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推排
(1).排斥;排挤。 汉 王充 论衡·书虚:“ 孔子 生时推排不容,故叹曰:‘凤鸟不至, 河 不出图,吾已矣夫!’生时无祐,死反有报乎?”晋书·董京传:“或见推排駡辱,曾无怒色。” 郁达夫 《无题》诗:“前贤不解藏人善,门户推排孰起初?”
(2).拥挤。汉书·朱买臣传:“拜为太守, 买臣 衣故衣,怀其印綬,步归郡邸……坐中惊骇,白守丞,相推排陈列中庭拜謁。”
(3).搬动。后汉书·方术传上·王乔:“后天下玉棺於堂前,吏人推排,终不动摇。”宋书·少帝纪:“及 懿后 崩背,重加天罚,亲与左右执紼歌呼,推排梓宫,抃掌笑謔,殿省备闻。” 章炳麟 新方言·释言:“今 江 南 运河 而东至於 浙江 ,谓推排重物曰勃。”
(4).谓随着岁月推移。 南朝 齐 王僧虔 《戒子书》:“吾在世,虽乏德业,要復推排人閒数十许年,故是一旧物。” 南朝 陈 徐陵 《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迷人知返,去道不遥,幸速推排,急登正路。” 清 唐孙华 《辛巳除夕》诗:“自怜尘世推排久,擥镜休嫌白髮生。”
(5).相比。 唐 方干 《贼退后赠刘将军》诗:“非唯 吴起 与 穰苴 ,今古推排尽不如。” 清 姚椿 《题〈剑南集〉后五首柬书田》诗之四:“ 陆 杨 名字共推排,雅俗如何好共儕?”
(6).排列;排列推算。 宋 陆游 《春社有感》诗:“耆年凋落还堪叹,社饮推排冠一乡。”朱子语类卷六五:“若他也恁地逐一推排,便不是 伏羲 天然意思。” 清 袁枚 新齐谐·算命先生:“喜为人算命,写八字与之,其推排悉合世上五行之説,亦不甚验也。”
(7). 宋 、 金 、 元 时三年一度核实厘正赋役的法制。宋史·食货志上六:“至於推排,则因其貲产之进退为之升降,三岁而一行之。然当时之弊,或以小民粗有米粟,仅存室庐,凡耕耨刀斧之器,鸡豚犬彘之畜,纤微细琐皆得而籍之。吏视赂之多寡,为物力之低昂。”宋史·奸臣传四·贾似道:“后又行推排法, 江 南之地,尺寸皆有税,而民力弊矣。”金史·张大节传:“推排 东京路 户籍,人服其平。”《元典章·圣政二·均赋役》:“验其物力,从公推排。”
《漢語大詞典》:取会(取會)
(1).迎合。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 潘 陆 诸子《离合诗》《赋》……皆取会流俗,不足以形声论之也。” 王利器 集解:“取会,犹言迎合也。”
(2).古代公文用语。犹核实,勘对。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一:“﹝ 徽宗 ﹞亲笔为詔,谓:取会到本库,称自 建隆 以来,不曾有支遣。”《元典章·户部九·立司》:“如官员到部求仕,仰合干部分照勘解由完备,呈省下大司农司,取会相同,然后拟注。”
《國語辭典》:考覈  拼音:kǎo hé
考查审核。《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考覈其事,则奸慝踪绪,必可立得。」《晋书。卷四四。郑袤传》:「考覈旧文,删省浮秽。」也作「考核」。
《國語辭典》:考核  拼音:kǎo hé
考查审核。《三国志。卷二二。魏书。卫臻传》:「考核降者,果守将诈所作也。」《儒林外史》第一二回:「先生,你这话又欠考核了。古人所谓五荤者,葱、韭、蒝荽之类,怎么不戒?」也作「考覈」。
《漢語大詞典》:考正(攷正)
考查订正。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余偶得其书,稍加攷正,具列於后。”
(1).考查核实。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中常侍 赵忠 丧父,殮为璵璠玉匣, 穆 下郡考正,乃至发墓视尸,其家称冤自诉。”汉书·朱穆传作“下郡案验”。
(2).省察纠正;考核订正。汉书·艺文志:“该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梁书·萧子显传:“又採众家后汉,考正同异,为一家之书。” 宋 曾巩 《〈新序〉目录序》:“臣既考正其文字,因为其序。” 王先谦 《〈汉书补注〉序例》:“海内耆古之士,承流嚮风,研穷 班 义,考正注文。”
《國語辭典》:阅实(閱實)  拼音:yuè shí
检阅核实。《书经。吕刑》:「墨辟疑赦,其罚百锾,阅实其罪。」《新唐书。卷九一。崔善为传》:「总监杨素索簿阅实,善为执板暗唱,无一差谬。」
《國語辭典》:核实(核實)  拼音:hé shí
考核事物的真实性。汉。曹操〈宣示孔融罪状令〉:「然世人之采其虚名,失于核实。」
《國語辭典》:覈实(覈實)  拼音:hé shí
考查实际。唐。白居易〈策林四。六十八议文章〉:「今褒贬之文无覈实,则惩劝之道缺矣。」
《漢語大詞典》:验实(驗實)
检查核实。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 庆 出居 承禄观 ,数月, 竇后 讽掖庭令诬奏前事,请加验实。” 宋 张耒 《刘承制墓志铭》:“其在 覇州 ,卒有谋叛者,发有日,一州无知者,君独以察得,密白守,验实斩之。”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内务府定制:“凡收録内监……乃委年老内监验实具奏,候旨分拨。”
《漢語大詞典》:覆实(覆實)
审察核实。后汉书·黄琼传:“覆试之作,将以澄洗清浊,覆实虚滥,不宜改革。”宋史·选举志六:“岁终委监司覆实比较。” 明 李东阳 《明故封大中大夫梁公墓志铭》:“吏部下御史覆实,命始再锡副都御史。”
《國語辭典》:考核  拼音:kǎo hé
考查审核。《三国志。卷二二。魏书。卫臻传》:「考核降者,果守将诈所作也。」《儒林外史》第一二回:「先生,你这话又欠考核了。古人所谓五荤者,葱、韭、蒝荽之类,怎么不戒?」也作「考覈」。
《漢語大詞典》:审验(審驗)
审查核实。韩非子·主道:“大不可量,深不可测,同合刑名,审验法式,擅为者诛,国乃无贼。”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三:“臣读至此亦窃疑之,然以其本正如此,不敢改易,尝以针穿记其侧,乞宣正本审验。”
《漢語大詞典》:勘劾
谓核实定罪。 宋 欧阳修 《论内臣冯承用与外任事札子》:“窃以方今内外臣寮,若有罪犯,便须勘劾,依法行遣。”
分類:核实定罪
《國語辭典》:审覈(審覈)  拼音:shěn hé
审查考核。如:「公司机关在甄选人才时,通常会对个人资料加以审覈。」也作「审核」。
《漢語大詞典》:点磨
点检磨勘,查核实数。 宋 苏辙 《论户部乞收诸路帐状》:“府界诸路州运钱穀文帐旧申三司,昨拨归逐路转运提刑司点磨。” 宋 吕本中 《官箴》:“﹝ 刘器之 ﹞后居 南京 ,有府尹取官兵白直点磨,他寓居无有不借禁军者,独 器之 未尝借一人。”
《漢語大詞典》:审勘(審勘)
(1).查看核实。旧唐书·食货志下:“户部奏……诸道遭灾旱,请委所在长吏,差清强官审勘,如实有水旱处,便任先从贫下不支济户给贷。”
(2).审讯查问。宋史·刑法志三:“ 景定 元年……甚者有十餘年不决之狱,仰提刑司守臣审勘。”
《國語辭典》:审核(審核)  拼音:shěn hé
审查考核。《汉书。卷二三。刑法志》:「书不云乎?『惟刑之恤哉!』其审核之,务准古法。」也作「审覈」。