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梨园(梨園)  拼音:lí yuán
唐玄宗时训练培养乐工的地方。《新唐书。卷二○二。文艺列传中。王维》:「禄山大宴凝碧池,悉召梨园诸工合乐。」后泛称戏班为「梨园」。清。洪升《长生殿》第二四出:「那些梨园旧曲,都不耐烦听他。」
《漢語大詞典》:小部
(1).指 唐 代宫廷中的少年歌舞乐队。 唐 袁郊 甘泽谣·许云封:“值梨园法部置小部音声,凡三十餘人,皆十五以下。” 元 张昱 《唐天宝宫词》:“小部梨园出教坊,曲名新赐《荔枝香》。”
(2).泛指梨园、教坊演剧奏曲。 清 王士禛 《秦淮杂诗》之八:“新歌细字写冰紈,小部君王带笑看。”《桐桥倚棹录·舟楫》引 清 徐映玉 诗:“春昼画船相次泊,氍毹小部拂云和。”
(3).小部落。辽史·文学传上·萧韩家奴:“使彼小部抗衡大国,万一有败,损威岂浅?”
《國語辭典》:法部  拼音:fǎ bù
1.唐代梨园中专门演奏法曲的部门。唐。王建〈霓裳词〉一○首之八:「传呼法部按霓裳,新得承恩别作行。」《宋史。卷一三一。乐志六》:「惟〈瀛府〉、〈献仙音〉谓之法曲,即唐之法部也。」清。徐珂《清稗类钞。恩遇类。卢明楷以精乐律受知》:「凡所撰进,皆播之管弦,列于法部。」
2.清末改刑部为法部,专掌司法,民初改为司法部,再改为司法行政部,即今之法务部。《清史稿。卷二四。德宗本纪二》:「改巡警部为民政部,户部为度支部,兵部为陆军部,刑部为法部。」
3.天神率领的部众。如:「法部仙灵」。南朝梁。萧子显御讲摩诃般若经序〉:「盖法部之为尊,乃圆圣之极教。」《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谨请灵宝,法部灵官,金童玉女,将帅吏兵,并各化身真气入于其中。」
《国语辞典》:耿梦(耿梦)  拼音:gěng mèng
相传为梨园的神明──老郎神。姓耿名梦。见清。杨懋建《梦华琐簿》。
分类:梨园神明
《国语辞典》:老郎庵  拼音:lǎo láng ān
供奉老郎神的地方。是梨园界行礼、议事的处所。《儒林外史》第二四回:「他这戏行里,淮清桥是三个总寓,一个老郎庵。」《儒林外史》第二四回:「还有洪武年间起首的班子,一班十几个人,每班立一座石碑在老郎庵里,十几个人共刻在一座碑上。」
《漢語大詞典》:精忠庙(精忠廟)
清 代 北京 戏曲艺人的团体。性质略似解放前的梨园公会。会首(或称庙首)数人,由 清 廷内务府加委,带有半官性质。名演员 高朗亭 、 程长庚 等曾先后担任会首多年。由于机构设在 精忠庙 内,因以庙名作为会名。
《國語辭典》:梨园弟子(梨園弟子)  拼音:lí yuán dì zǐ
唐玄宗时对梨园歌舞艺人的称呼。《新唐书。卷二二。礼乐志十二》:「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宫女数百,亦为梨园弟子,居宜春北院。」后用以泛称演戏的人。唐。刘禹锡〈酬杨司业巨源见寄〉诗:「渤海归人将集去,梨园弟子请词来。」也称为「梨园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