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一桩(一樁)
犹一件。多指事情或案子。 元 无名氏 《争报恩》第四折:“今日忠义堂上,分付这一桩公事去来。” 清 洪升 《长生殿·疑谶》:“要思量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干一桩定国安邦的事业。” 许地山 《在费总理底客厅里》:“大哥,咱们还有一桩案未了。”
分類:一桩案子
《漢語大詞典》:疑奏
(1).呈报疑难案件的奏章。汉书·儿宽传:“还至府,上畜簿,会廷尉时有疑奏,已再见却矣,掾史莫知所为。”
(2).谓把未经判决的疑难案子上奏请示。魏书·刑罚志:“於是事无大小,皆令据律正名,不得疑奏。”
《漢語大詞典》:看语(看語)
审断案子的文辞。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释看语》:“看语即审单也,亦曰讞语。其法或先断一语而后序事,或先序事而后断,必须前后照应……大约据招供以序事,依律例以断罪,辩论精详,使无驳竇,能事毕矣。”
《漢語大詞典》:肉案
卖肉的案子。亦指肉摊或肉店。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肉行:“坊巷桥市,皆有肉案,列三五人操刀,生熟肉从便索唤。”《水浒传》第三回:“且説 郑屠 开着两间门面,两副肉案,悬掛着三五片猪肉。”儒林外史第三回:“ 范老爷 怕的,莫过於肉案子上的 胡老爹 。”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我还得经过一些屠户肉案桌,可看到那些新鲜猪肉砍碎时尚在跳动不止。”
分類:案子
《国语辞典》:补词(补词)  拼音:bǔ cí
1.古代官衙里告状人未具诉状,案子既已接受,应补状词,以为审问依据。《儒林外史》第二四回:「正值向知县出门,就喊了冤。知县叫补词来,当下补了词,出差拘齐了人,挂牌,第三日午堂听审。」
2.在叙事句中,除主要的文法成分外,其馀与述词有关的人、物、时、地等,用来达成补充作用的词,皆称为「补词」,有受事、关切、交与、凭藉、处所、时间、原因、目的多种补词。也称为「补语」。
3.补足主述语意思的词。如「好得很」。「很」即为「好」的补词。也称为「补语」。
《漢語大詞典》:谳语(讞語)
审断案子的文辞。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释看语》:“看语即审单也,亦曰讞语。”
《国语辞典》:绑案(绑案)  拼音:bǎng àn
绑架的案子。如:「这件绑案经过警方数月侦查,终于将歹徒绳之以法。」
分类:绑架案子
《漢語大詞典》:蛊狱(蠱獄)
因蛊咒而造成的案子。史记·酷吏列传:“﹝ 张汤 ﹞治 陈皇后 蛊狱,深竟党与,於是上以为能,稍迁至太中大夫。”
分類:造成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