越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外国事》曰: 迦维罗越 ,今无復王也。”
分類:梵语音译
《漢語大詞典》:迦旃邻提(迦旃隣提)
梵语音译。鸟名。据说此鸟身体柔软如细绵衣。正法念处经·观天品:“復有第一上妙之触,若身触之,犹如触於迦旃隣提。”原注:“迦旃隣提,海中鸟,触之大乐。有轮王出,此鸟则现。”亦作“ 迦真隣陀 ”。法苑珠林卷八:“迦真隣陀之鸟,生於海中,抱触之,身心猗适,胜过六欲。”
《漢語大詞典》:金毗罗(金毗羅)
梵语Kumbhīra的音译。即鳄鱼。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有人慢心濯此池者,金毗罗兽多为之害。” 季羡林 等校注:“金毗罗,梵文Kumbhīra音译,又作宫毗罗,即鰐鱼。”
《漢語大詞典》:冒地萨怛嚩(冒地薩怛嚩)
梵语Bodhisattva的译音。或译为“菩提萨埵”。即菩萨。 唐 良贲 仁王经疏卷下三:“冒地萨怛嚩者,旧云菩提,今云冒地;旧云萨埵,今云萨怛嚩。於五字中此方语略,略彼三字,但云菩萨也。”
分類:梵语译音
《漢語大詞典》:摩登伽女
古 印度 摩登伽种的淫女。梵语指游民。《楞严经》卷一:“ 阿难 因乞食次,经歷婬室,遭大幻术,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罗梵天咒,摄入婬席。婬躬抚摩,将毁戒体。” 明 徐渭 《翠乡梦》第一出:“当时西天那摩登伽女,是个有神通的娼妇,用一个謡咒,把 阿难菩萨 霎时间摄去,几乎儿坏了他戒体。”亦省作“ 摩登 ”、“ 摩登女 ”。 明 屠隆 《昙花记·超度沉迷》:“任他天女,覷为革囊;岂放摩登,毁吾戒体。”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似是摩登女来生世,那怕老 阿难 不动心。”
《漢語大詞典》:摩睺罗伽(摩睺羅伽)
[梵语Mahoraga]人身蛇首的乐神。在佛经中常以护法神的身份出现。《法华经·序品》:“摩睺罗伽,人,非人,及诸小王,转轮圣王等,是诸大众得未曾有,欢喜合掌,一心观佛。” 唐 慧琳 一切经音义卷二五:“摩睺罗伽,新云莫呼勒伽。此云胸行神,即大蟒虵也。”
分類:梵语人身
《漢語大詞典》:牟呼栗多
梵语muhūrta的译音。记时单位名。三十“牟呼栗多”为一昼夜。见《俱舍论》卷十二。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时极短者,谓刹那也。百二十刹那为一呾刹那,六十呾刹那为一腊缚,三十腊缚为一牟呼栗多,五牟呼栗多为一时,六时合成一日一夜。”
分類:梵语译音
《漢語大詞典》:牟婆洛揭拉婆
亦作“ 牟呼婆羯洛婆 ”。 梵语musaragalva的译音。佛教徒所说的七宝之一。即车渠。翻译名义集·七宝:“牟婆洛揭拉婆,或牟呼婆羯洛婆,此云青白色宝,今名车渠。尚书大传云:‘大贝如车之渠。’”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介二·车渠:“车渠,海中大贝也……梵书谓之牟婆洛揭拉婆。”参见“ 车渠 ”。
分類:梵语译音
《漢語大詞典》:车渠(車渠)
(1).车轮;车辙。尚书大传卷二:“﹝ 散宜生 ﹞之 江 淮 之浦,取大贝,如车渠。” 前蜀 贯休 《梦游仙诗》之三:“车渠地无尘,行至 瑶池 滨。” 宋 程大昌 演繁露·车渠:“车者,车也;渠者,辙迹也。 孟子 谓城门之轨者是也。”
(2).一种海中生物。壳甚厚,略呈三角形,表面有渠垄如车轮之渠,故名。肉可食,壳可入药。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介二·车渠:“车渠,大蛤也。大者长二三尺,阔尺许,厚二三寸。壳外沟垄如蚶壳而深大,皆纵文如瓦沟,无横文也。壳内白皙如玉。”
(3).玉石之类。 西域 七宝之一。 唐 杜甫 《谒文公上方》诗:“金篦刮眼膜,价重百车渠。” 仇兆鳌 注:“广雅:车渠,石之次玉。《广志》:车渠,出 大秦 及 西域 诸国。”
(4).酒杯名。 汉 王粲 《车渠椀赋》:“待君子之宴坐,览车渠之妙珍。” 南朝 梁简文帝 《答张缵谢示集书》:“车渠屡酌,鸚鵡骤倾。” 明 杨慎 丹铅总录·琐语六:“车渠、鸚鵡皆指酒杯。俗传:车渠为杯,注酒满过一分,不溢。尝试之,信然。”
(5).古国名。在今 柬埔寨 南部或 越南 东南部。北史·真腊国传:“南接 车渠国 ,西有 朱江国 。”
《漢語大詞典》:猕猴池(獼猴池)
梵语意译。即 猴池 。在古 印度 毘舍离 庵摩罗园 侧,传说往昔猕猴共集,为佛穿池,故名。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吠舍厘国:“其西北有窣堵波, 无忧王 之所建也,傍有石柱,高五六十尺,上作师子之像。石柱南有池,是群獮猴为佛穿也,在昔 如来 曾住於此。”按,此故事又见四分律卷二。今 印度 著名的 桑奇 (Sanchi)北门石柱上尚有这一传说的浮雕。参见“ 猴池 ”。
《漢語大詞典》:猴池
古 印度 五大佛教精舍之一。亦用以美称佛寺。 唐 王勃 《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火炎 崑岳 ,高臺与 雁塔 同平;水浸天街,曲岸与 猴池 共尽。”参见“ 獼猴池 ”。
《漢語大詞典》:密利迦罗(密利迦羅)
梵语的音译。鹿。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二·鹿:“﹝鹿﹞梵书谓之密利迦罗。”
分類:梵语音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